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靜止流體(氣體或液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于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方向垂直向上并通過所排開流體的形心。
阿基米德(Archimedes)定律 阿基米德原理 : ā jī mǐ dé yuán lǐ 力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該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量。 1、物理學中 (1)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或氣體)的重量。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principle)。該定律是公元前200年以前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212 BC)所發現的,又稱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可用下式計算:F浮=ρ液(氣)gV排。 (2)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 2、數學中 阿基米德原理指對于任何自然數(不包括0)a、b,如果ab.由柳洪平創建。,則必有自然數n,使n×a>
流體靜力學的一個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于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方向垂直向上并通過所排開流體的形心。這結論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稱阿基米德原理。結論對部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同樣是正確的。同一結論還可以推廣到氣體。
阿基米德原理適用于全部或部分浸入靜止流體的物體,要求物體下表面必須與流體接觸(圖1)。
如果物體的下表面并未全部同流體接觸,例如,被水浸沒的橋墩、插入海底的沉船、打入湖底的樁子等,在這類情況下,此時水的作用力并不等于原理中所規定的力。
如果水相對于物體有明顯的流動,此原理也不適用(見伯努利方程)。魚在水中游動,由于周圍的水受到擾動,用阿基米德原理算出的力只是部分值。這些情形要考慮流體動力學的效應。水翼船受到遠大于浮力的舉力就是動力學效應,所循規律與靜力學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