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信息適用于24小時教師資格考試
資料包含:高中信息技術高頻考點重點筆記、案例分析、教學設計模板、歷年試卷、模擬沖刺試卷、考試真題等。
(一些例子)
可申請科目
1.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不分科目。
2.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社會科學、科學、音樂、體育、美術、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術、小學普通科目(只在面試中體現,筆試中不分科)
3.初中教師資格考試科目:
初中分為: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法制(原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歷史與社會、科學、心理健康教育、日語、俄語。
4.高中教師資格考試科目:
高中階段分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歷史、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心理健康教育、日語、俄語。
(初中、高中的筆試和面試均有分科)
【考點】防火墻
1、概念:防火墻是構筑在內網與外網、私有網絡與公用網絡邊界上的一道由軟件和硬件設備組成的防護屏障。
2、防火墻的特點:所有進出計算機的網絡通信信息和數據包都必須經過本身的防火墻;只有符合安全策略的數據流才可以通過防火墻;防火墻本身應該具有非常強的抗攻擊免疫能力;防火墻不能防止病毒的入侵,也不能檢測和殺滅病毒。
【考點】安全技術
1.身份認證技術:用于確定用戶或設備身份的合法性。典型的方法包括用戶名密碼、身份識別、PKI證書、生物特征認證等。
2、加密解密技術:信息數據在傳輸或存儲過程中的加密和解密。典型的加密體制可以采用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3、邊界防護技術:阻止外部網絡用戶通過非法手段進入內部網絡、訪問內部資源,保護內部網絡運行環境。專用的網絡互聯設備,典型設備包括防火墻、入侵檢測設備等。
【考點】網絡性能指標
1、速率:在計算機網絡中,速率是指數據傳輸速率高中物理的教學案例分析,即每秒傳輸的位數。也叫數據速率或比特率。速率是計算機網絡中最重要的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it/s,有時也寫成b/s或bps。
2、帶寬:帶寬用來表示網絡的通信線路傳輸數據的能力高中物理的教學案例分析,也就是單位時間內網絡中的通信線路能夠傳輸數據的最大速率。因此帶寬的單位是速率單位bit/s,也就是比特每秒。
3、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網絡或接口的實際數據量,包括所有的上傳和下載流量。
4. 延遲:延遲是指數據(一條消息或一個數據包,甚至是一個比特)從網絡(或鏈路)的一端傳輸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延遲也稱為延遲或滯后。
【考點】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按覆蓋范圍分類: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按網絡拓撲結構分類:星型、環型、總線型、樹型、網狀型等。
【考試重點】OSI網絡參考模型的概念
1977年,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Open,OSI),以便不同廠家的網絡產品能夠互聯互通。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是一種邏輯定義,將網絡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七個邏輯層。每一層在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的同時,也向上層提供服務。
【測試點7】IP地址
1、IP地址的概念:互聯網是由不同的物理網絡組成的,不同網絡中的計算機要實現相互通信,必須有相應的地址標識。IP協議提供了統一的地址格式,給互聯網上的每一個網絡、每一臺主機都分配了一個邏輯地址——IP地址。IP地址是唯一標識主機所在網絡及其在網絡中位置的地址。
2、IP地址由網絡號和主機號兩部分組成,網絡號標識一個子網,主機號標識該子網內的一臺主機。
【考點】IP地址分類
TCP/IP 協議規定 IP 地址(默認為 IPv4)由 32 位二進制數值組成。但由于不便于表示和記憶,因此采用“點分十進制表示法”,將 32 位二進制數分成 4 組“8 位二進制數”,每組的取值范圍為 0 至 255,中間用小數點隔開。
委員會定義了五類IP地址以適應不同容量的網絡網校頭條,即A類至E類。D類地址為保留地址,主要用于組播、多播和測試。E類地址也是保留地址,主要用于測試和開發,255.255.255.255為廣播地址。用戶使用A、B、C類地址,稱為基本類。
【測試點】IPv6地址
IPv6 地址是下一代網絡地址,它有 128 個二進制數字,使用“十六進制表示法”來描述計算機在網絡中的位置。IPv6 地址分為 8 個段,每個段有 4 個十六進制數字。
