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前,輕輕來回拉動彈簧測力計的掛鉤,檢查彈簧,指針是否與(外殼有摩擦),從而避免造成(讀數錯誤);
D
測力計是用來測量力的大小,有時會在勻速運動中使用,甚至在變速運動中使用。
彈簧測力計 用途:測力的大小(經常在物理力學中使用) 主要結構:彈簧、掛鉤、刻度盤、指針、外殼。 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彈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利用二力平衡間接測量重力) 使用:1)選好量程 2)認清分度值 3)調零 注意事項:所測物體受到重力(拉力)不能超過量程(彈性限度內)。 制作方法 1.用直徑0.5毫米的鋼絲放火爐火中均勻加熱,直至發紅,然后拿出慢慢冷卻。冷卻后將它一匝挨一匝地密繞在直徑15毫米的圓鐵捧上,所繞長度40毫米。再放火爐火中燒紅。然后拿出放入冷水或機油中淬火即成彈簧。 2.取一塊310×80×5毫米的木板為底板,上端釘一塊80×15×5毫米的小木板。在小木板的中心裝一個羊眼圈為提環。把彈簧的一端焊接在提環上,另一端焊一根直徑為2.5毫米、長為150毫米的鐵絲。這段鐵絲的下端有掛鉤,上端與彈簧焊接處再裝上一薄鐵片作指針。指針應與鐵絲垂直,在鐵絲上的位置可調節。在底板上裝一個彎成半圓形的小鐵絲框,框住鐵鉤,以免鐵鉤左右搖擺。 3.在底板上貼一張白紙條標定刻度。掛鉤上不掛重物時指針所指的位置定為零刻度,然后依次在掛鉤上掛上1.0牛、2.0牛、3.0牛、4.0牛、5.0牛等鉤碼,每掛上一個鉤碼,對準指針畫上刻度,再把各刻度間的距離做適當的等分。 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為F=KX F為彈力的大小也就是拉力, 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單位是牛頓每米,單位的符號是N/m,x為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