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1卷
什么是肉體精神
穆良渚
泰格讀博士的時候,有一門課叫《自然辯證法》,老師是哲學系的一個博士生,講到科學精神,說科學精神在中國還沒有扎根。從此,泰格又有了個疑問:科學精神是什么?查找資料后,發現這個概念已經被上升到哲學層面,太復雜了,超出了泰格的理解范圍。所以,雖然物理精神和科學精神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泰格還是把討論限制在對物理精神的理解上,依然是從物理認識的起點出發。
物理學精神是物理學家在認識過程中形成的獨立人格精神,簡單來說就是物理學家如何“做人”。
物理學家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發明了大量有效的方法,形成了物理方法。物理學家利用這些物理方法建構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認知的過程和結果深刻影響了物理學家自身的行為和思想。認知者會自我反思,對自己形成約束和要求,形成物理精神。物理方法和物理精神構成了物理文化,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發展進程。
物理精神的例子有很多,但這些精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層級分明的。物理精神的建立是圍繞著如何更好地建立物理認知而展開的,而隨著認知的深入,物理精神也衍生出了層級結構。Tiger 試圖簡化這些問題,因此只討論了其中比較重要的一些物理精神。其中肯定存在一些不準確之處,尤其是因為物理學家們還有許多感人的人文精神在這里沒有提到。
圖1為示意圖,追求真理、樂觀、協作精神是隨著認知的發展,在認知過程中逐漸確立的第一級精神,每一種精神又會不斷衍生出新的精神。
圖1 追求真理、樂觀、協作是身體精神的第一層次。
一
追求真理的精神
物理學最基本的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精神,這是物理學家的基本信念。從物理學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物理認知的目的是形成盡可能精確的系統理論,特別是對整個世界的統一解釋。在認知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物理學家的這種追求,而追求真理的精神又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精神,如圖2所示。
圖2 追求真理的精神會催生其他精神。
實事求是的客觀精神是由客觀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的,不誠實對待自己,不誠實觀察、描述、研究研究對象,都會被實驗無情地證偽。
獨立思考與懷疑精神。這是因為人天生就有各種缺陷,可能會犯各種錯誤,為了確立自己的認知,不得不堅持獨立思考。懷疑也是為了更好地思考,修正錯誤,逐漸接近真理。之所以每個人都能獨立思考、獨立懷疑,是因為研究對象的客觀性決定了不同人的獨立思考可以相互借鑒、達成共識,這一點與人文學科領域不同。
現在有些人對懷疑精神有誤解,片面地把它解釋為批判精神,對一切事物都進行批判,甚至變成對人的攻擊。這是非常愚蠢的。物理學中的懷疑精神只是為了更好的思考,因為停止懷疑就停止了思考。其實懷疑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思維方式,可以從各個角度啟發新的認知,激發探索的欲望,拓展認知的邊界。如果只是為了批判而批判,為了懷疑而懷疑,卻不能提供新的認知,那就不是真正的懷疑精神。
嚴謹的分析精神。這是一種熟悉的精神,與數理邏輯有關。在運用分析、綜合、反證、歸納等數理邏輯時,嚴謹的分析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追根溯源的精神。由于物理認知追求的是整個宇宙的本質規律,這就決定了物理學家的思想永遠不會停留在現象的表面,而是會不斷探尋現象背后更本質的原因。比如對于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物理學家的終極追求就是大統一理論。這種思維習慣讓物理學家養成了不斷問“為什么”的習慣,形成了追根溯源的精神。
堅持。物理認知其實很難。簡單回顧物理學史就會發現,對一個研究對象建立認知的過程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牛頓力學體系是經過幾千年的積累才完成的,量子力學的建立也用了近百年的時間。這樣的成就,沒有堅持是無法實現的。簡單考察物理學前輩和當代物理學家的工作習慣和工作時間就會發現,他們幾乎就是勤奮的代名詞。他們在各自研究領域的堅持,讓他們完成了物理認知的不斷積累。
二
積極樂觀的精神
物理學家雖然追求的是終極真理,但實際上由于種種限制,物理認知只是有效認知,這讓物理學家養成了積極樂觀的精神,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精神。對于物理學家來說,積極樂觀意味著尋找方法,向真理靠攏。比如選擇相信世界上可能存在大統一理論,因為不相信就不會努力,就不會有結果,這其實就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其實懷疑精神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因為不懷疑就會停止思考,從而也就無法有新的發現。選擇懷疑就是選擇更積極的態度。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是簡單的盲目樂觀,而是以樂觀的心態積極尋找前進的方法。
