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沒有充分學習物理知識,容易導致物理成績兩極分化。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物理考試中最常見的知識點和誤區,供考生參考。
初中物理必修公式匯總
機制:
電氣部分:
常見物理量:
初中物理30個常考知識點總結 1、密度不一定是常數,密度是物質的一個性質,與質量體積無關,但與溫度有關,特別是氣體的密度隨溫度變化明顯。 2、讀天平時,光標要看左邊,移動光標相當于在天平右盤加減砝碼。 3、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是一個常數,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一定是一個常數。 4、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距離除以總時間。求某一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不是求速度的平均值,而是總距離除以在這段路上所花的所有時間,包括中途停下來的時間。 5、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求重力;求接觸物體;確定接觸物體間是否有壓力、支撐力、摩擦力、拉力等力。 6、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7、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一定是力引起的,但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到力的作用也包括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時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 8、慣性的大小與速度無關,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能做的功就越多,并不是慣性越大。 9、慣性是一種性質,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 10、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
這兩個可以互相推導,當物體受到不平衡的力時:若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物體就會加速,反之,物體就會減速。11.1Kg≠9.8N。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進行轉化。12、在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和天平都可以使用。天平在太空失重狀態下不能使用,但彈簧測力計可以測拉力和重力以外的其他力。13、摩擦力不一定隨壓力的增加而增大。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與壓力無關,只與使它平衡的力有關。14、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有力,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情況。15、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壓力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16、杠桿調平:左高左低;平衡調平:指針左右傾斜。兩邊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致。17、動滑輪要節省一半的力,只有垂直或水平方向拉動,才能節省一半的力。18、杠桿臂的畫法:1、找支點(杠桿上的固定點),2、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向反方向延長),3、連線距離(通過支點,與力的作用線作垂直線),4、標上字母。19、力最小的時候,杠桿臂應該最大。要使杠桿臂最大:在杠桿上找一點,使此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20、受壓面積為接觸面積,單位為m2。 注意接觸面積是一還是多,更要注意單位換算:1cm2=10-4m2 21、液體的壓強與液柱的粗細、形狀無關,只與液體的深度有關。
深度是指從液面到液體中某點的距離,而不是高度。對于固體壓強,先用F=G算出壓強,再用P=F/S算出壓強。對于液體壓強,先用P=ρgh算出壓強,再用F=PS算出壓強(注意單位,對于柱子,兩種方法都可以用)22.托里拆利實驗中水銀柱的高度差與管子的粗細和傾斜度無關,只與當時的大氣壓力有關。23.浮力與深度無關,只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 浸水時,V排=V物,不浸水時,V排 計算浮力,首先要看物體的狀態:若是漂浮或懸浮,直接按F浮=G計算,如果有彈簧測力計壓力公式物理,則按F浮=GF拉計算,若知道密度和體積,則按F浮=ρgv計算。 24、力不一定做功,力是有距離的,力和距離要對應才做功。 25、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不是固定的。滑輪系的機械效率不僅與動滑輪的重力有關,還與被提物體的重力有關。物體越重,拉力越大,機械效率越高,但動滑輪的重力不變。 26、物體做勻速水平運動時,動能與勢能不一定保持不變這時還需要考慮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了變化,如灑水車,或者空投救災物資的飛機。27.機械能守恒時,動能最大,勢能最小,勢能可先由高度和變形大小確定,這些都很容易分析,然后才能確定動能的變化量。28.分子間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同時存在的,同時增大,同時減小。
只是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引力和斥力的變化速度不同,從而造成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同,最終表現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間引力與大氣壓的區別: 一切分子力的相互吸引,都是由于分子間引力,但如果伴隨有空氣的排出或大氣壓的變化,則表示大氣壓。 例:兩片玻璃放在一起,被水潤濕后不能分開,就是大氣壓,而玻璃被提過水面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減小,就是因為分子間引力。 30、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化和沸騰);物體內能增加,不一定是傳熱(也可以是做功);物體吸收熱量壓力公式物理,內能一定增加;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 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不一定增加(也與物體的質量等因素有關);物體溫度升高時,不一定是熱傳遞(也可以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