【考點】域名的含義
IP地址可以唯一地標識互聯網上的主機,但由于IP地址是由數字組成的,不形象、無規則、難記、使用不方便。為了便于記憶,人們按照與IP地址一一對應的原則給計算機命名,給每臺主機分配一個由字符組成的名字,稱為“域名”。域名是互聯網上服務器或網絡系統的名稱,由若干個英文字母和數字組成,用“。”分隔成若干部分。用戶在互聯網上訪問計算機時,既可以使用其IP地址,也可以使用其域名。
【測試點】變量命名規則
1.程序執行過程中,值可以變化的量叫做變量。變量的命名規則為:
變量名第一個字符必須是字母;
變量名只能由字母、數字和下劃線組成;
在VB中變量名不能使用關鍵字(保留字);
變量名在同一作用域內必須是唯一的;
變量名長度不超過255個字符;
命名變量時最好遵循一定的編程約定。
【考點】運算符、表達式、賦值運算符
運算符是在代碼中用于對各種數據執行運算的符號。例如,有用于加、減、乘、除等算術運算的運算符,以及用于與、或、非、異或等邏輯運算的運算符。
表達式是由運算符、操作數和括號組成的序列,是由運算符連接的常量、變量、函數等組成的公式,是程序代碼的最基本元素。
賦值語句的語法是:=
例如:i=5。
簡述圖像數字化的過程
圖像數字化經過三個步驟:采樣、量化和編碼。
采樣是將圖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劃分成等間距的矩形網格結構的過程。量化是確定圖像采樣后用來表示每個點的數值范圍。編碼是將上述兩步后的信號值轉換成數字符號的過程。
簡述五種常見的電腦動畫及其特點。[可分為多個簡答題]
1、逐幀動畫:每一幀都是關鍵幀動畫,能很好地表達細膩、靈動的動畫。
2、運動補間動畫:首幀和末幀為關鍵幀,中間由計算機通過“運動”補間類型自動填充。動畫舞臺上的物體為組件,時間軸背景色為淡藍色或淡紫色,有一條從首幀指向末幀的實線箭頭。
3、形狀補間動畫:首幀和末幀為關鍵幀,中間由計算機通過“形狀”補間類型自動填充。動畫舞臺上的物體為散落的圖形,時間軸背景色為淺綠色,有一條從首幀指向末幀的實線箭頭。
4、路徑動畫:至少有兩層,其中一層是引導層,主要繪制路徑線,此動畫可以實現物體沿著指定的路徑軌跡移動,但是播放時看不到該路徑。
5、蒙版動畫:至少有兩個層,其中一個是蒙版層,另一個是被蒙版層,這種動畫兩個層互相疊加,最終顯示一個層的輪廓,顯示另一個層的內容。
簡述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記憶技巧】三個單詞,用...連接...到...
計算機網絡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臺獨立的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在網絡軟件系統的控制下,實現相互通信、資源共享等功能的系統。
簡述常見的拓撲結構,并說明其優缺點。[可答多題]
【記憶方法】前四種拓撲可以從單節點故障、核心鏈路故障、增刪節點、通信方式四個角度來分析。最后一種是從拓撲的組成來分析:每兩個節點之間至少有兩條路徑。
以太網標準
例如,對于100 Base-T,需要解釋每個參數的含義。
該值表示傳輸速率(Mbps)。
ase代表基帶傳輸技術。
數字代表傳輸介質,其中2代表細同軸電纜,5代表粗同軸電纜,T代表雙絞線,F代表光纖。
分析網絡故障的原因。
1.硬件故障
1、網卡:網卡被禁用、網卡驅動異常、或網卡硬件損壞。
2、線路:接口接觸不良,網線連接方法不正確,網線序列混亂。
2. 邏輯錯誤
1、TCP/IP協議問題:協議未安裝或者安裝不正確。
2、TCP/IP協議參數配置錯誤:IP地址沖突、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不匹配。
簡述該算法的特點
1.有限性:經過有限的時間和步驟后終止。
2.確定性:含義明確,無歧義。
3.有效性:可行性和正確執行的能力。
4. 輸入可以是零個或多個:初始數據是可選的。
5.有一個或多個輸出:必須有一個輸出。
流程圖【選擇題為主,簡答題為輔】
認識圖形→能分析流程圖→能設計流程圖
請簡要回答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的基本原理。
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是自頂向下、逐步求精和單輸入、單輸出結構。
自上而下:指程序設計的切入點是先考慮整體,后考慮細節;先考慮全局目標,后考慮局部目標。
逐步細化:對于復雜問題,應將一些子目標設計為過渡,然后逐步細化。
單輸入單輸出結構:每個模塊用序列、選擇、循環三個基本結構描述,程序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
往期考試題目
2017中學信息技術往年考試試卷(精選)+分析.pdf
2018年高中信息技術往年試卷(精選)+解析.pdf
2018年第二學期高中信息技術往年試卷(精選)+分析.pdf
2019年高中信息技術往年試卷(精選)+解析.pdf
2019年中學信息技術往年考試試卷(精選)+分析.pdf
2020年高中信息技術往年考試試卷(精選)+分析.pdf
2021年高中信息技術往年考試試卷(精選)+分析.pdf
2022年高中信息技術往年考試試卷(精選)+分析.pdf
2023年高中信息技術往年考試試卷(精選)+分析.pdf
....
考試前一周更新試卷
(年復一年,年復一年)
信息已打包
所有科目都有筆試,如需全套,可以咨詢我們。
考前準備
其他筆試
其他科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