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西湖“學科項目式學習”聯合論壇是浙江省項目式學習示范月的首場活動。本次聯合論壇分為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綜合學科、品德與法制、歷史與社會六個分會場,重點探討學科項目式學習的關鍵特征和學科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區域推進報告、課堂教學示范、教師案例分享、項目式成果展示、觀點碰撞與論壇、專家指導等方式,探求精髓,挖掘重點,形成共識,推動日常課堂真正走向“素養本位”,促進學生認知學習與社會成長相結合。讓我們一起了解西湖區舉辦的語文、科學、品德與法制·社會三個專題分會吧!
漢語專題會:聚焦讀寫,落實課程標準
語文專場活動9月15日上午在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崇德中學舉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調研員張鋒,西湖區教育局副局長周華松,浙江教育出版社編輯閆宏,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中學部主任、中學語文教研員張新啟,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綜合處處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研員方玲燕,西湖區教育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耀軍,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所書記廖忠祥、副主任賴愛娥,以及上城區、西湖區中小學語文教研員、學科骨干教師齊聚會場,共同探討語文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具體實踐,分享區域推廣、學校實施、學科實踐的經驗與智慧。
區域推進:分階段有序實施
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中學語文教研員王偉分享了觀點報告《讓微項目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新常態——初中語文項目式學習西湖推進實踐》。秉承“以一個項目帶動多個團隊,以一個團隊撬動多所學校”的推進理念,西湖區初中語文團隊項目式學習實踐歷經四次迭代升級,從“邊做項目案例邊學習、校本聯動牽頭”的1.0階段,到“種子先解決問題、項目教學競賽評比”的2.0階段,再經歷“項目名師頻頻聯動、聚焦重點難點”的3.0階段,最終進入“三級聯動觀摩、展覽辯論、項目發布、共同成長”的4.0階段。 從單個項目、單個團隊到整個區域,在遵循項目式命題考核方式的同時,實現學科項目式學習“學、教、評”的一致性。
上城區教育學院小學語文教研員陸紅作了題為《項目式學習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報告。上城區小學語文組根據語文教師開展項目式學習研究的現狀,設計了三階段循序漸進的研究流程。第一階段依托思維課堂觀察分析實驗室,以課堂提問研究為重點;第二階段以開展課堂作業為重點,以課堂作業為載體,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第三階段以新課標“學習任務小組”為依托,以單位全組教學設計為研究點,探索學科項目式學習新形式。
項目實踐:凸顯特色、百花齊放
兩區漢語核心教師攜手合作,帶來一場精彩的項目實踐分享盛宴。
杭州市星洲小學的石慶芳老師首先分享了《小學語文延伸學習任務組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踐》。她以《我眼中的功勛人物》項目式學習為例,介紹了延伸學習任務組項目式學習的價值定位、內容設計與實踐、操作路徑等。她強調,小學語文延伸學習任務組項目式學習設計圍繞學生核心素養,有機融合語言要素,創設真實情境,轉變教學與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不斷進行語文探究與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杭州紫金港中學語文組以學校“社團申請季”活動為主題,由王曉敏、毛敏、韓雨尚、金晨曦四位老師共同授課演講活動與探索單元,結合“成長”這一真實情境,深入推進基于現實生活的序列式演講項目式學習活動,演繹動人的校園故事,最終整理出本次“追溯演講的深處”項目式主題展示。
杭州采荷三小教育集團楊欣老師分享了《全書閱讀:項目式學習提升閱讀質量案例》。學校以“行走杭州”為載體,探索基于學科項目式學習的閱讀課程。學習活動圍繞“梳理核心知識、設計驅動任務、嘗試行走實踐、提供學習支持、進行評價展示”展開,將閱讀活動與杭州地域文化相結合,讓學生更貼近社會、開闊視野。學生在“行走”中拓寬“閱讀”的時空:讀書、讀人、讀文化……邊走邊讀,讓身體動起來,頭腦活躍起來,精神挺起來。
杭州丁蘭實驗中學的“讀書角戲劇”項目是該校“趣味經典閱讀”系列項目的優秀代表。吳依玲、段逸軒、王雅妮、林潔老師介紹,該項目以創意戲劇的方式,通過小說中某種沖突的再現與重構,將閱讀引向更深層次。從八年級經典《平凡的世界》入手,探索改變主人公命運的可能性。學生在“戲劇”中“理解”書中的“角色”,通過體驗、比較、思考,完成思維的推進。