圖3 積極樂觀的精神會激發其他精神。
不怕失敗、敢于嘗試的探索精神。從物理認知的歷史可以發現,認知過程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失敗。正是積極樂觀的精神,才使得物理學家不怕失敗,敢于嘗試,不斷探索物理學的未知領域。例如在受控核聚變研究中,即使國家點火裝置(NIF)遭遇挫折,物理學家也不會停止探索。這里要注意,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失敗的經驗是知道這樣做不可能成功,成功是知道這樣做有可能成功。認知的路徑就是不斷積累成功案例,模仿成功經驗,實現認知突破。
可證偽的實證主義。物理學家追求真理,但有趣的是,無論從認知規律還是認知邏輯的角度,都無法確保認知的結果就是真理。從悲觀的角度看,物理學的研究從根本上來說毫無意義,但物理學家采取積極樂觀的精神,退一步尋求有效的理論不斷逼近真理,用可證偽的經驗方法來檢驗認知的有效性嚴謹精神物理學家的事例,這讓物理學家發展出了實證主義精神。然而,正是這種積極樂觀的妥協和實證主義精神,幫助人類在物理認知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以至于很多人誤以為物理學就是真理,甚至迷信物理學,或者迷信科學。
包容開放。物理學是對未知的探索,充滿了可能性。包容開放的精神讓我們能夠把握真理的線索,但當然也需要嚴謹的分析精神,排除無效的線索。另一方面,物理認知的探索非常艱難,充滿不確定性,我們應該容忍失敗,對探索中的各種問題采取開放的態度。
小目標精神。物理認知的終極目標是宏大的,但現實是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對于每個人來說,目標過于宏大,其實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時候就需要改變策略,設定一個經過適當努力就能實現的小目標。不斷實現小目標,積累起來就會變成一個大的進步,這其實就是積極樂觀精神的體現。更重要的是,這種不斷成功的正反饋,會給物理學家帶來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成為重要的認知驅動。
三
協作精神
物理學家在認知過程中會發現自身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需要不斷與他人合作,進而培養出協作精神。協作精神可以衍生出很多種精神,如圖4所示。協作精神并不是物理學家獨有的,其他學科也需要協作精神,但物理學中的協作精神相對有效,因為它有認知證偽的保證。
圖4 合作精神會催生其他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平精神。
合作精神最重要的元素是公平,即客觀公正的評價,尊重他人的認知貢獻。事實上,沒有公平,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無法建立,合作也無法實現。物理論文引用制度、同行評議機制的建立,都是公平的具體體現。
在合作中,需要協商和決策,民主精神相對來說最有效。至少所有可能的意見都可以平等表達,每個人都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對于成熟的物理學家社區嚴謹精神物理學家的事例,民主的方式往往是最有效的,比如教授理事會制度,教授治理學院。但對于進入新認知領域的合作,或者在不成熟的物理學家社區中的合作,要小心民主陷阱。
這里沒有列舉所有的物理精神,只是列舉了一些重要的、典型的物理精神。這些精神都是在物理認知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做人要求,和做事要求一樣,都是為了建立一個人對世界的有效認知。物理精神和物理方法共同構成了物理文化,這是物理學家對世界的認知給我們帶來的精神財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都是相對普遍的物理精神,學生可以通過接受物理教育獲得這些精神,但有些精神則取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個人特質。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可以培養物理學家,卻不能直接培養出愛因斯坦。但一旦有了物理方法和物理精神形成的物理文化環境,愛因斯坦和諾貝爾獎得主就會自己成長起來。
通過了解物理精神的來源,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物理精神的內涵,接受可證偽的檢驗,這對物理教學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丹陽 編輯/文浩 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