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秦國玲
2月20日,濰坊一位物理老師走紅。 為了教學生“圓周運動”,他搬來了自己日常代步的自行車、同事家閑置的兒童自行車以及他和同事們自制的教具。 我走到課桌前,去上物理課。 不同的班級讓孩子們充滿了興趣,而在他所在的濰坊實驗中學,這樣的自制教具是“司空見慣”、“小菜一碟”。
自制教具讓物理課“觸手可及”
2月16日,常規課表顯示,下節課是物理,高一(32)班的學生在下課鈴聲中逐漸走進教室。 然而,金城老師和他的同事們卻推著幾輛大大小小的自行車走了進來。 在眾人的注視下,金城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把自行車放在講臺上,一邊轉動車輪,一邊講解圓周運動的規律。
車輪、卡式飛輪、齒盤以及與后輪的結合,這是一件出色的展示品,彰顯出一流的品質。 他帶來的自制教具中,有一種是由薄木板、塑料板和橡皮筋制成的同軸傳動和皮帶傳動裝置。 還有一個由圓形泡沫、筷子和牙簽制成的轉盤,可以演示靜摩擦力并提供向心力。 使用用細線綁住的鋼球后,演示水平面、垂直面和圓錐擺狀水平面的圓周運動。 還有一個漏斗和一個玻璃球,利用化學來演示重力的向心力和為圓周運動提供水平力的支撐力。 還用網袋掛住代碼,組成一個小儀器,用于探索影響向心力的因素,半定量探索向心力的大小。
一堂普通的物理課就結束了。 但這堂課所講授的知識點都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直觀、生動、有趣的實驗現象,讓需要“深入透徹”的物理課程變得通俗易懂。 用金城老師的話說,“知識生動易懂,比講半天有效”。
“物理學是一門基于觀察和實驗的科學。作為物理教師初中物理 教具,我們經常制作自己的教具。” 濰坊市實驗中學物理老師金城告訴記者,“這次我們學習的是圓周運動這個單元,我們把四輛車放進了單元里。自行車被帶進了教室,有的是同事從家里帶來的代步工具。” ,又加上了六種自制的教具,我和同事們一起花了一個下午和一個晚上才完成,包括材料準備,雖然時間較長,但效果是。非常明顯,在同一個單位,我們也把課程放在操場上,讓孩子們體驗騎行。”
記者了解到,這樣的班級在濰坊市實驗中學已是常態。 此前,在學習《動量守恒》單元時,金城老師和同事們自制了木筏,把班級搬到了學校的映霞湖,讓學生體驗坐船行走。 效果很好。 除了動手教學外,他還特別注重教學方法、物理學史、介紹實驗研究的背景、介紹偉大的物理學家。 在他的課堂上英語作文,沒有臨時抱佛腳的情況。 相反,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認識自己的世界,根據自己的基礎和方法構建自己的邏輯、價值和意義。 學生們特別喜歡他的物理課。
開放課堂讓所有參與者參與提高學科素養
金城老師自制了很多教具。 他從事教學工作已有19年。 為了讓學生了解物理現象背后的原理,讓學生學得有趣、有趣,他制作的教具恐怕難度很大。 數清楚。 而他一直喜歡自己制作教學工具,讓晦澀的物理知識變得直觀易懂,讓物理課變得更加精彩。
所有與生活相關的物理知識,常常被金城老師帶進課堂。 “因為我們在每個單元的設計中都需要創設情境、設計實驗。本次課的六款自制教具都是來源于生活情境,與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相關,可以豐富學生的體驗。”兒童和學生,培養他們的實踐意識。” 金城老師表示,這些自制教具對于幫助學生建立圓周運動中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轉速、向心力等概念,探索圓周運動規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是不可替代的通過言語教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金成老師利用業余時間,利用實驗室、辦公室、家里作為自制教具的場所,將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廢品變成自制教具的材料。 從設計到加工組裝,再到反復調試,他每一步都一絲不茍地完成。
金城老師介紹,自制教具有很多優點。 首先,它們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則,同時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其次,物理學源于生活、走向生活的理念也非常明顯。 還可以培養孩子觀察力強、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它還可以培養科學態度和責任感。
“小實驗蘊藏著豐富的物理原理,物理學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發現,都源于生活和小實驗。” 金城老師介紹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情境實驗,以及駕駛任務和活動設計,有助于激活孩子的自我系統,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 我們的教室現在是孩子們自己的教室了。 他們在大單位整體學習課程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協作探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培養了物理概念、科學技術。 思考、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和責任。 在這個過程中,所有成員都可以參與,每個孩子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構建自己的意義,產生自己的智慧。
2022年4月14日,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方案》。 4月21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規劃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國家對高等教育素質教育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新高考評價體系科學服務人才選拔,實現高考從“考知識”到“考能力”的轉變。 考試的重點是學生的思維素質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多角度思考、深入探索,發現新問題、發現新規律。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初中物理 教具,金城老師深知,新高考更加注重對核心價值觀、學科素養和關鍵能力的考察。 課堂教學時要貫徹新課程標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金城老師介紹,“高考物理學科題大多立足于現實生產生活現實和最新科研成果,創設生活實踐情境,用真實的研究過程或實際探索過程來創設問題情境,并將以上考試要點與我們的課堂教學情況有機結合起來,符合當前課程改革和新高考的方向,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和學科素養。入學考試自然就不成問題了。”
金城老師謙虛地說:“這樣熱鬧、熱鬧的班級就是271班平時的樣子,不僅僅是物理,其他科目的老師都比我好。”
新聞線索舉報渠道:從應用市場下載“齊魯一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一點”。 全省600名記者等你在線報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