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
1、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空氣(15℃)340m/s ,空氣(25℃)346m/s 。
2、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 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傳播) 。
3、軟木 500m/s 煤油(25℃) 1324m/s 蒸餾水(25℃) 1497m/s 海水(25℃) 1531m/s 銅(棒) 3750m/s 大理石 3810m/s 鋁(棒) 5000m/s 鐵(棒) 5200m/s 聲音在不同的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在1個標準大氣壓和15° C的條件下,空中的聲速大約是340米/秒。一般聲速指音速,是指介質中弱壓強擾動的傳播速度,時間隨介質性質和狀態的不同而不同。
聲波的速度也會依空氣的狀態而變化,有不同的數值,例如:攝氏零度之海平面聲速約為331.5米/秒,-萬米高空的聲速大約是295米每秒。
真空中沒有介質``所以傳播速度為0``
空氣中為340````
鐵是5200``
一般就這幾個吧`記住就好``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空氣(0℃)331m/s
空氣(15℃)340m/s
空氣(25℃)346m/s
聲音作為一種波,頻率在20 Hz~20 kHz之間的聲音是可以被人耳識別的。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例外如:軟木 500m/s,小于煤油(25℃)、蒸餾水(25℃)等),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擴展資料: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聲音頻率的大小與我們通常所說的音高對應,而振幅影響聲音的大小。聲音可以被分解為不同頻率不同強度正弦波的疊加。這種變換(或分解)的過程,稱為傅立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
因此,一般的聲音總是包含一定的頻率范圍。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在20到2萬赫茲之間。高于這個范圍的波動稱為超聲波,而低于這一范圍的稱為次聲波。狗和蝙蝠等動物可以聽得到高達16萬赫茲的聲音。鯨和大象則可以產生頻率在15到35赫茲范圍內的聲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