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楊振寧、姚期智兩位世界著名科學家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報道引發輿論關注。一個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一個是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他們為何要重拾“中國人身份”報效祖國?這釋放出什么樣的信號?又將對海外人才回國起到什么樣的示范作用?
中科院“立法”迎接院士“回歸”
此事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是因為楊和姚二人都是各自科學領域的“重量級人物”。
物理學領軍人物楊振寧在20世紀50、60年代創立了“楊—米爾斯規范場”理論,提出了“楊—巴克斯特方程”,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恒定律,榮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姚期智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2000年榮獲世界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項“圖靈獎”,成為迄今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亞洲計算機科學家。
去年底,已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他們提出,可以轉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由于沒有先例和程序可循,中國科學院主席團經過認真深入的研究,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
根據這一新辦法和中國科學院章程,近日有兩位科學家正式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加入數學物理學部,姚期智加入信息技術科學部。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754名,其中外籍院士78名。中國科學院稱,作為國際知名科學家,楊振寧、姚期智加入中國科學院院士行列,將對提升我國科技界的國際影響力起到積極作用。
“歡迎兩位著名科學家回國為國家做貢獻!”消息一出,各大網絡平臺的網友紛紛為兩位科學家點贊。
“我的身體里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液”
兩位享譽海內外的頂尖科學家,為何愿意放棄外國國籍,加入中國科學院院士行列?新華社《中國網政》記者從清華大學了解到,多年來,楊振寧和姚期智兩位院士孜孜不倦地為我國培養科研人才、推動科研領域交流合作而努力,祖國就是他們的夢想。
1964年3月楊振寧請回了多少科學家,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他坦言,“這個決定我考慮了很久,非常痛苦。我在1983年的一本書里說,我父親直到臨終都不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015年4月1日,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對他來說,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我的摯友熊秉明曾說:‘你父親雖然去世了,但是你的身體里還流淌著他的血液。’我說:‘是的,我身體里流淌著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楊振寧如此解釋自己回國的感受。
現年94歲的楊振寧表示很高興,因為“這些年來自己為搭建中美友誼的橋梁作出了一些努力”。
雖然身在異國他鄉,但楊振寧自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一直孜孜不倦地推動中美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他憑借自己的學術地位,經常到世界各國講學、介紹中國。在他的影響下,許多美國人特別是科學家對中國抱有友好態度,一些美籍華人學者也紛紛回國。
1997年,在楊振寧的建議下,清華大學決定建立高等研究中心。他幫助清華大學引進頂尖人才,成立基金會,籌集學校運行資金;籌集資金資助中國科研人員赴美留學,設立基金會和獎學金,支持中國科研人才培養,促進中國大學與海外的交流合作……楊振寧樂此不疲地做著這些事情。
1998年,楊振寧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此后,他每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校園里指導學生,即使到了80多歲楊振寧請回了多少科學家,他仍然堅持給本科生上課。
2004年,清華大學設立“楊振寧講座基金”,邀請國際優秀學者來校從事研究。這一年,時年57歲的姚期智也做出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決定,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職位,成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開啟新的學術探索。此前,他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教授。
有人認為,姚期智全職回國“填補了國內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空白”。在清華,姚期智創辦了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交叉信息研究所和量子信息中心,親自授課、指導學生論文、引進優秀人才。10年來,一批批頂尖創新人才從清華走向世界學術舞臺。
“姚期智是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大師”,清華大學交叉學科信息科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唐平忠說,“他熱愛科研,非常珍惜時間,多年來教導學生專心學業,學生都很尊敬他。”
“培養中國青年人才、推動高端科研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工作?!币ζ谥钦f,“感謝中科院特別立法,讓我從外籍院士變為中國院士,再次成為一名100%的中國人,我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
科學家“歸來”能否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回國?
巢暖則鳳來,科學家“歸來”的背后,是他們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兩位頂尖科學家的學術追求和人生選擇,或將成為“風向標”,引導更多海外人才回國,助力中國科研發展。
近年來,我國加大吸引海外人才力度。統計顯示,自2008年國家“千人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已引進高層次人才4萬余名,掀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外人才回流潮,為我國前沿科研、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6年,我國正式發布《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更大力度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敞開大門、不拘一格、靈活集聚全球人才資源”。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楊超認為,近年來海外人才回國人數增多,與我國科研環境日益改善有關?!皟晌豢茖W家都是我尊敬的前輩,他們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對我國科研界來說是一件好事,具有積極作用和示范效應?!?span style="display:none">YcK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近年來,國家對科研和人才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內的發展空間也很大,吸引了不少海外人才回國?!蔽錆h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師馮強認為,兩位科學家此次“回國”,可能部分原因在于“他們越來越認可和感受到中國強大的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
“他們在中國的工作,有利于我國科研事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的人來中國從事科研工作,引導更多的留學生甚至外國專家來中國從事科研工作?!瘪T強說。
清華大學學生劉一鋒說,兩位領軍科學家淡泊名利,雖然年紀已大,但仍堅持引領科研,用學術威望不斷吸引優秀人才。“他們放棄外國國籍,更重要的是樹立了榜樣,很多旅居海外的中國科學家通過他們,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生韓迪說,這也體現了中國對科研人才的重視?!白T缸鎳鴮捜荽蠖龋瑲g迎更多優秀人才回國發展?!?span style="display:none">YcK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