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談書》
寫作背后的故事
劉正平
01
起源
堰橋路懷念楊振寧先生
此事過去沒多久,2021年7月1日,合肥市堰橋路牌匾前,就有民眾自發獻花,數量不斷增多,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我寫了一篇文章《從建議在堰橋路建兩位英雄雕像說起——關于合肥街頭名人雕像的設想》。在這篇文章的最后,我又提出了一個建議:“明年(2022年)十月一日楊振寧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在老城區四姑巷附近設立‘楊振寧故居陳列館’,遠期目標是重建楊振寧先生故居,或者在楊先生故居原址上為楊振寧先生建立紀念設施”。隨后,我又寫了一系列文章呼吁此事。 一些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也通過各種渠道給我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在一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022年2月,楊振寧先生榮獲“202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看完頒獎典禮,我頗為激動,立即寫了一篇三千多字的文章,反復澄清關于楊先生生辰八字、出生地等各種錯誤信息,并不斷呼吁盡快在四姑巷附近設立楊振寧先生宣傳紀念設施。因為我覺得作為楊先生的家鄉,合肥乃至安徽都應該行動起來。
/////
02
下訂單
目標:出版 100 本有關楊振寧的書籍
2022年4月中旬,在一次小型聚會上,大家談到能否在10月1日,也就是楊振寧先生百歲誕辰之際,做點什么。幾句話之后,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浮現出來:辦一個楊振寧先生的照片和書籍展,之后繼續討論:時間、地點、宣傳等細節逐漸清晰起來。
隨后發生的一些頗具戲劇性的事件,我已在我的文章《努力做好一件事》中記錄了下來:
我對這個目標和計劃興奮不已,一回到家就開始行動。我夸口說能出100種楊振寧主題的書刊,可當我把能找到的品種拼湊起來時,發現只有20多種,還不到目標數量的四分之一,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但我覺得既然說了,就得想辦法解決,不能讓這件事情在這里拖下去。于是,我立刻行動了起來:4月22日我在各大網店下了8單,23日下了16單。也就是說,那兩天我幾乎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把能找到的關于楊振寧的書籍、報紙、圖片都找來找去、對比,逐一對比品相、價格等因素,才下單。當然,還得注意收貨地址,受疫情影響或者情況不明的東西,就不買了。
可以說,一夜之間,我的生活內容和節奏因為“楊振寧主題書刊”而徹底改變,在家里、在網上尋找它們成了常態。
4月底,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集中下單,28號一天下了15單,那天我記得很清楚,從早上到深夜,我都在不停地查單、聯系、下單,到4月底,不到20天,我一共下了51單。
隨著快遞的到來,看到一本又一本與楊振寧先生有關的書籍、雜志、報紙,我的動力越來越足,5月份如期完成了我的首要目標——100種有關楊振寧先生主題的書籍、報紙或圖片。
六、七月份主要是優化品種,提高質量。整個過程,我有開心,有迷茫,甚至有焦慮。但終于在七月底實現了自己的最高目標:100本楊振寧的書。全部都是楊先生的著作、訪談、傳記、人物簡介、故事、資料等的匯集。十幾種圖片資料、二十多種報刊雜志陸續更換。那一刻,面對著這100本大小不一、厚度不一的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內心的寧靜。
2022年10月1日,“紀念楊振寧先生誕辰100周年暨百版楊振寧主題圖書展”在安徽省圖書館如期舉辦。
03
趕著完成手稿
日夜興奮的狀態
五月初完成初期目標后,我就想著在舉辦??楊振寧主題書報攝影展之前,可以寫一些介紹文章,印成小冊子,在展廳里免費發放,如果文章數量達到一定程度,能出一本集子自然更好。
于是六月初就開始動筆,6月5日開始寫第一篇文章《一本印刷精美的小書》。但寫起來并不容易,因為楊先生講的專業知識我基本看不懂,就連比較通俗的也看不懂。我認真思考了一會兒,決定把那些我能看懂的或者讓我印象深刻的非專業文字和故事寫下來,講給讀者聽。就這樣,第一篇文章終于在14日完成了。
為了節省時間,我不得不一篇一篇地寫,同時還要大量閱讀楊先生的著作和與楊先生有關的書籍,經常堅持在不太理解的狀態下閱讀,尋找可以利用的材料,確定寫作的切入點和主題。
這是一項非常艱巨和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我有一個明確的信念支撐著我堅持下去。那段時間我基本上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幾乎所有的空閑時間,不分晝夜,都在看書、查資料、寫作。同時,我也在不斷尋找有關楊振寧的新書。因為都是第一次看,所以經常在后面看的時候,會發現稿件中有些內容需要修改補充,就得回頭再修改。就這樣反反復復地做,這些稿件才逐漸充實起來。
2022年的夏天特別炎熱,炎熱消耗人的體力,但只要坐下來寫作,就能很快進入狀態。8月初,我90歲的母親突發腦梗住院,因此寫作的最后階段是最艱難的,在家和醫院之間來回奔波,心情很差,時間更是緊張,經常從醫院回來滿頭大汗,坐下來寫作。因為總要去醫院,寫作又要按照計劃完成,唯一犧牲的就是休息時間,經常早上5點起床,要忙到深夜才可以睡覺。
8月25日,最后一稿完成,歷經82天,我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為楊振寧先生寫一本書。
9月初,我開始發燒楊振寧的故事,連續發燒了8天,躺在床上渾身難受,心想:這應該是一種還債,這3個月的透支和欠債,要補上。但感覺稿子寫完了,媽媽也出院了,心里還挺踏實的。
在我看來,《楊振寧書話》是第一本系統介紹楊振寧相關書籍的專著,從書籍版本和簡介入手,盡可能地介紹楊振寧先生的生平和成就,因此,它的內容不只是一本書籍簡介,里面有故事,有真知灼見,也有感人的細節。因此,我認為這是一本不那么專業卻透露著真誠和熱情的“書話”。
/////
04
繼續
版本收集與文本寫作齊頭并進
在寫作《楊振寧書話》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寫,比如楊先生那些富有個性、思想深刻的名言佳句,比如他那些令人難忘的小故事,比如他與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身邊親朋好友的往事,這些都值得積累,值得講給讀者(特別是小讀者)。
與此同時,我還在不斷尋找有關楊振寧的書籍,每一本新發現的書籍都會有新的內容,值得記錄和收藏,讓更多的人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楊振寧這位世界級的科學家。
從合肥四姑鄉走出的楊振寧先生,值得我們不斷追尋、不斷弘揚。一本書、一句話、一個故事,慢慢積累,堅持做下去。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楊振寧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關于作者
作者:劉正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檔案學會檔案文化研究會理事,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副會長,合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出版有長篇紀實作品《就這樣,我們贏了!》、散文集《明月清風》《讓回憶有地方停留》《聆聽合肥》《享受合肥話》《就這么簡單》《一袋書的重量》《山巷那邊的月亮》《合肥這座城市》《走在合肥街頭》《時尚合肥話》《優雅合肥》等,其中《就這樣楊振寧的故事,我們贏了》繁體版于2014年在臺灣出版。主編作品集《閱讀合肥》《五虎出動》《以書之名相聚》(4冊)、《合肥人物》系列(4冊)、《傅雷:我愛所有才子》《秋發露珠——魯州劉墨跡文集首部》等。
在微信商店訂購《楊振寧書話》可享受9折優惠和包郵~
《楊振寧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