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定律和原理: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發射定律
4.歐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
2.物理定律:
1.平面鏡成像特點2.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鏡成像定律
4.雙力平衡的條件及應用5.力與運動的關系6.液體壓力的特性
7.物體上浮下沉的條件 8.杠桿平衡的條件 9.分子運動論
10.做功和內能變化定律 11.安培定律 12.電荷間相互作用定律
13.磁極間作用規律 14.串、并聯電路中電阻、電流、電壓、電功、電功率、電熱的分布規律
3.需要記住的常數:
1、熱: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
溫度計范圍:35℃~42℃ 分度值:0.1℃
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
2.速度:1米/秒=3.6公里/小時
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V = 340m/sV固體>V液體>V氣體
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速度:C = 3 × 108 米/秒
電磁波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V = 3×108米/秒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銅>ρ鐵>ρ鋁
1克/立方厘米=103千克/立方米1升==1立方厘米
重力=9.8牛/千克
4. 一個標準大氣壓:P0=1.01×105Pa=76厘米汞柱≈10米水柱
5、元電荷電量:1e=1.6×10-19C
干電池電壓:1.5V 蓄電池電壓:2V
人體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照明回路電壓:220V 電??源回路電壓:380V
我國交流電的周期為0.02s,頻率為50Hz,每秒換向100次。
1度=1Kw.h=3.6×106J
4.物理學中的不變量:
1、密度:是物質的一種性質,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2、比熱:是物質的一種性質,與物質吸收的熱量、質量、溫度變化無關。
3、熱值:是燃料的一種性質,與燃料的燃燒條件、品質、放出的熱量無關。
4、電阻:是導體的一種性質,由電阻本身(材質、長度、截面積)決定,與所加電壓的大小或通過的電流的大小無關。
5. 勻速直線運動:無論行進的距離或時間長短,物體的速度都保持不變。
5.生活中的實體模型:
1、連接容器:如水壺、水位計、船閘等。
2、杠桿:如撬棍、天平、杠桿秤、獨輪車、斷頭臺等。
3.軸類:如扳手、螺絲刀、自行車車把等。
6. 物理公式
序號 物理量 計算公式 備注
1 速度υ=S/t 1m/s=3.6Km/h 聲速340m/s 光速3×108m/s
2 溫度 t:攝氏度(0c)
3 密度ρ=m/V 1克/立方厘米=103千克/立方米
4 合力F=F1-F2
F = F1 + F2 F1與F2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
F1和F2在同一直線上,且方向相同
5 壓力p = F / S = ρg hp = F / S 適用于固體、液體和氣體
對于固體中的圓柱體,p = ρg h
p = ρg h 可直接計算液體壓力
1標準大氣壓=76厘米汞柱=1.01×105帕斯卡=10.3米水柱
6 浮力 ① = Fup - Fdown
②F浮點數=G-F
③浮動、懸浮:F浮動=G
④F浮子=G排量=ρ液體gV排量
⑤按浮沉情況計算浮力步驟:
(1)判斷物體是否浮力
(2)根據物體的上浮或下沉情況判斷物體的狀態
(3)找到合適的浮力計算公式
物體上浮或下沉的條件(前提:物體浸入液體中,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①F 浮子 > G (ρ 液體 > ρ 物體) 上浮至浮子 ②F 浮子 = G (ρ 液體 = ρ 物體) 懸浮
③F漂浮<G(ρ液體<ρ物體)下沉
7 杠桿平衡 F1 L1 = F2 L 2 杠桿平衡條件又稱杠桿原理
8 滑輪 F=G/n
F = (G動物+G物體)/n
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輪系統
忽略軸之間的摩擦
n:作用在動滑輪上的繩股數
9 斜面公式 FL = G h 適用于光滑斜面
10 功 W = FS = P t 1J = 1N?m = 1W?s
11 功率P=W/t=Fυ 1KW=103W, 1MW=103KW
12 有用功 = G h (垂直升力) = FS (水平運動) = – = η
13 額外功 = – = (忽略軸間摩擦)= fL(傾斜表面)
14 總功 = + = FS = / η
15 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G/(nF)
= /(+) 定義
適用于動滑輪、滑輪組
16 熱量Q = Cm △ tQ = qm
17 歐姆定律 I=U/R 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18 焦耳定律Q=I2Rt 適用于所有電路的電熱計算
19
電氣工程
定義—W=UIt=Pt(通用)
導數公式—W=I2Rt;(字符串)
W=(U2/R)t;(和) (1)使用公式時,所有物理量通常都以國際單位表示。
(2)物理量的定義,也需要有它的物理意義。
(3)注意公式的適用范圍
(4)靈活變換基本公式
20 電功率定義 - P = W / t = UI(通用)
推導公式——P=I2R;(串聯)P=U2/R;(并聯)
21 串聯電路 I=I1=I2 U=U1+U2 R=R1+R2
22 并聯電路 I=I1+I2 U=U1=U2
1/R=1/R1+1/R2
R=R1R2/(R1+R2)
7.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
