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電”(Direct Current,簡稱DC),又稱“恒流電”,恒定電流是直流電的一種,是大小和方向都不變的直流電,它是由愛迪生發現的。1747年,美國的富蘭克林根據實驗提出電荷守恒定律,并且定義了正電和負電的術語。
原理
直流電所通過的電路稱直流電路,是由直流電源和電阻構成的閉合導電回路。在該直流電路中,形成恒定的電場。在電源外,正電荷經電阻從高電勢處流向低電勢處,在電源內,靠電源的非靜電力的作用,克服靜電力,再從低電勢處到達高電勢處,如此循環,構成閉合的電流線。所以,在直流電路中,電源的作用是提供不隨時間變化的恒定電動勢,為在電阻上消耗的焦耳熱補充能量。
交流電(alternating[??lt?r?ne?t] current[?k?r?nt, ?k?r-]),簡稱為AC。交流電也稱“交變電流”,簡稱“交流”。電流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為交流電。它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正弦電流。當發現了電磁感應后,產生交流電流的方法則被發現。早期的成品由麥可·法拉第與波利特·皮克西等人開發出來。其中,波利特·皮克西Hippolyte Pixii于1832年基于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的原理制造了第一臺交流電機。
1882年,英國電工詹姆斯·戈登建造了大型雙相交流發電機。第一代開爾文男爵威廉·湯姆森(William Thomson, 1st Baron Kelvin,1824年6月26日-1907年12月17日)與塞巴斯蒂安·費蘭蒂Sebastian Ziani de Ferranti 開發早期交流發電機,頻率介于100赫茲至300赫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