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南昌市初中物理教研活動在南昌市第十九中學舉行。本次教研活動為南昌市初中物理備課系列活動第四期,主題為“貫徹新課標 賦能課堂教學”,圍繞如何備課、講授八年級教材第四章《物質形態與變化》展開。來自南昌市屬學校和縣屬學校的初中物理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活動以南昌市新源中學唐文君老師上課4.1課《從全球變暖說起》開場,唐老師就教材內容安排、教學目標與重點,以及教學中的突破重點進行講解。唐老師重點通過課件講解了溫度計作為測量工具的生成過程中學八年級物理上(第四章)水循環與水資源,并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在這個過程中滲透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核心物理素養。
隨后,橋社二中張曉芳老師就4.2節《探究汽化與液化的特性》進行了授課。張老師根據本課內容,將課堂內容分為兩節。第一節課,張老師以“火焰掌”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如何讓衣服快速干燥這一日常問題,引導學生猜測影響蒸發速度的因素,再用實驗進行驗證,得出結論。第二節課,張老師用塑料瓶代替燒杯,進行水沸騰特性研究的實驗,讓學生從量和質兩個層面理解水沸騰時溫度不變。兩節課,張老師都圍繞“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進行教學設計。
最后,南昌市第十九中學高靜老師針對4.3節“探究熔化與凝固的特性”、4.4節“升華與凝結”、4.5節“水循環與水資源”三個章節進行了教案。高老師首先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確定了教學策略:以物理概念為先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線,以科學思維為手段,滲透科學態度與責任。隨后高老師詳細介紹了這三個章節的教學流程以及其中用到的實驗。
在評課交流環節中學八年級物理上(第四章)水循環與水資源,南昌二中教師閆斌認為,唐文君通過制作課件、設計實驗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溫度”概念的必要性,將“溫度”概念在生活中“形象化”,如何測量“溫度”,做到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東湖區物理教研員熊令國認為,高靜老師圖文并茂、思維導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值得學習;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上升到嚴謹的教學理論的教學方式,對集體備課也大有裨益。 八一中學教師鄧暉對張曉芳物理課的實驗維度、學生維度、思維維度進行分析,認為三位教師在備課時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學情制定教學過程,將科學觀察、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滲透到教學過程中。
南昌市初中物理教研員潘碧霞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了總結。她表示,南昌市初中物理集體備課系列教研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希望參加活動的教師能夠吸取示范課例在課堂呈現、課堂評點等方面的優秀經驗,在實際教學中更多地運用,在傳授學生物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