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搜索框中找到您想要的內容~)
距離高考還有8天
結果不會如你所愿,所以請繼續!
問題背景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高考試卷的背景:
1. 高考主要由大學教授制定
高考試題主要由大學教師出題,教育部考試中心每年在一月、三月、四月選拔部分優秀高中教師和部分大學教授(主要來自各地大學和師范院校)。
另外考試中心有全國各地適合出題的教授資料庫,一般為了穩定全國高考試卷的連續性,每隔幾年就會更換一批新的教授。
2. 分工明確:問題提出者→選題者→課題主持人
出題工作可能要持續到4、5月份,部分出題人員出題完成參考答案后可以回家,但選題人員和學科組長則要留到6月10日轉入閱卷工作。
每兩名出題老師會指定一個題型,每個題型初始有15道題,部分題目可能超出考試大綱。
選題人員要從每個題型中挑選出最優秀的題目進行匯總,選好題目后,工作人員會負責將題目與網上、市面上的參考資料進行比對,題型和內容相似度超過50%的題目將被替換,最后選出今年高考真題和一套備用試卷。
3. 全封閉景區問詢
考試中心接到參加考試的通知后,會口頭通知考生并簽訂保密協議,然后“把他關進小黑屋”,一般會直接預定一個小景點進行考試(比如華北地區比較有名的溫湯)。
考試前一天,所有個人物品被沒收,只發放教材、大綱、筆和紙。隨后,出題人員和考官被分成幾組,駐扎在不同的酒店,每家酒店一組,以方便他們開展工作。
集中到一起后,考生們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只有在有人陪伴的情況下才能給家人打電話,而且全程都被錄像。
4. 測試學生:提前進行大學入學考試的實驗對象
題目確定后,將有數名考生提前參加考試,了解新確定的高考試卷,選拔標準為全省若干縣市重點中學的中學生,考試成績將作為最終高考成績。
根據考生的成績,出題人員會對題目進行微調,九成題目難度會降低。
命題原則
了解了出題背景,我們再來看看高考的出題原則。
1. 一切以教科書及教學大綱為準
高考出題時,要求每道題無論大小,在大綱中都要有對應的考點,其含義、描述、問題、答案都要能在教材中找到。大綱內容的每一個主要部分都要覆蓋,注意交叉、側重點不同。知識點的出題頻率也可以在《考試大綱》中找到。
由此可見,在復習即將結束的時候,回到課本,仔細閱讀《考試大綱》和《考試須知》是多么重要。
2.盡量不要問奇怪或有偏見的問題,避免問模棱兩可的問題。
出題人員在出題時會考慮題目對考生來說是否太難,原則上不會出奇怪或有偏見的題目,注重出題角度、出題方法和出題類型。
從題目中的標點符號,包括題目是否會產生歧義,到題目的順序都要反復討論,出題組通常會為此熬上兩三個不眠之夜。
3.“反預測”貫穿整個題目設置
高考出題組對高考教材和網上預測信息的掌握最為全面,出題的地方會有各種教材和官方教材,這些資料的主要作用不是為了方便出題人拓寬思路,而是為了防止出題重復,特別是最后的計算題,一定不能用前人出的某個思路,如果出題過程中有人提出和市面上某道題類似的題目,那么一定要找到這個題目,這個題目就不用了。
4. 應體現選擇性和差異化
大多數學生覺得難的題目,恰恰是大多數學生在某個知識點上的弱點,即所謂的“軟肋”,目的是為了讓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這就是所謂的“差異化”。
高考是一種選擇性考試,目的是根據分數將考生分層,方便高校進行選拔;而常規考試或模擬考試基本上是一種測試性考試,目的是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發現知識的空白,并加以彌補。
因此,如果對與高考并行的選拔考試沒有深刻的了解和認真的準備,往往會在高考中丟掉“不該丟”的分。
考試規則
1. 批改試卷時,誰負責把握大方向和小細節?