浙江省特級教師、上城區初中語文教研員葉曉峰作了題為《讓學習真發生——初中語文學科項目化的關鍵特征與實踐探索》的報告。他從初中語文學科項目化的目標定位、關鍵特征、實踐探索、未來愿景等出發,介紹了杭州市上城區初中語文學科項目化的研究歷程,從過渡性的“語文學科+項目化”元素嫁接,到基于教材“學科項目化改進”的學科與項目的深度融合,再到“聚焦學科項目化學習關鍵問題”學生自制密度計,一步步從學生真實需求出發,回歸學生,回歸語文,回歸個性,讓學習真切發生,最終將語文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智慧沙龍:Talk 賦能項目
學習支架在項目式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浙江省高級教師、西湖區教育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王耀軍主持圓桌沙龍,與上城區教育學院中學語文教學研討員朱益清,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校長、書記趙為群,杭州市采荷一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方偉成,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副校長陸哲清,杭州市學軍小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姚國娟,杭州市翠園中學黃文靜等老師共同探討人文學科項目式學習支架搭建策略及智慧眾籌。 此次圓桌沙龍緊緊圍繞踐行“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標準宗旨,緊扣“課程教育、實踐教育”根本,重新定義學習,以有效打造一批幫助學生形成群體觀點、提升學科思維和激發創造力、實現學習目標、解決生活問題的支撐工具為主攻方向,促進每一位學生更好地發展。
高層領導:明確方向、不斷改進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中學部主任、中學語文教研員張新起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張從五個重點出發指出:第一,語文項目式學習的關鍵是轉變學習方式,這種轉變符合語文教學的需要、時代的育人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以及語文教學的現狀;第二,項目式學習符合語文課程的性質,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課程內容、學習方式、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第三,項目式學習要指向學生真實的學習、深入的學習,以項目式學習為基礎進行活動設計。通過項目式學習的大任務設計,可以指向核心理念,把活動型課堂引向學習型課堂;第四,要充分正確理解微項目。微項目是單位下的班級項目,是在大任務引領下分解出來的微項目,微項目應指向大任務的綜合項目; 第五,不是每本書都需要項目式學習設計,全書閱讀應該讓學生回歸到生活中的正常閱讀,閱讀方法與策略的教學是全書閱讀教學的一個關鍵點。
科學課:以科學項目式學習為重點,打造以素養為核心的新課堂
此次科普會于9月15日下午在杭州紫金港中學舉行。參加會議的領導和專家有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于伯君,西湖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周華松,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綜合處副處長關光海,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初中科學調研員王耀存,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賴愛娥,以及上城區、西湖區中小學科學研究人員。
區域推進:由點及面、先進深入
杭州市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初中科學研究員胡慶霞發表了題為《初中科學項目學習的西湖實踐》的主旨演講,介紹了西湖初中科學項目學習從“點”到“線”再到“面”的設計推進模式,即基于專家導航的試點設計,到以名師工作室為重點圍繞項目內容與設計要素的聯動突破,再到群體領域建設的帶動與輻射,構建了緊扣學科核心素養的項目式學習教學范式。
杭州市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小學科學研究員吳立建作了《基于教材的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區域推進設計與實踐》專題報告,分享了如何通過用戶畫像從發現問題到定義問題,以多維聯動全員參與,以多種形式進行序列調研學生自制密度計,通過培訓賦能、科研推進、交流等方式,在教學設計、項目作業、實踐評價三個方面推動思考與實踐。
