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期末物理考試
1.填空題(共7題,每空2分,共28.0分)
1.(4分)圖A、B中,秒表讀數為s;溫度計讀數為℃。
2.(4分) 三輛汽車A、B、C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運動圖形如圖所示。從圖中可知,若以汽車B為參照物八年級上冊物理答案,則為汽車A,若以汽車A為參照物,則為汽車C(以上兩處空白分別填入“靜止”、“向前運動”或“向后運動”)。
3.(4分) 下圖是“針孔成像”的示意圖: 這一現象可以用來解釋如果固定針孔的位置,將蠟燭與屏幕的位置互換,屏幕上的圖像就會比原來(選擇“變大”、“不變”或“變小”)。
4.(4分)如圖所示,取一只大注射器,拉動活塞將一些液態乙醚吸入注射器,拔出針頭,用橡皮帽塞住注射器小孔。然后向外拉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時,注射器內(填入狀態變化的名稱)幾乎全部變成乙醚蒸氣;再向內推活塞,可觀察到又有液態乙醚出現,說明:所用方法可使氣體液化。
5.(4分)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水瓶,里面裝著不同質量的水,水位高低不同,用同樣的力度敲擊,音調最高的是;用同樣的力度吹,音調最高的是。
6.(4分)晚上在臺燈下寫作業時,書桌上的玻璃會產生(選擇“漫反射”或“鏡面”)反射,形成刺眼的光線。此時在玻璃上貼一張紙,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誰都不能輕易成功!”彩虹的形成,是光的一種現象。
7.(4分) 一個空瓶子的質量是200g,裝滿水后總質量為600g,則:
(1)這個瓶子的容積是cm3;
(2)若瓶子裝滿油后的總質量為500克,則油的密度為kg/m3。
二、多項選擇題(共10題,每題3分,共30.0分)
8.(3分)下圖是示波器顯示的A、B、C三個聲音的波形,其中音量大小相同的聲音是( )
A. A 和 BB。B 和 CC。A 和 CD。A、B 和 C
9.(3分)下列估計值最接近實際值:
A. 一元硬幣直徑約為2.5dm
B.中學生平均步行速度約為5公里/小時
C.酒精燈點燃后,外焰溫度約95℃
D. 人類感覺舒適的環境溫度約為40℃
10.(3 分)當光以45°角由空氣入射到水中時,折射角可能是()
A.0°B.32°C.45°D.55°
11.(3分) 炎熱夏季,為防止食物腐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干冰放置在運輸車輛上,利用干冰吸收的熱量來冷卻食物。
B. 將食物放在冰上,利用冰融化所吸收的熱量來冷卻食物
C. 用濕毛巾蓋住裝有食物的盒子,通過水的升華吸收熱量來冷卻食物。
D、將食物放入冰箱內,利用冷凝劑吸收熱量,降低冰箱內的溫度。
12.(3分)如圖所示,一束光線經O點處的光學元件入射,在主光軸上會聚到S點。去掉該光學元件后,光線會聚到S1點。則該元件必定是()
A.平面鏡 B.凹鏡 C.凸透鏡 D.凹透鏡
13.(3分)小紅在做“探索平面鏡的成像”實驗時,把一塊玻璃板垂直放在水平平臺上,取兩根相同的蠟燭A、B,在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觀察。如圖所示,在這個實驗中()
A、為了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還應點燃蠟燭B。
B. 移開蠟燭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個光屏。蠟燭A的圖像不會出現在光屏上。
C. 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圖像會變大。
D. 蠟燭A和蠟燭B的連線不一定垂直于玻璃板。
14. (3 分) 當將一只玩具鸚鵡(如圖 A 所示)放在凸透鏡附近,然后逐漸將其移離凸透鏡時,通過凸透鏡可以觀察到三個不同的圖像(如圖 B 所示)。這三個圖像出現的順序是什么?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③①D. ③①②
15.(3分) 有兩均勻固體A、B,其質量比為mA:mB=5:4,體積比為VA:VB=1:2,則兩物體的密度比ρA:ρB等于()
A. 5:2B. 2:5C. 8:5D. 5:8
16.(3分)如圖1所示,桌子上有三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分別裝有A、B、C三種質量相同的液體,它們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2所示。三個杯子里液體的種類從左到右依次為()
A. B、C、AB。A、C、BC。A、B、CD。C、B、A
17.(3分)汽車A和汽車B同時從M點和N點相向行駛,它們的st圖分別如圖(a)和(b)所示。當汽車A和汽車B相遇時,汽車B距離M點有12米。設汽車A和汽車B的速度分別為vA和vB,M點和N點之間的距離為s,則()
A.v甲<v乙,s=36米 B.v甲<v乙,s=12米
C. vA>vB,s=36 米 D. vA>vB,s=18 米
三、繪畫題(本題共3部分,每部分2分,共6分)
18.(2分)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從棱鏡的AB面垂直入射,經折射后從AC面出射,請畫出這束光線通過棱鏡的光路圖。
19.(2分)如圖(F為凸透鏡的焦點),BC為某一束光經過平面鏡后的反射光,請畫出BC對應的入射光和BC經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
20.(2分)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A'B'。
