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探究電動機轉動原理”教學計劃 【教學重點】 ①載流導線在磁場中受力,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磁場方向有關; ②直流電動機的能量轉換。 ③重新掌握科學探究方法研究新問題。 【教學難點】載流導線在磁場中受力,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磁場方向有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載流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力,知道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磁場方向有關,理解磁場對載流導線作用力的規律。 ②初步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簡單電動機拆裝的實際過程,認識電動機的兩大部件,學會用合理、簡化的思維方式分析事物。 ②通過“磁場對電流的影響”的實驗探究過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過程的主要環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動手的習慣,積極參與電動機原理的探究中學九年級物理下(第十七章)探究電動機轉動的原理,感受成功的喜悅。 ②通過思考物理知識如何轉化為實際的技術應用,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科技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興趣。 【教學設備】 教師:U型磁鐵、電源、導線、開關、線圈及電動機演示模型、教學課件。 學生:U型磁鐵、小電動機線圈、5號電池(2節)、金屬支架、紙板及電動機模型。 【教學方式】可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實驗演示法、自主學習法、協作學習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描述 課前活動 多媒體展示、電力機車、汽車、電梯、電風扇、電冰箱等電動玩具。欣賞圖片,感受電氣化帶來的便利。初步了解電氣化對現代文明社會的促進作用。 介紹新課件 展示、播放圖中幾種機器的結構圖網校頭條,暗示電動機的位置,拆解電動機。 觀察電動機的組成,認識電動機的兩個主要部分(轉子和定子)(磁鐵和線圈) 讓學生知道這些靠電轉動的機器,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裝置——電動機。 在科研過程中學習,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是常用的思路和方法。 教授新課實驗,演示電動機的轉動。提出問題:電動機轉動的原理是什么?思考是什么推動機器轉動的?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探索電動機轉動奧秘的興趣。 提示回憶奧斯特的電磁學實驗,利用課件展示奧斯特實驗的過程、結果和實驗裝置圖。引導學生逆向思考:磁鐵對電流有什么影響嗎?(即磁鐵產生的磁場對電流有沒有作用力?)如何驗證自己的想法。回憶奧斯特的實驗,逆向思考,猜測問題的結論。分組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討論實驗中的實驗方案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猜測,然后利用猜測尋找實驗方案,驗證猜測。
從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出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觀察目標也更加明確。學生猜測、討論,提出“導線在磁場中是否受力”的實驗方案,展示實驗儀器進行演示,并進行實驗演示,驗證學生的猜測。寫出實驗結論。觀察實驗現象。多給學生時間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只“填空”、簡單演示實驗是不夠的。提出“載流導線在磁場中是否總是朝一個方向運動”的問題,讓學生繼續猜測中學九年級物理下(第十七章)探究電動機轉動的原理,再根據學生的猜測進行實驗演示,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后,讓學生總結所看到和得到的實驗現象:載流導線在磁場中受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磁場方向有關。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觀察導線的運動。總結實驗結果,思考并開始驗證自己的想法。 讓學生自己總結,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讓學生明白一個正確的判斷不僅要有理論依據,還要通過實驗來證明。根據以上實驗的總結,啟發學生思考:如果把一個帶電的線圈放在磁場中,線圈會如何運動?引導部分學生做“簡易電機”實驗,部分學生觀察。講解這就是一個實際的電機的工作原理。并提出問題(如何讓電機不停地轉動?),為下一節課做鋪墊。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并加以總結。課后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總結實驗結論來檢驗自己的判斷。在學生學完后提出問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最后師生一起總結,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