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理學家研究,室內溫度過高時,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冬季,如果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3攝氏度以上,人就會神疲力乏、頭暈腦漲。同時,由于室內外溫差懸殊,人體難以適應,容易患傷風感冒。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注意室內溫度調節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濕度。夏天,室內濕度過大時,會抑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十分悶熱、煩躁。冬天,室內濕度大時,則會使人覺得陰冷、抑郁,并易患感冒。最宜人的室內溫濕度是:冬天溫度為18攝氏度至25攝氏度,濕度為30%至80%;夏天溫度為23攝氏度至28攝氏度,濕度為30%至60%。在此范圍內感到舒適的人占95%以上。在裝有空調的室內,室溫為度19攝氏度至24攝氏度,濕度為40%至50%時,人感到最舒適。
空氣的濕度可通俗地理解為空氣的潮濕程度.它有絕對濕度和相對濕度之分. 1 .絕對濕度:空氣中水蒸氣的壓強 p 叫做空氣的絕對濕度. 空氣的濕度可以用空氣中所含水蒸汽的密度,即單位體積的空氣中所含水蒸汽的質量來表示.由于直接測量空氣中水蒸氣的密度比較困難,而水蒸氣的壓強隨水蒸氣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通常用空氣中水蒸氣的壓強來表示空氣的濕度,這就是空氣的絕對濕度. 2 .相對濕度 ( 1 )概念的引入:為了表示空氣中水蒸氣離飽和狀態的遠近而引入相對濕度的概念. ( 2 )相對濕度 B :某溫度時空氣的絕對濕度 p 跟同一溫度下水的飽和汽壓 ps 的百分比叫做這時空氣的相對濕度 ①不同溫度下水的飽和汽壓可以查表得到 ②在絕對濕度 p 不變而降低溫度時,由于水的飽和汽壓減小而使空氣的相對濕度增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