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初中科學研究員徐俊以《初中科學項目式學習的主要特點及課程實施》為主題進行了講座,講座從“項目式學習的歷史”、“項目式學習的主要特點”、“項目式學習的實施策略”三個部分,分享了上城區初中科學項目式學習八年的歷程,真正讓初中科學項目式學習從“研究性學習”走向“普及性學習”;從試點學校走向跨校區;從國內研究走向海外探索;從延伸課程走向常規課程。
杭州商城教育學院小學科學研究員溫榮梅就“學科項目式學習區域推進策略研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項目式學習是解決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操作、重知識、輕思維、輕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她結合多年的區域實踐,提出了目標導航、體系構建、實施映射、多維評估四大支撐策略,有效解決了一線科學教師在項目式教學實施中的諸多困惑。
案例實踐:凸顯要素、探索個性
杭州市定慧實驗中學的余芳老師以《電荷與電流》為案例,向我們講解了項目式學習在普通課堂中的實施流程。首先,找到課堂在初中科學項目式學習課程模式中的具體定位,圍繞核心概念和日常生活鎖定主題,結合項目特征與內涵修改主題,最終確定“制作驗電器”作為項目成果。整個實施過程最終以“展示-反思-質疑-思考-評價”完成項目迭代,將項目式學習的核心特征貫穿于課堂始終。
西湖區項目式大師工作室牽頭人、杭州市三墩中學校長錢玉賢以微項目——自制密度計為例,分享了微項目式復習課教學案例。案例設計遵循目標導向、質量導向,注重真實情境創設,通過驅動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量表反思,學生以設計師身份參與其中,觀點的碰撞、思維的激發,提升學生的工程設計思維和綜合素養。
杭州茅以升實驗學校教師張森梅介紹了學校在打造學校特色STEM+橋梁和青年工程師體驗課程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個核心、四個層次”的項目實踐體系。張老師以《梁秤的前世今生》《抗疫一周的賬單》《一段不平凡的音樂之旅》《個性定制臺燈》四個項目為例,介紹了“五步研究法”如何在科學課堂內外落地。
杭州市大禹路小學姚瑤老師以“天氣”單元為例,分享了大概念下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施。在項目式學習的設計中,需要圍繞學科核心概念和兒童立場設置驅動問題,關注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積極建構關鍵概念和能力,發展科學概念和思維。
圓桌沙龍:聚焦特色、碰撞智慧
圓桌沙龍由杭州紫金港中學副校長鄧敬東老師主持,杭州時代小學張中華老師、杭州建成中學張建龍老師、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陳敏老師、杭州學軍小學教育集團方惠清老師、杭州上思中學宋江偉老師就當前學科項目式學習實施困惑進行了理性分析和辯證探討。教師們就“項目式學習與新課標”、“項目式學習課堂常態化”等問題各抒己見、展開熱烈討論。教師們圍繞科學學科項目式學習的關鍵特征,結合自身項目式學習實踐,就如何有效設計驅動問題、開發支持工具、可視化學生高階思維等熱點話題分享經驗,為科學項目式學習的廣泛開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踐樣本。
專家指導:聚焦增長 推動正常化
浙江省教育廳初中科學調研員王耀存對兩區項目式學習工作給予了肯定,并提出,推行項目式學習要在明確概念的前提下,注重通過真實情境激發實踐和創造,加強對探究實踐活動的研究和指導,綜合運用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體驗式、項目式等多種方式,設計和實施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基于思維的探究實踐。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于伯俊提出,通過項目式學習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基于新課標的學習方式。其次,他對兩區項目式學習的推進機制給予了高度評價。最后,于老師指出了學科項目式學習的研究方向,即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將項目式學習的要素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探索從學科項目式學習到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學習方式,拓寬視野,提升教育價值,為孩子成長搭建更好的舞臺。
道教與社會專題:焦點、實施、實踐與提升
“道法與社會”專題會9月16日上午在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舉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鋒、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綜合處副處長關廣海、省教育出版社編輯閆宏、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小學品德與法律教研員吳東星、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初中歷史與社會教研員牛學文、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校長沙利國、杭州市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唐覺紅等出席活動。
