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聲現(xiàn)象
1、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可見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能靠任何氣體、液體、固體物質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常簡稱為介質。
3、聲音要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種介質中,溫度不同,聲音傳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體,最慢的是氣體。
4、在15°C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
5、聲以波的形式傳播著,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6、聲音能夠被反射,當聲音被高大物體反射回來,再傳入人耳多,我們就聽到了回聲。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qū)分開,人耳就可以聽到回聲(空曠的地方);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間隔小于0.1秒,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則使原聲加強(狹窄的地方)。
7、人們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音調跟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8、物體在一秒內振動的次數(shù)叫做頻率。物體振動得越快,頻率越高。
9、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
10、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HZ到20000HZ。小于20HZ的叫次聲波,大于20000HZ的叫超聲波。
11、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叫做響度。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系,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響度還跟距離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系。
12、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即使音調、響度都相同,聲音還是有區(qū)別的,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13、噪聲是物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14、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其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15、為了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16、引起聽覺的階段: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耳朵鼓膜的振動。
17、控制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18、聽到聲音的兩個途徑分別是:空氣傳導和骨傳導。
19、人的耳朵能判斷出發(fā)聲體的方向,這是由于雙耳效應。立體聲也是運用了雙耳效應原理。
20、利用聲可以傳遞信息或傳遞能量。傳遞信息的例子有:聲吶、B超等;傳遞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儀器、清除體內結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