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教材,考試需要掌握的有:速度,加速度,運動學公式,重力,彈力,摩擦力力的合成與分解,牛頓運動定律,平拋,圓周,萬有引力,動能定理,動量守恒,電場力,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部分電路以及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焦耳定律,電磁感應,變壓器,氣體實驗定律,分子動理論,機械波,光學,原子物理等
第二節《形變與彈力》說課稿
一、課標要求
知道常見的形變,通過實驗了解物體的彈性,知道胡克定律。
要求學生知道常見的形變,這些形變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可見,這里注重了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引入物理內容,同時還要求學生通過實驗了解物體的彈性;這里強調了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最后要求學生知道胡克定律,對于胡克定律不必出現繁難的計算。
二、教材分析
形變與彈力分成了三個部分,從生活中常見的形變現象出發,認識到彈力存在;實驗探究在力與形變的關系;之后,又回到了彈力應用,給學生以感情認識勢能與緩沖對生活的影響。
三、學情分析
學生目前對形變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不深入;知道支持力、壓力,但是不能夠概括產生的原因;對彈簧形變和拉力的關系有感性的認識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知道常見的形變,通過實驗了解物體的彈性,知道胡克定律
2、 過程與方法:
從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形變現象出發,在探究形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形變與彈性之間的關系之后,使學生了解探究彈力的實際意義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彈力的探究過程,觀察和了解形變的有趣現象,感受自然界的奧秘,發展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積極參與觀察和實驗,認真討論,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通過質疑、討論交流,逐步養成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分享的團隊精神。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彈力是在物體發生形變后產生的,了解彈力產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斷和探究彈簧伸長量與彈力的關系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彈力方向的判斷是教學中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
六、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觀察——分析——總結、實驗、討論相結合
七、教學儀器
1、演示形變用的橡皮泥、棉線、橡皮條、彈簧、小竹竿、保險絲、微小形變演示器等。
2、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帶長度刻度的直尺,彈簧、鉤碼等
3、視頻錄像
八、教學過程設計
1、形變
教師:演示幾個小實驗。
用手捏橡皮泥、用力拉壓彈簧、用力將小竹竿、保險絲弄彎曲、用手壓桌子等。
學生:討論觀察到的各種實驗現象中的共性與區別,發表看法。
師生討論、實驗、總結: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板書)
微小形變、彈性形變、范性形變、彈性限度
2、彈力
①彈力產生的原因
提出問題:
形變的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外力,如果物體受力后發生的是彈性形變,那么發生彈性形變后的物體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動手實驗、討論總結)
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會產生一種使物體恢復原狀的力
提出彈力的概念: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會產生一種使物體恢復原狀的力,這個力稱為彈力(板書)
②彈力的方向如何?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分析書與桌面之間的彈力。
形變物
施力物
受力物
俗稱
方向
書形變產生彈力
木板形變產生彈力
例2:分析掛在電線下面的電燈與電線之間的彈力。
形變物
施力物
受力物
俗稱
方向
電燈形變產生彈力
電線形變產生彈力
總結:彈力的方向總是跟施力物體恢復形狀的方向一致。
拉力、壓力、支持力都屬于彈力
③彈力的大小
先讓學生動手拉彈簧,定性地感受彈力的大小,跟物體發生的彈性形變程度有關。
再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定量地研究彈簧彈力的大小跟彈簧形變量大小的關系。
方案1:學生自行實驗探究:在一個后面附有長度刻度的彈簧上面掛鉤碼,當鉤碼的數量增加時,彈簧中的彈力加大,彈簧的伸長增大,把讀出的數據記錄在表中。
實驗次數
1
2
3
4
鉤碼數(個)
彈簧的伸長(厘米)
方案2:個別學生與教師共同演示,共同處理數據,體驗探究數據過程,養成科學嚴謹的作風。
分析實驗數據,處理實驗數據可以得到胡克定律。
(板書)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性體彈力的大小跟彈性體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寫成公式為 f=kx
教師詮釋定律:
X———伸長(或縮短)的長度,區別與彈性體本身長度
K———為勁度系數,跟彈性體的粗細、材料、長度等量有關,這個量反映了彈性體本身的特性,與f和x無關。
3、彈力的應用
學生自學為主,播放視頻,學生舉例
九、板書設計(略)
十、備課組評議
1、 形變的概念學生在生活中已經體驗較深,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演示實驗直接得到結論。
2、 實驗探究后實驗數據的處理應注意。
3、 本節的知識內容應再用一節習題課來加以鞏固。
十一、課后反思
1、 例題的編排應注意由簡單到復雜,學生更容易掌握。先舉例2再舉例1效果會好些
2、 關于彈力的方向,作圖畫出各彈性體如何形變,將如何恢復原狀,緊接著再來總結規律學生會更容易得到結論。
3、 實驗素養、實驗細節在今后的學習中應進一步加強。
4、 本節較理想的課時安排應一個半課時或兩課時會較寬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