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已開通留言評論功能高中物理的力學符號,歡迎小伙伴們留言互動交流。)
我在網上找到一個關于如何在高中物理教科書中介紹量子力學的頁面(見附圖),上面說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對微觀世界的基本認識。
好像介紹的人以為量子現象只能在微觀世界表現出來,不深入微觀世界就看不到量子效應,很多科普專家也在公開場合說過這樣的話。
其實宏觀量子現象每天都在陪伴我們,影響著我們。這就是太陽的熱輻射。太陽單位時間內發出的光能是恒定的,但分配給不同頻率光的比例不同,紅光較多,紫外光較少,所以只要不是過度的陽光照射,就不會被曬死。這是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所描述的,這就是量子理論。
比如,夏天在沙灘上曬太陽,曬傷也是一種量子效應(光電效應);有時雨后天空會出現五彩繽紛的霓虹燈,這也是一種量子效應;顯示海水呈藍色的拉曼效應也與光的量子性質有關。
那么陽光的饋贈、大海的藍色,都是宏觀的量子現象留學之路,為什么初中物理教科書里不介紹這些內容,而只說量子現象只有在微觀世界才能體驗到呢?
唉,別讓自己的困惑影響到別人的清醒啊!
范洪義是我國首批培養的18名博士生之一,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其主要學術貢獻是將序算子內積分方法適應于量子力學語言的狄拉克符號方法,建立了量子力學算子內積分方法的數值計算方法,并撰寫了《量子光場的衰變與擴散》、《量子力學算子多項式理論》等20余部物理學專著高中物理的力學符號,還撰寫了《物理感覺概論》、《物理感覺從啟蒙到理解》、《物理學家的文獻分析》、《理論物理研究隨筆》、《回首往事談量子》等科普讀物,與合作者發表SCI論文9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