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全國卷綜合理科科目分析:
物理
理論與實踐結合,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等。
2020年高考物理堅持正確育人導向,優化考試內容,突出基礎性,更加注重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加強理論與實際聯系,緊密結合生產生活、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設計試題,突出時代性、時代性。
依托高考評價體系,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加強對信息獲取與組織、批判性思維、實驗探究、運用物理學術語言表達等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素養,推動高中物理教育方法改革。
1. 突出物理學的基本性質,緊扣教材與教學實際
2020年高考物理考試將突出物理基礎性,不僅注重考查核心物理概念、規律,更注重考查探究過程、研究方法、科學態度等基礎內容,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源于教材,貼近中學教學實際,引導學生打好學習基礎,推動課堂回歸教材。
例如,全國卷一中的第14題“安全氣囊的作用”、第15題“搖擺”、第19題“核反應方程式”、第19題“特高壓輸電”、第19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首次生產”等題目均進行了修改,利用教材中的例題或練習題內容,考查學生對重要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
今年高考物理考試將繼續在計算題中突出核心內容,如全國卷二第24題考查帶電粒子在均勻磁場中的運動,全國卷三第24題考查學生對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歐姆定律、安培力等重要概念和定律的理解;全國卷一第25題考察學生對動量定理的靈活運用,要求學生將動量變化問題轉化為沖量問題,對學生的物理思維深度有較高的要求。
2.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形勢的時效性
2020年高考物理考試將增加與國家科技發展、體育、生產生活等密切相關的實際情境,突出情境的時效性,強調情境與考試內容的有機結合,考察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國考一本卷第24題以我國自主研制的運-20重型運輸機為背景,考察學生運用新信息和勻加速直線運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國考一本通第16題以學生表演蕩秋千為情景,考察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和圓周運動定律的理解和運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增強體質。
全國二級卷第17題以CT掃描儀的X射線生成部分作為場景,考察學生對磁場中帶電粒子運動規律的理解。
國考三卷第16題以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為背景,考查學生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簡單應用。
全國二卷第18題以海水中富氘核的聚變反應為情景,考察學生對聚變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增強學生對清潔能源應用前景的理解。
3.加強重點能力考核,提升體能素質考核水平
2020年高考物理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加強對信息獲取與組織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實驗探究能力、運用物理學術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考查,突出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培養,著力提升學生物理素養。
例如,全國卷一第20題給出了木塊的重力勢能和動能與其滑動距離的關系,要求學生從圖像中提取信息,分析木塊下滑的物理過程中能量的變化,這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信息組織能力。
國卷一第18題在題型設置上比較創新,要求學生分析不同速度的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情況,然后從這些不同的情境中分析出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最長的情況,這考驗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
全國卷三第23題是測量熱敏電阻的阻值與溫度的關系,要求學生畫出測量電路圖,了解利用熱敏電阻制作溫控報警器的實驗原理,并根據報警器的實驗電路選擇合適的溫控電路,并利用設備完成相關阻值的計算,對學生的實驗設計和研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全國二卷第24題要求學生根據粒子被彈射的位置,分析粒子所受力的方向,從而解釋磁場的方向,考察學生運用物理專業術語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生物學
融入新冠疫情、生態工程建設等內容,彰顯價值領導力
2020年高考生物學試題設計立足高考評價體系,堅持立德育人原則,注重高考教育功能。試題以穩健遞進為主,充分體現學科特色。試題將新冠肺炎疫情與生態工程有機結合,課程內容貼近實際,體現時代精神,凸顯價值取向。情景設計貼近考生實際,注重對體育、美育、勞動精神的考核與引導,注重考核重點學科能力,指導中學生物學教學,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1.堅持立德育人,彰顯領導力價值
一是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體現社會責任。高考生物試題結合生物學學科特點,將新冠肺炎疫情素材有機融入,從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免疫反應、疫情防控措施中的生物學原理、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和影響等方面進行考察。
例如,全國二卷第1題對可引起肺炎的兩種病原微生物——新型冠狀病毒與肺炎球菌,從遺傳物質、遺傳信息傳遞、抗原引起的免疫反應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從生物學角度加深對病原微生物的認識,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控措施。
國考一卷1題結合大家熟知的戴口罩、消毒餐具、勤洗手等疫情防控措施,結合抗擊新冠疫情的經歷,要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意識。相關內容的考查與引導,體現時代主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把生態保護與倡導綠色發展結合起來。試題選取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題材,體現生態學原理與生態工程技術在修復生態系統方面的顯著優勢,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提高學生生態意識。
例如,全國二卷第38題以現實生活中運用生態工程原理進行生態修??復的案例,如造林、“無廢農業”、污水凈化等,分析單一樹種種植的生態系統的抗性和穩定性,剖析施用有機肥的優勢。該考試旨在考察利用生物方法回收污水中重金屬的實驗方案設計網校頭條,傳遞物種多樣性在生態修復中的關鍵地位,強調生態系統修復的科學性,凸顯生物方法治理污染的優勢。試題設計突出生態文明建設,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有助于學生內化和發展生態觀,增強生態文明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三是發揮教育功能,凸顯價值導向。高考生物學試題在考查考生學科文化素質的同時,注重傳遞生物學學科的價值追求,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促進高考教育功能發揮。
