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一每個班的前兩節物理課上從來不講新課,甚至不講傳統的《導論》,而是講《中國物理學史》。原因在于我們傳統的物理教材里中國人很少(新版教育科學版《高中物理》教材在這方面做得更好),很多學生學完高中物理后,沒有民族自豪感,甚至誤以為物理學是西方科學,與中國人無關。但其實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為人類物理學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近代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就有一大批華人科學家(尤其是楊振寧、李政道,他們在戰亂國家完成本科之前的學業,獲得諾貝爾獎時是民國公民),但我們的很多教材、教輔資料卻沒有系統地提到,甚至根本沒有提到。 因此,我在大一每節課的前幾節物理課里都會系統地講《中國物理學史》,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內在動力。
《中國物理學史》分為三部分:
一、中國古代物質本源思想
2. 中國古代物理學知識的積累
3.中國現代物理學的發展
在講中國古代物質本意的部分,我會講到“物理”一詞的由來、壬寅學制(1902年)、錦江書院(石室中學前身)、四川第一所物理學校、陰陽五行、易經八卦(每次講到這些,同學們都會哄堂大笑高中物理的近代物理,覺得我是不是在宣揚封建迷信……直到我把它和現代中醫的抗疫、二進制、量子糾纏等聯系起來留學之路,大家才恍然大悟,開始覺得我們的祖先真的很了不起)。
在講中國古代物理學知識積累的部分,我會講到《墨經》。我特別喜歡《力》中對“力”的定義:刑法之所以激起,就是因為力。這不就是牛頓第二定律嗎:f=ma!這比“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生動多了。我會講到宋末趙友欽的《小裂隙風景》高中物理的近代物理,這是一篇詳細記載中國物理學史用控制變量法做物理實驗的著作。我會講到楊貴妃的《床頭香爐》(學名《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從陜西歷史博物館買的掛式),這是最早的陀螺儀!
在講中國近代物理學發展的部分,我會客觀地描述幾百年來世界的發展變化,講“不進則退”、“大師們的遺憾”,勉勵孩子們學好物理,成才報國!
在高中物理課程開端講授中國物理學史,可以有效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人、以德育人、以德育人”的宗旨。
物理學思想史與方法論 - 物理學史(修訂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