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①上級精神傳達
②集體備課
③參加市、縣級活動
④學習有關理論和實踐經驗
⑤開展教學研究
⑥學校間、學科間的教學交流活動等
二、1.理論學習
(1)個人自修與培訓講座相結合。
(2)校內培訓與校外訪問學習相結合。
(3)走出去,就是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尤其讓青年教師出去參加一段時間的學習,回校后進行展示。
(4)請進來,就是學校邀請名師、專家,來校進行全校性培訓。
2.集體備課
“主題單元合作式備課”,教研組內合作,集體研究,加以優化整合,并在課堂實踐操作中,予以完善修補,反思總結,最終形成共性與個性有機結合的教學設計。
3.教學反思
既可以隨時記下教學中的教育機智、教學感語,彌補教學中的“缺陷”與“遺憾”,也可以為今后的經驗總結、進行行動研究提供鮮活的素材,還可以促使教師有效地進行自評、
4.課例研究
課例研究是以一兩節課例展示的形式開展的一種教研活動。遴選出體現新課程理念、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較好的課例,以校內“公開課”、“研究課”和“示范課”的形式組織學習觀摩,學校還及時組織執教的老師開展說課活動,讓他們就一節課的指導思想、設計思路、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學過程與評價、設計特色等進行說課,在這種廣泛的評議中,不論是上課教師還是聽課教師,其收獲已遠遠超出了對一節課的經驗分享、而更多的是一種教學價值的構建過程,是學科教學到學科教育思想的飛躍過程。
5.校內合作
在校內,我們著重開展新老教師傳幫帶活動。(1)采用新老掛鉤師徒結對子的方式。(2)成立校學科指導組。校長任學科指導組組長,副校長與教導主任任學科指導組副組長,全面負責各學科的教學指導工作。
6.網絡教研
借助網絡優勢,加強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從而提高教研工作效率。
7.總結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