例如,國考三卷第五題選取了“每天適量喝酒可預防新冠肺炎”這一不恰當的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學生審慎看待問題,引導學生形成科學解讀問題的助人意識,激發學生樂于助人、不輕信謠言、不傳播謠言的責任感。
2.精心創造條件促進全面發展
第一,結合農業生產,弘揚勞動精神。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勞動實踐經驗,這是勞動人民智慧的歷史積累和文化結晶。
國考一卷30題選取耕作、施肥、間作等作物栽培措施作為材料,從植物生理調控的角度,考察這些栽培措施的生物學原理的分析與闡釋,介紹有效的作物種植措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其內在機制,更好地體會中國農耕文化的博大精深。種子保存是保證作物產量的前提。
國考一卷第2題創設種子貯藏問題情景,考察對植物細胞呼吸方式的分析判斷,滲透控制細胞呼吸、減少有機物消耗可作為種子保存方法的信息。
二是展現生命之美,提高審美素養。生物學是研究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研究對象涵蓋從宏觀到微觀的多個尺度,豐富多彩的生命現象賦予了生物學特殊的審美體驗。
國三論文第三題展示了攜帶氨基酸的三葉草型tRNA,mRNA所含密碼子與tRNA所含反密碼子的精確配對模式高中物理的評價,以及稀有堿基次黃嘌呤的特殊配對方式,呈現微觀世界的生命之美(圖1)。互補的堿基配對方式不僅保證了遺傳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而且豐富了配對方式的多樣性,維持了蛋白質翻譯準確性與靈活性的平衡。通過對tRNA結構與功能的探討,深化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理念,有助于提高審美素養。
圖1 2020年高考理科綜合試卷三第3題
三是思考運動,倡導強健體魄。健康的身體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高考生物科目可以通過考察運動的生物現象和原理,倡導健康生活的理念。
國考二卷第31題以劇烈跑步時人體的生理變化為主題,考查了運動過程中肌肉酸痛的生理變化、胰高血糖素的調節維持血糖平衡、運動時大量出汗后補充血糖和電解質維持內環境穩定等問題,引導考生對體育鍛煉進行深入思考,注重體育鍛煉的科學性,提高考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 聚焦學科精髓和關鍵能力
一是突出學科特色,考查實驗探究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涵蓋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高考評價體系中實踐操作能力群的重點,也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重點關注的核心能力。針對目前實驗教學在一線教學中仍未得到重視的現狀,高考生物試題繼續加強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滿足高校選拔新生的需要,推動中學實驗教學改革。分離污染物降解菌,稀釋涂板前應進行合理稀釋,以保證菌落計數的準確性。
全國二級卷第37題考查了聚丙烯酰胺凝膠蛋白電泳實驗中核心成分SDS的作用,旨在引導學生辨別核心成分,明確實驗原理。
國考一本卷第38題要求以小鼠脾臟為實驗材料,介紹制備單細胞懸液的主要實驗步驟,讓有實踐經驗、深入思考的學生感受到動手操作的重要性。
二是注重語言表達,考查批判性思維能力。三套生物學試卷中均有分析原因、指出結果、解釋意義、設計實驗方案等非選擇題型,這不僅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考查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不僅引導學生注重思維能力的訓練,也傳遞了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全國二卷第37題要求解釋相同pH條件下酶相對活性存在差異的原因,并對所得實驗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釋。
全國試卷一第5題要求學生根據果蠅雜交實驗的結果,對性狀的顯性與隱性、親本雌蠅是否純合、基因的染色體位置等做出判斷,考察學生根據已有結果得出結論的能力。該題側重考察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等高級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注重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性,幫助學生培養終身發展的能力。
三是考察獲取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增加知識和見識。獲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夠從文字、圖表等信息載體中獲取生物信息,并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國考一本通第30題給出了四種作物的株高和光飽和點,要求學生從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根據作物的株高和光飽和點選取兩種適合間作的作物,并說明間作的理由。
國三試卷第2題給出了蔗糖和IAA促進胚芽鞘伸長作用機理的實驗結果,要求學生根據題干中對實驗過程的描述,判斷蔗糖和IAA的作用方式。該類考查的是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試題包含的信息比較豐富,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解答問題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而且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拓展和延伸,有助于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增長知識和見識。
四、豐富信息載體,保持穩步推進
一是豐富信息載體,優化答題任務。試題呈現方式的改變有利于提升學生答題體驗,激發學生思維。高考生物試題以表格形式呈現試題信息,多維度對比多個相互關聯的內容,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信息完成表格。
全國三卷第五題圍繞真核細胞中ATP的合成,包括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從反應場所、反應底物、能量來源、終產物等方面進行綜合比較。以表格形式對具有相似特征的概念進行多維度的比較,有助于深化認知,體現綜合考試要求。
全國三卷第31題要求繪制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示意圖,結合科目考試內容創新答題任務,相比文字描述,可大幅減少答題時間高中物理的評價,提高答題效率,優化答題效果。
二是關注學情變化,穩中求進。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高中生復習備考方式較往年發生較大變化,2020年高考生物試題將保持題型和難度的穩定性,試題設計更加靈活。注重搭橋鋪路,引導學生思維;合理控制試題信息量,優化答案書寫量,力求體現人文關懷,充分考慮答題感受,更好地實現價值引領、差異化選才和教學導向。
為了讓大家能夠盡快的得到2020年高考試題匯總。
我們花了一周時間整理了2014年到2019年的高考題,2020年的高考題正在整理中……
如何獲取高考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