成果展示:立足生活,展現學習歷程
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師生共同演示了項目式學習活動《一束光暖人心》。本課教學以“責任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切入點,以“我們可以開展什么樣的愛心服務假日小組活動”為驅動問題,引導學生在設計和開展愛心服務假日小組活動過程中,理解對弱勢群體的友愛與尊重,積極開展力所能及的愛心服務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張老師通過視頻演示了項目式教學的主要環節,展現了課堂內外學生的道德學習過程。
區域推進:聚焦質量,探索實踐模式
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教研員姜爾法從為什么做研究、怎么做研究、如何做好研究三個維度介紹了本次研究。在為什么要做研究的問題上,他強調了如何在項目式學習的浪潮中,找到解決當前教學任務繁重與課時不足的矛盾的途徑。通過專家指導、自主學習和區域實踐,上城區思政社會學教師們提升了對項目式學習的認識,明確了項目式學習的類型、特點和教學路徑,上城區思政社會學團隊也在全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教研員陸紅英介紹,上城區小學品德與法治學科建設工作根據《浙江省中小學項目式學習研究與工作方案(試行)》精神和要求,以上城區教育學院印發的《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的項目式學習三年行動綱要》為指導,以區域教研推進、聯盟學校先行、定期舉辦研討交流等形式,不斷探索基于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學科項目式學習的應用模式,進一步明確了“雙減”“雙創”背景下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方向和操作路徑。
杭州市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教師、研究員華銀婭老師從西湖區初中社科省級教研課題入手,錨定研究內容,探索出精品課程評優培養種子選手;工作室聯動突破重點難點;主題培訓輻射區域實踐三條實踐路徑。西湖區初中社科實施項目式學習一年多來,取得了初步成效:提升了教師項目設計能力、激發了教師項目式學習研究能力、擴大了西湖社科影響力、提升了學生學習能力。
杭州市西湖區小學教育集團曹淑敏老師代表西湖區小學德育教研組就西湖區小學德育與法制學科項目式學習的一些思考和做法進行了交流分享。她詳細介紹了六年級第六課《探索古文明》《考古發掘報告》課堂微項目式學習模板、五年級第三單元《杭州三處世界文化遺產旅游宣傳手冊》主題項目式學習模板、五年級《西湖青春說》紅色印記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模板,希望讓德育與法制課堂充滿中國紅色印記,滋潤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通過一次次的項目式“量”來堅定政治認同、扎根家國情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分享觀點:關注實際問題,改變學與教方式
觀點分享環節,杭州彭陽中學勞敏敏老師分享了如何將項目式學習成果融入學科單元教學,探索教學評價整合策略。杭州勝利山南小學賴珊珊老師通過注重發現和解決校園現實問題的項目式學習方式,努力提升學生的學校熱愛度和責任感。杭州嘉路源中學吳敏杰老師以《元朝統治》課為例,圍繞核心素養,從確定驅動問題、設計任務等方面,分享了歷史、社科類課程項目式學習的實踐經驗。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黃英老師深入剖析了微項目學習給品德法制課堂帶來的教學變化。
圓桌沙龍:探尋本質,縱深發展
圓桌沙龍圍繞“聚焦學科項目式學習特點”的主題展開,杭州市丁河中學一線教師徐征、杭州市勝利小學鄒欣、杭州市弘益中學黃曉東、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張紅霞、杭州市上思中學許寬等老師分別就新課標下學科項目式學習的特點進行了探討。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牛學文、吳東星、綜合處副處長關廣海等老師進行了精彩點評,指出要以項目式學習貫徹課標,提升學科素養。
This event on the hot spots and of , and of -based . It how the two , and , the and of in the two on -based , the for the full-scale of . It also a -based and , drove , and the force of .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