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和化學兩門學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考核方式完全不同,初中看現象,高中看本質。初中的這兩門學科并沒有明顯的區分,更多的是針對底層50%的學生進行科普功能高中物理的八個功能點,讓未來很可能不會繼續讀職高的學生對生命現象有基本的認知。
初中物理中呈現的考點包括知道近視眼鏡和老花眼鏡的區別、為什么窗戶上有小冰粒、為什么在空曠的地方會有回聲、為什么打到人的手會痛、為什么不能用濕手碰電器等高中物理的八個功能點,目的是提高低齡人群的認知水平和接近素養。
所以如果難度加大,后面50%的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數學難,畢竟小學的加減乘除就夠日常生活了。全等三角形、二次函數他們不懂,六卦功力也沒有,畢竟用不上。但光、聲、熱這些基本概念還是可以用的。降低難度可以讓他們安心學一些基礎知識。至于這兩門科目的分層任務,進入高中后會針對前面50%的學生增加難度。
初中物理最重要的知識點無疑是力與運動,這是高中學習的絕對核心,初中極其淡化這部分的難度和分量,只起到科普的作用。
化學也是如此,對于普通學生來說,這門新興學科更加抽象,物理現象與生活聯系更加緊密。但化學不同,化學反應、實驗現象,甚至化學品的工業操作都超出了普通學生的認知范圍。因此,相較于物理,初中化學的科普特征更加明顯。
很多小學生提前開始學習物理和化學,看上去很了不起,其實只是提前接觸了這部分科普知識而已。初中這兩門學科的難度并不足以證明他們學得早就會更有本事。學得早本身并沒有太大的優勢,就像一年級學生提前學三四年級的數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