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規定健康住宅標準——之六:室內濕度要全年保持在40%―70%之間。 空氣濕度是以大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飽和水汽壓之比。相對濕度為40%―70%時人體感覺最為舒適,也不容易引起疾病。室內濕度過大,人體細胞就會造成惡心、便秘、食欲不振、煩躁、疲倦、頭暈等病癥。
長時間在濕度較大的地方生活容易患風濕性關節炎等濕痹癥。
而當室內空氣濕度低于40%的時候,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發生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類疾病。
2003年我國發布實施了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夏季制冷時,相對濕度以40%—80%為宜,冬季采暖時,應控制在30%—60%。
老人和小孩適合的室內濕度為45%—50%,哮喘等呼吸道系統疾病的患者適宜的室內濕度在40%—50%之間。
相對濕度計算方法是(絕對濕度/最高濕度)乘以100%;(蒸氣壓/飽和蒸氣壓)乘以100%;(比濕/最高比濕)乘以100%。
1、相對濕度是指單位體積空氣中,實際水蒸氣的分壓與相同溫度和體積下水飽和蒸氣壓的百分比。也就是絕對濕度與最高濕度之間的比,它的值顯示水蒸氣的飽和度有多高。
2、相對濕度用RH表示。表示空氣中的絕對濕度與同溫度和氣壓下的飽和絕對濕度的比值,得數是一個百分比。
3、最原始的溫濕計就像是老式醫療用的那種溫濕度計,測定干球溫度,然后與濕球溫度比較差度,在刻度盤中查出現在實際的相對濕度的值,來得知現在空氣的濕度狀態。
4、現在大空罩部分采用特種感溫感濕材料制成的溫濕計,有的更加上機械旋轉裝置構成溫濕自動記錄儀,CCTC現在普遍使用這種溫濕記錄儀。
相對濕度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1、每到冬季,氣候異常干燥。保持室內相對濕度可預防感冒。據測,在北方地區120個供暖日中,僅有2.5天達到健康濕度,另有研究表明,室內空氣污染是室外的5至10倍.
2、所以冬季許多人缺少濕潤、潔凈的空氣。科學家通過對流行病的粗虧燃研究發現,在干燥的冬季,白喉、流感、百日咳、腦膜炎、哮喘、支氣管炎等的發病率顯著增加。
3、導致上述疾病的原因很多,除了冬巖虛季溫度偏低、溫差變化大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外,還有如下兩方面的原因。
4、其一,環境相對濕度過低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強的革蘭氏陽性菌繁殖速度加快,而且隨粉塵擴散,引起疾病流行。其二,環境相對濕度過低可使人的呼吸系統抵抗力下降,誘發和加重呼吸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