1、控制變量法:這種方法用于研究哪些因素與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質)有關。研究方法是:控制其它一切因素不變,只改變一個因素,得到這個因素是如何影響物理量的。這是物理學中最重要、最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在初中教學內容包括:(1)影響蒸發速度的因素;(2)影響力的作用的因素;(3)影響滑動摩擦減小的因素;(4)影響壓力的作用的因素;(5)研究液體壓力的特性;(6)影響滑輪機械效率的因素;(7)影響動能與勢能大小的因素;(8)物體吸收和放出??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9)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10)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1)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2)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13)哪些因素與通電螺線管的極性有關;(14)哪些因素與電磁鐵的磁性強度有關;(15)哪些因素與感應電流的方向有關;(16)哪些因素與通電導體磁場中力的方向有關。
2、類比:把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與容易理解的概念進行比較,例如把電流比作水流,電壓比作水壓,聲波比作水波等;
3、換算法:有些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很難直接研究,就通過它所表現出來的現象來間接地研究。這就叫換算法。例如:研究電流的大小,就換算成研究它所表現出來的熱效應的大小;研究分子的運動,就換算成研究擴散現象;看不見的磁場,就換算成它所產生的力來認識它。
4、等效法:有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很難直接研究,就通過它們所表現出來的現象來間接地研究。這就叫換算法。例如,研究電流的大小,就換算成研究它所表現出來的熱效應的大小;研究分子的運動,就換算成研究擴散現象;看不見的磁場,就換算成它所產生的力來認識它。例如初中物理 分子動理論,可用總電阻代替各分電阻(基于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相同),用合力代替各分力(基于力作用相同)。
5、建模法:用實際上不存在的形象來描述客觀存在的物質叫虛模型法,如:用光來描述光的傳播規律;用虛液面法推導液體的壓強公式;用磁通線來表示磁場的分布特性等等。
6、比較法:如串、并聯電路特性的比較,電動機與發電機的比較等。
7、理想實驗法:在實驗的基礎上,根據合理的猜測和假設,進一步作出推論的科學方法。例如,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大膽猜測和假設推導出來的;人們認識到自然界只有兩種電,也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得出的結論。
就像牛頓第一定律。
8、分類方法:例如按物體分為固體、液體、氣體;按觸電形式分為單線觸電、雙線觸電等。
9、圖像法:如晶體熔化、凝固的圖像;導體的電壓、電流的圖像;運動物體的距離、時間的圖像等。
10、逆向思維: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場后,法拉第就想:既然“電能產生磁”,那么反過來可不可以:“磁能產生電”呢?這是一種逆向思維方法。
8.物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提出問題→做出猜測和假設→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分析和論證→評估→溝通和合作。
IX. 論述題
1. 跳遠運動員在起跳前總會跑一段距離,這是為什么呢?
答:利用慣性,身體在起跳后要保持原有的速度向前移動,以增加跳遠的距離,所以運動員要先跑一段距離再起跳。
2. 鋸子、剪刀、斧頭用過一段時間后,需要磨利。為什么?
答:鋸子、剪刀、斧頭等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都需要磨利,以使它們的齒或刃更鋒利,減少受力面積,同樣的力度在使用時可以增加壓力。
3. 您可以將塑料衣鉤貼在光滑的墻壁上,用來掛衣服或書包。這是為什么呢?
答:當塑料衣鉤靠近墻面時,塑料吸盤與墻面之間的空氣被擠出,大氣壓將塑料吸盤緊緊壓在墻面上。掛上衣服或書包后,吸盤與墻面的摩擦力平衡了衣服或書包的重力,所以就能把衣服或書包掛上去了。
4、鋼筆吸水后,用力按幾下筆上的彈簧片,墨水就會被吸入橡皮管內,這是什么原因呢?
答:當你按下彈簧片的時候,橡皮里面的部分空氣被擠出,松手之后,橡皮管又會恢復原狀,這樣管內氣壓就低于管外的大氣壓,墨水就被管外的大氣壓壓進水管里了。
5.為什么食物在高壓鍋中比在普通鍋中煮得更快?
答:因為水的沸點和壓力有關,壓力越大,沸點就越高。在煮食物的時候,高壓鍋里的氣壓比普通鍋里的氣壓要高,所以水沸騰的時候,高壓鍋里的溫度比普通鍋里的溫度要高,溫度越高,食物煮得越快。
6. 當你在皮膚上涂上一點酒精時初中物理 分子動理論,感覺如何?這意味著什么?
答:如果你在皮膚上擦一點酒精,你會感覺很涼。這是因為酒精蒸發時會吸收身體的熱量,降低皮膚溫度,使皮膚感覺涼爽。
7、為什么白熾燈泡用久了會變黑?
答:因為鎢絲受熱時會升華,而后鎢氣會凝結在燈泡壁上,所以白熾燈泡用久了就會變黑。
8、冬天人們覺得手冷的時候,可以搓手取暖,也可以把手插在褲兜里取暖,這兩種方法是如何給手部供熱的呢?
答:搓手做功產生熱量;把手放在褲袋里,用體溫加熱,通過熱傳遞產生熱量。
9、冬天人們從外面回來,總喜歡往手上吹氣、搓手,這是為什么呢?
答:冬天室外很冷,人的手總是暴露在外,從口中呼出的空氣溫度與人體溫度接近,向手上吹氣,可使手吸收呼出空氣的熱量;搓動雙手,摩擦力做功,增加手的內能,可使手溫暖。
10、北方冬天,戴眼鏡的人從戶外走進溫暖的室內,鏡片上會出現一層小水珠,這是為什么呢?
答:冬天,眼鏡的鏡片在室外是冰冷的,當你進入溫暖的室內時,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冰冷的鏡片就會液化(凝結)成小水滴,粘附在鏡片上。
11、安裝照明電路時,如果保險絲沒有擰緊,很容易燒斷。為什么?
答:保險絲如果沒有擰緊,保險絲與端子的接觸電阻就會增大,通電時保險絲與端子接觸部分就會發熱,時間一長就容易熔化。
12、電爐絲燒紅了,但與電爐絲相連的銅線卻不怎么熱,為什么?
答:因為銅線與電爐燈絲串聯,根據Q=I2Rt,通過的電流相等,但是銅線的電阻比電爐燈絲小得多,所以電爐燈絲變紅熱,而銅線卻不是很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