閱卷人員由閱卷組和一線閱卷人員兩部分組成。
閱卷組主要由大學教授、出題人員組成,還有一兩位相關機構的官員,也有中學教師,但很少。
閱卷組主要把握大方向,標準答案在出題時已經完成,包括每個加分點、扣分點等細節,閱卷組可能會討論個別加分點,比如某個加分點從1分改成1.5分,但基本不會有大的改動。
一線考官基本由中學教師和重點大學研究生組成,完全按照答案和考查細則進行閱卷。
評分規則主要由大學老師制定,他們會詳細列出各種可能的情況,往往有幾百種(例如“Tan寫成Tg就可以得滿分”),還會根據評分情況進行補充。
2.全電子化打標
所有試卷將在考試結束后兩天內錄入系統,所有考官看到的都不是一張完整的紙質試卷。閱卷過程完全電子化。高考試卷掃描后長什么樣?閱卷時會犯哪些錯誤?注意這些,你將獲得20分的加分!(直接點擊標題)
考官們會接受一天的培訓,主要是學習如何操作以及記住答案細節。一旦測試數據到位,閱卷工作就會正式開始。
3. 一道題需要批改三次
基本上每個考官每天批改一道主要題目。
原理很簡單高中物理的公式有多少字,每道題至少需要兩人批改,如果兩人分數相差2分以內,則取其平均分;如果分數相差超過2分,系統會自動指派第三人批改,如果第三人分數相差2分以內,則取最接近的兩位批改者的平均分。
例如:
如果問題A得分18分,問題B得分17分,那么總分為17.5分。
若A得18分,B得14分,系統會自動將其分值分配給C;若C得15分,則BC的平均分為14.5分;若C得17分,則AC的平均分為17.5分。
考官不會知道眼前的試卷是否修改過一次、兩次、還是三次,也不會有任何顯示。
還有一種極少數的情況,就是ABC的評分差異都在2分以上,那么這張試卷就會被判定為差異較大的試卷,必須上報檢查組,由閱卷組進行最終判定,以閱卷組給出的分數為最終成績。
另外,分數差異門檻也不是完全固定的,這道題2分,那道題3分,英文作文5分,中文作文7分。而且評分過程中可能會有小幅調整,但幅度不大。
4. 考官往往只關注正確答案
高考中,每道題的答案都會根據題目的意思進行評分,只有按照評分規則規定的得分點回答問題才會給分。(所以很多時候,如果時間不夠,就得回答重點,有條理)
因此,很多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往往注重尋找評分點,即掃視某些關鍵詞。
由于考官注重關鍵詞,往往只關注正確答案,往往無暇關注錯誤答案,“答對拿分,答錯不扣分”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也是為什么有些老師建議文科論文題多寫答案。
高考閱卷速度很快,很多時候一道題只需要幾秒、幾十秒就能批改完畢,平均一個老師一天要批幾百甚至幾千份試卷(僅批改一道題),光是翻閱、點擊鼠標就已經很累了,所以閱卷老師喜歡條理清晰的答案。
5. 批改作文時,分數接近平均分數
前面提到,高考閱卷時高中物理的公式有多少字,計算機會把每一份試卷同時發給兩位老師閱卷,如果兩位老師評分的誤差在規定的范圍內,則該份閱卷有效,計算機會立刻反映出每位老師閱卷的試卷中有多少是有效的。
所以在批改試卷的過程中,很多老師為了保險起見留學之路,會不自覺的把試卷評分在某個分數區間,如果發現其有效比例低,就會慢慢往平均分靠攏,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文科答題,尤其是論文答題中。
回答常規
1. 問題結構和關鍵詞
除了重點之外,考官還會檢查答案的基本結構是否正確,句子表達是否準確。如果結構清晰,句子準確,表達流暢,一般可以得到比較高的分數。
另外,無論回答多少,都應該先把答案的重點部分和關鍵詞記下來,然后在第二步考慮句子的質量。
2. 整潔的布局有時比漂亮的字跡更重要。
如果字跡不好看,盡量對齊,不要加墨點。一位閱卷老師說:“字可以不好看,但版面一定要好。”版面清晰的答題紙更受閱卷老師的青睞。
3.主觀題盡量填寫詳細,科學題盡量填寫詳細。
主觀題是抓正確答案,寫得越多,抓到正確答案的概率就越大,得分也就越高。科學題是抓錯誤答案,寫得越詳細,越清楚自己錯在哪里,扣的分也就越多。主觀題基本是抓關鍵詞,寫得越多,抓到關鍵詞的概率就越大,得分也就越高。
