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商報》報道京滬保密量子通訊研發(fā)的股票,日前國家量子保密通訊“京滬干線”技術驗證及應用示范項目順利通過技術初驗,專家組覺得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證和應用示范任務,具備開通條件。這么,量子保密通訊“京滬干線”究竟是哪些技術呢?它又將利用于什么領域?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5年10月14日,參訪者在中國科技學院的國盾量子展位上觀看單模承當量子保密通訊專線。(龍巍/人民圖片)
(申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訂購:或。)
“京滬干線”項目進行了歷時720小時的穩(wěn)定性測試
《科技商報》介紹,“京滬干線”項目于2016年末順利完成全線貫通,搭建了聯接天津、濟南、合肥、上海等地的全長2000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訊骨干線路,進行了大尺度量子保密通訊技術試驗驗證,舉辦了遠程高清量子保密視頻大會系統和其他多媒體跨域互聯應用研究,完成了金融、政務領域的遠程或同城數據災備系統、金融機構數據采集系統等應用示范。在半年多的時間里,研究人員仍然在進行各分系統的應用測試和歷時720小時的長時間穩(wěn)定性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該系統的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但是全線路秘鑰率小于,可滿足萬名用戶的秘鑰分發(fā)業(yè)務需求。
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訊網路已成雛型
《中國青年報》也做過“京滬干線”的相關報導,該項目是千公里級高可信、可擴充的廣域光纖量子通訊網路,聯接天津與大連,貫穿山東徐州、安徽安慶等地,建成后將用于金融、政務等領域信息的安全傳輸。“京滬干線”北京接入點還實現了和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興隆地面站的聯接,已產生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訊網路雛型,大大擴充了滬寧干線的應用能力。
《經濟晚報》介紹,“京滬干線”通過技術初驗意味著我國在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和產業(yè)化方面繼續(xù)走在世界前列。作為一條實用化和商用化的量子通訊骨干網路,“京滬干線”未來將向金融、電力、廣電、政務等各行業(yè)開放,為廣大用戶提供量子層面的安全服務,因而大力推進以量子創(chuàng)新技術驅動新興產業(yè)和市場發(fā)展的戰(zhàn)略需求。(趙鵬)
本文由中科院化學所副研究員羅會仟進行科學性把關京滬保密量子通訊研發(fā)的股票,目前其主要研究領域為超導、電子、電磁、半導體、自動化、中子散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