四、實驗探索題(本部分共3題,每填2分,共22.0分)
21.(6分)學生在做“觀察水沸騰”實驗時:
(1)A組使用圖A所示的裝置,測得的水溫為(選擇“高”或“低”)
(2)B組與C組使用同一實驗裝置,操作正確,所繪溫度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B所示。B組與C組之所以得到(b)、(c)兩張不同的曲線圖,可能是由于所用水不同所致。
(3)實驗證明,水在沸騰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22.(8分)探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中:
(1)如圖A所示,平行光直射凸透鏡,在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鏡的焦距為f=cm。
(2)如圖B所示,屏幕中央出現清晰的倒像(選擇“放大”、“等大”或“縮小”)。待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應調節鏡頭,使蠟燭圖像回到屏幕中央。
(3)如圖C所示,在蠟燭火焰與凸透鏡之間放置一副眼鏡,發現光幕上的影像由清晰變為模糊。將光幕移至透鏡適當距離后,光幕上又出現清晰的影像。此種情況下,眼睛為(選擇“近視”或“遠視”)
23.(8 分) 小明測了南京雨花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實驗:
(1)將天平放在桌上,將滑動砝碼置于秤盤左端的零位標記處,當指針靜止如圖A所示時,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至末端,使橫梁平衡:
(2)如圖B所示,雨花石的質量為g;
(3)將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液面靜止時如圖C所示,雨花石的密度為kg/m3。
(4)小明根據實測數據,在圖上畫出一個對應點A。再用另一塊石頭重復實驗,并根據實測數據,在圖上畫出另一個對應點B。設ρA、ρB分別代表雨花石和另一塊石頭的密度,則ρAρB(填“>”、“=”或“<”)。
五、計算題(本部分共2題,總分14.0分八年級上冊物理答案,第24題6分,第25題8分)
24.(6分)下表為上海至武昌D3018次列車時刻表。必填:
車站
到達時間
出發時間
里程/公里
上海
出發站
09:50
南京
12:02
12:11
301
合肥
13:11
13:21
445
武昌
16:11
終端
841
(1)南京至合肥之間的動車組平均時速是多少?
(2)火車要穿過一條隧道。火車以 72 公里/小時的恒定速度行駛,需要 3 分鐘才能通過 3000 米長的隧道。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米?
25.(8分)育苗需要配制鹽水,鹽水密度為1.2×103kg/m3,現有鹽水質量為500g,體積為400ml,符合標準嗎?若不符合,應加鹽還是加水?加多少克?(ρ水=1×103kg/m3)
參考答案
1.填空題(共7題,每空2分,共28.0分)
1. 337.5;36;2. 靜止;后退;3. 光的直線傳播;變小;4. 氣化;體積壓縮;5. A;H;6. 鏡面;色散;7. 400;0.75×103;
二、多項選擇題(共10題,每題3分,共30.0分)
8. C;9. B;10. B;11. B;12. D;13. B;14. D;15. A;16. A;17. D;
三、繪畫題(本題共3部分,每部分2分,共6分)
18【答案】解答:
當光從空氣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時,傳播方向不變;當光從玻璃斜入射到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會偏離法線。光路圖如圖所示:
19【答案】解答:
(1)過平面鏡的反射點畫一條垂直于鏡面的法線。由于反射光與鏡面的夾角為30°,反射角為:90°-30°=60°,所以入射角也為60°。以入射角等于60°為基準,在法線左側畫一條入射光線。
(2)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出的光線與主光軸平行;如圖所示:
20【答案】解答:分別畫出物體AB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可得到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
四、實驗探究題(本部分共3題,每填2分,共計22.0分)
21.高;畫質;保持不變;22.10.0;放大;向下;遠視;23.水平;左;31.4;3.14×103;<;
五、計算題(本部分共2題,總分14.0分,第24題6分,第25題8分)
24【答案】解答:(1)根據列車時刻表,南京到合肥的運行時間為t1=13:11﹣12:11=1小時。
南京 到 合肥 的平均速度為: v1 =
=
=144公里/小時;
(2)根據 v =
因此,s = v2t2 = 72 公里/小時 ×
h = 3.6 公里 = 3600 米,
s 車 = s - s 隧道 = 3600m - 3000m = 600m。
答:(1)南京至合肥間動車組平均時速144公里/小時。
(2)該列車長度為600米。
25【答案】解答:ρ=
=
=1.25克/立方厘米,
標準鹽水密度ρ標準=1.2×103kg/m3=1.2g/cm3
1.25克/立方厘米>1.2克/立方厘米
所以這個鹽水不符合標準,應該加水;
假設加入水的質量m,達到標準密度 = m+500g,
V 標記 = V 水 + =
+,
ρ 標準 =
=
=1.2克/立方厘米,
解為:m=100g。
答:不是,加100克水。
如何獲取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