理科,如果把整個過程都寫在草稿紙上,很容易造成疏漏。省略步驟是理科的大忌。盡量多寫,否則可能中間出了點小錯誤,但沒有過程,不知道錯誤出在哪里,就丟掉了所有的主要分值。
物理單科技能
1. 看公式,而不是文本
這大概是跟高中物理老師對我們的要求最不一樣的地方了,高中物理老師要求我們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列公式的時候要寫必要的文字說明,這是對的,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點,養成更好的解題習慣。
但實際上,高考物理題評分時,文字描述是不計分的,也就是說,寫了不會多加分;不寫也不會扣分。所以,高考答題時,如果不確定要寫什么文字描述,最好不要寫。當然最好還是寫出來,這樣有利于考官了解你的解題思路。
2. 等效得分
高考的評分標準往往給出了一道題目的多種解法,以及每種解法中各個步驟的評分原則。但在評分過程中,還是會有學生使用的解法與評分標準中的任意一種解法都不一樣,這種情況下評分原則就是等分。也就是說,只要公式是一級公式,并且確實能推導出正確答案,就給滿分。
若其中某個公式運用錯誤,導致結果不正確,則以標準答案的解法來判斷這個公式的重要性,經過討論后給予加分。
3. 只看正確的,不看錯誤的
高考在評分必答公式時,評分方式是只要寫出與題目相關的公式,并且答案正確,就給滿分。一些無關的公式,寫出來不扣分。也就是說,高考只對評分標準中給出的公式進行評分。如果寫出其他公式,既不給分,也不扣分。
所以,不會答的題,不要只寫答案,而是把能想到的和題目相關的公式全部寫下來,只要答對了,就能得分。考慮到第二條計分規則,就算你寫的公式和標準答案不一樣,也有可能會得分。
4. 不重復扣款
這個評分規則也是學生容易忽視的一條,不重復扣分是指同一道題如果犯了兩次錯誤,只扣一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道題第一題的答案應該是1,而第二題的答案是1的兩倍,也就是2,但是學生第一題答錯了,把答案寫成了2,那么自然而然,第二題的答案就變成了4。這樣的話,就只扣第一題的分,也就是第二題是滿分。
這也是物理和數學的區別,物理考官認為錯誤只在第一題,第二題的做題過程是正確的,結果的錯誤只是第一題造成的,所以第一題扣分后,第二題不會再扣分。這也提醒大家,即使不能保證第一題一定做對,做第二題的時候也不必感到有壓力,即使第一題做錯了,第二題還是可以拿滿分的。
5.只看物理公式和答案,不看數學計算過程
這個原則告訴我們,物理考試盡量避免數學運算,因為只有公式和最終答案才是得分點,不管從物理過程推導出來的數學運算過程有多精彩,都不會得分,在草稿紙上做就行了。但是,必要的步驟肯定會得分,但運算過程不會。
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2015北京高考最后一題的最后一道題,因為應用的物理公式在前兩題中都出現過,最后一題只是應用前兩題的物理公式進行數學推導,推導過程是沒有分數的。所以最后一題的8分,只是根據最后答案來算的。答對了,滿分8分;答錯,8分全部扣掉。中間的數學計算過程,在評分過程中根本不檢查。所以,高考答題時,一定要注意物理公式,寫完整。
近年來,高考喜歡把需要綜合運用物理和數學知識的綜合題作為最終題目,如果遇到這樣的題目,一定要認真看完,如果只是數學計算推導,建議考生先把它放到一邊,做其他題目,有時間再做這道題。因為這類題目數學計算比較復雜,而且流程沒有計分,很有可能算了半天,答案錯了,得不到分,而且還浪費了寶貴的答題時間,得不償失。
最后我想說,任何評分標準都是人定的,所以評分中難免會有一些個人因素。但高考評分相對來說是最嚴格最公平的,所以大家放心。相信大家做多了物理的解題思路就會有所感悟,解題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真的達到這個境界,一切評分標準就都毫無價值了,因為你寫的就是標準答案。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