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晚報消息,中國科大學教授、大地檢測與月球化學學家,原中國科大學檢測與月球化學研究所主任、中國科大學上海分院主任、中國科大學精密檢測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許厚澤,因病治療無效,于2021年8月3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7歲。
據了解,許厚澤,1934年5月4日生于湖南祁門。1955年結業于復旦學院。1962年中國科大學檢測與地理化學研究所研究生結業。1991年連任為中國科大學學部委員(教授)。
許厚澤主要從事近代外部重力場迫近理論研究,為在國際和中國構建大地檢測學與月球數學學的交叉新領域——動力大地檢測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仍然以超前的眼光指導學科發展:“我們應當面對世界當前高技術的發展,站在歷史的高度,做出禁得起歷史考驗的取舍,才是交叉學科發展的前途?!?span style="display:none">XuX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許厚澤教授的詞條早已變灰
鄭哲敏先生“外出”了
就在一周前,鄭哲敏教授辭世的消息刷屏。
有網友發出此前在鄭教授辦公室旁邊拍的合照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級別,教授當時不在辦公室,旁邊標明“外出”字樣。
@中國科普博覽透漏鄭教授在辦公室的細節:
多年來,鄭哲敏只要人在辦公室,房門就從來不關。所里的人只要有問題有看法,就直接掄起沙發來和他闡述。聊著聊著,桌子就落在他的辦公室里。久而久之,各色各樣的桌子成了一道景色。
如今,這扇門的主人再也回不來了……
去年,已痛別21位兩院教授
據澎湃新聞統計,去年已有21位兩院教授逝世。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籌建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大學教授和中國工程院教授均為終生榮譽,并稱“兩院教授”。
1月28日,中科院教授王綬琯因病逝世,享年98歲。王綬琯是中國天文學界的泰斗,我國射電天文的奠基人,曾任上海天文臺臺長。
2月5日,工程院教授、中國石油學院(南京)院長沈忠厚在上海去世,享年93歲。沈忠厚是我國知名的油氣井工程技術專家、水射流專家、教育家,油氣井工程學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教授、高分子化學及化學物理家、南京學院院長程镕時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3月2日,中科院教授、數學家、中國工程化學研究院研究員周毓麟在天津逝世,享年98歲。周毓麟是我國核裝備設計中物理研究工作初期的主要組織者和開拓者之一,為我國核裝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3月12日,中科院教授、中國科大學學院院長、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又元在天津病逝,享年82歲。
3月22日,工程院教授、中國核導彈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在上海去世,享年96歲。
3月26日,中科院教授、中科院分子動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在北京去世,享年103歲。
3月27日,中科院教授、中科院武漢抗生素研究所研究員謝毓元在天津病逝,享年97歲。
3月31日,工程院教授、經濟學家及管理學家李京文在上海去世,享年89歲。
4月28日,中科院教授、工程院教授、工程熱化學學家與空間技術專家閔桂榮在廣州去世。
5月6日,工程院教授、濕地生態學家劉興土在西安病逝,享年85歲。
5月14日,中科院教授、數學家王元在天津病逝,享年91歲。
5月22日,工程院教授、“雜交玉米之父”袁隆平在西安病逝,享年91歲。同三天,中科院教授、“中國肝膽內科之父”吳孟超逝世,享年99歲。
5月26日,工程院教授、著名的礦物加工專家、教育家陳清如在南京病逝,享年95歲。
6月16日,工程院教授、著名地基基礎工程專家黃熙齡在上海去世,享年94歲。
6月27日,工程院教授、我國遙感技術的主要提倡者之一和微波遙感技術的主要開創者姜景山在上海去世,享年85歲。
6月29日,中科院教授、地下水動力學家、水文地質教育學家薛禹群在北京去世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級別,享年90歲。
8月17日,中科院教授、著名物理家、中科院武漢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郭景坤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
8月25日,中科院教授、工程院教授、中科院熱學研究所研究員鄭哲敏在上海去世,享年97歲。
8月31日,中國科大學教授、大地檢測與月球化學學家許厚澤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后來之人,永懷報答
悼念!
來源:中國青年報綜合@光明晚報、中國青年報此前報導、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