解:根據題意得,
物體向右運動,摩擦為動摩擦,所以可用公式:
F = N * μ 求解
對物體受力分析后可知在豎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支持力(N)=200N
即 摩擦力(F)=N*μ=200*0.1=20N
答:。。。。。
我的答案是憑著以前解題的印象寫出的,有點。。。將就吧!
總之摩擦力是分動和靜的,動起來的時候摩擦力就用公式F=N*μ來求;要是靜摩擦的話就要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使添上摩擦力后的合外力為零就OK了。
不管是滑動摩擦還是靜摩擦力 只要A對B有摩擦力 則B對A也有摩擦力 而且這兩個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用整體法分析,AB看成一個整體,勻速運動,那么整體受力平衡,那么整體受到的摩擦力f﹦umg﹦30N﹦F拉,那么fa為18N,fb為12N。(你沒說明外力F作用在哪,我就認為在B上,若在A上,思路與下相同。
在隔離分析,兩個物體都勻速運動,B受到的摩擦力為12N,根據那么平衡可知,外力F推B,則摩擦力方向與外力相反,且二力的合理不為0,則A對B有作用力,與摩擦力的合力與外力等大方向,即fb+Fa=f,解得Fa=18N
滑動摩擦力公式f=uN 其中N是壓力,在水平地面的時候N=mg u是滑動摩擦因數,與材料有關。 摩擦力 1、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 (2)物體之間產生摩擦力必須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物體間相互接觸、擠壓 第二,接觸面不光滑 第三,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或相對運動。 2、滑動摩擦力 (1)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 (2)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的實驗:實驗時為什么要用彈簧秤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是因為彈簧秤測出的是拉力大小而不是摩擦力大小。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木塊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就是一對平衡力。根據兩力平衡的條件,拉力大小應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測出了拉力大小也就是測出了摩擦力大小。大量實驗表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滑動摩擦力是阻礙相互接觸物體間相對運動的力,不一定是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它也可能是使物體運動的動力,要清楚阻礙“相對運動”是以相互接觸的物體作為參照物的。“物體運動”可能是以其它物體作參照物的。如:實驗中在木塊上放一個砝碼,用彈簧秤拉木塊作勻速直線運動時,砝碼是由于受到木塊對它的靜摩擦力才隨木塊一道由靜止變為運動的。具體情況是:當木塊受到拉力由靜止向前運動時,砝碼相對于木塊要向后滑動,木塊就給砝碼一個阻礙它向后滑動的摩擦力,這個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所以砝碼相對于木塊沒有滑動,這時的摩擦力就是靜摩擦力。 (4)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運動的快慢無關,與物體間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5)研究實際問題時,為了簡化往往采用“理想化”的做法,如某物體放在另一物體的光滑的表面上,這“光滑”就意味著兩個物體如果發生相對運動時,它們之間沒有摩擦。 3、靜摩擦力 靜摩擦力是由兩個相互靜止的物體相互作用產生的。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力的方向相同,也可以與力的方向相反。最大靜摩擦力可近似認為等于滑動摩擦力。 4、滾動摩擦力 一物體在另一物體表面作無滑動的滾動或有滾動的趨勢時,由于兩物體在接觸部分受壓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對滾動的阻礙作用,叫“滾動摩擦”。 高中對滾動摩擦力的掌握好像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