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書
筆試課程
2020年初中物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資料來源:網絡】
初中物理:電阻
1. 考試題目回顧
2. 試題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節:課堂介紹
引導學生復習電阻的物理意義:導體對電流所產生阻力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對電流的阻力也越大。教師進一步提問: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有哪些?由此引出新課“電阻”。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提問(結合舊知識):復習一下導體和絕緣體的知識,除了材料本身,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電阻?
猜想與假設:根據家用電中不同電流所用的電線粗細不同,學生可以猜測電阻與長度、截面積有關。
計劃和設計實驗:
因為是多因素探索,所以首先要明確的是控制變量的實驗思路。
老師給出了三組鎳鉻合金絲,分別為L1、L2、L3。L1、L2為截面積相同、材質相同但長度不同的鎳鉻絲;L2、L3為長度相同、材質相同但截面積不同的鎳鉻絲。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步驟,匯報實驗方案。老師對實驗步驟進行補充、總結,得到以下步驟:
(1)以L1、L2為控制組,按照電路圖連接實際物體。
(2)閉合開關,讀取電流讀數I1、I2,并記錄在表中。
(3)以L2和L3為對照組,重復上述實驗步驟。
進行實驗并收集證據:
學生進行實驗,老師巡視教室,進行指導,糾正電路組裝不合理的問題。
分析論證:
學生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當材料和截面積相同時,電阻器的長度越長,阻值越大;當材料和長度相同時,電阻器的截面積越大,阻值越小。
老師講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個屬性,它和電壓、電流無關,只和導體本身的材質、長度、截面積有關。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小組內互相討論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失敗以及如何解決。
步驟 4:總結
1.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并總結本節課所涉及的知識。
2.查閱資料,了解半導體、超導體的相關知識,并在下節課中進行分享交流。
【字體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 物理探索實驗的步驟是什么?
【參考答案】
物理探索性實驗分為提出問題、做出猜測和假設、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開展實驗和收集證據、分析和論證、得出結論、評價和交流七個步驟。
通過探索性實驗,可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使學生初步了解物理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 這門課的困難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參考答案】
首先是實驗電路的組裝,看似簡單的電路其實存在很多問題,組裝時由于線材過多,擺放不科學,容易造成連接錯誤。還有就是需要斷開開關,安裝測量完后,在拆除實驗設備前要斷開開關。學生所連接的電路要檢查,并提前告知連接電路時容易出錯的部分。
二是探究實驗方案的設計,需要教師在實驗后有意識的指導、總結,讓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探究思維方式。
初中物理《沸騰》
1. 考試題目回顧
2. 試題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節:課堂介紹
情境介紹:播放煎鍋撈東西視頻(內容為:一名巫師神奇地表演從沸騰的煎鍋里撈出一個袋子)。播放完視頻,老師問:這位表演者在沸騰的煎鍋里撈出什么東西?我撈出東西,卻沒有被滾燙的油燙傷。真的有不怕油燙的神奇技能嗎?
教師指導:學生思考后,教師引導學生:其實這就是利用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性。由此引出新課“沸騰”。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1. 提出問題
老師展示一張水沸騰的圖片,并提問:沸騰是汽化的另一種形式。你在家里看到水沸騰的樣子是什么?水沸騰時的特點是什么?水沸騰后如果繼續加熱,溫度會不會越來越高?
2.猜想和假設:
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猜測:(1)水被加熱時,溫度總是上升的。 (2)水被加熱時,溫度先上升,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
3.設計實驗并制定計劃:
老師展示實驗器材:鐵架、石棉網、酒精燈、燒杯、溫度計、火柴、中間有孔的紙板、水、秒表。
組織學生四人一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制定實驗記錄表。討論結束后,代表發言,老師批改。最終實驗方案如下:
(1)按圖示安裝設備: ①燒杯中不要裝水過滿,避免加熱時間過長。甚至可以在燒杯中放入適量的熱水,以縮短加熱時間。 ②不要讓溫度計玻璃泡接觸容器的底部和側壁。 ③檢查石棉網是否在正確的位置。
(2)點燃酒精燈加熱水,當水溫接近90℃時,開始計時初中物理晶體,每隔0.5分鐘記錄一次溫度計讀數,同時記錄此時的現象。水沸騰后,記錄4~5次溫度計讀數。
(3)繪制數據點并分析水的沸騰圖像。
4. 進行實驗
實驗前,老師最后強調了實驗注意事項,隨后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過程中老師進行巡視、指導。
5.分析與論證
在得到實驗數據后,組織學生結合實驗數據和前面學過的晶體熔融規律,畫出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師生總結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水在沸騰之前,會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2)水沸騰時,吸收熱量初中物理晶體,但溫度保持不變。
(3)水停止加熱,不再沸騰。
老師根據學生畫出的曲線給出了沸點的概念:各種液體沸騰的時候都有一定的溫度貝語網校,這個溫度就叫沸點,不同的液體有不同的沸點。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老師指導學生結合本節所學知識,講解從“油”罐里撈出東西的原理。
步驟 4:總結
摘要: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復習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作業:課后思考:用水浴加熱水能煮沸嗎?為什么?下節課分享結果。
【字體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 沸騰和蒸發有什么區別?
【參考答案】
沸騰是劇烈的汽化現象,蒸發是緩慢的汽化現象。
沸騰發生在液體的表面和內部,而蒸發僅發生在液體的表面。
沸騰發生在某一溫度(沸點),而蒸發則發生在任何溫度下。
2. 演示實驗和探索性實驗有何區別?
【參考答案】
探究性實驗是科學知識形成的過程,需要學生參與教學,目的是帶領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演示實驗的承擔者主要是教師或多媒體,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 考試題目回顧
2. 試題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節:課堂介紹
教師帶領學生復習浮力產生的原因:對于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來說,其上、下表面受到來自液體的不同壓力,這就是產生浮力的原因。
據此,老師問學生哪些因素可能與浮力的大小有關?由此引出“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這一話題。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1. 猜想與假設
讓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有關壓力和浮力的有關知識,結合生活經驗,猜測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說明理由。
學生可能考慮和猜測的影響因素包括:物體的密度、液體的密度、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或體積等。
2. 設計實驗并制定計劃
組織學生根據猜想內容,以4人為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實驗方案。討論前,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
(1)怎樣測量物體在液體中的浮力?(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空氣和液體中的浮力,并比較讀數。)
(2)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很多,怎樣控制它們,應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3)實驗時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鐵鋁塊、水及濃鹽水等)
討論結束后,小組代表發言講解實驗步驟,指導老師進行補充,確定最終的實驗方案。
3. 進行實驗并收集證據
老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索性實驗:
(1)A組將物體浸入同一種液體中,改變浸入深度,探究浮力是否與物體的深度有關;
(2)B組將一個矩形物體的不同面浸入相同深度的液體中,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與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
(3)C組將物體浸入不同液體中,深度相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實驗前老師強調: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記錄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實驗過程中老師巡視指導,發現典型問題,幫助各組完成實驗。例如使用彈簧測力計時,重物不要碰到容器底部。
實驗結束時,請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來展示本小組的實驗結果。
4 分析論證
根據各組實驗結果,讓學生進行分析討論,驗證假設與結果是否一致。
師生共同得出,物體的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以及液體的密度有關,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教師帶領學生回憶實驗過程,思考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有哪些?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將鐵塊浸入液體中時,應緩慢下沉,待彈簧測力計穩定后再讀數值,注意液體對測力計的沖擊等)
步驟 4:總結
摘要:你從這節課中學到了什么?
作業:思考物體浸入液體中時,浮力與體積以及液體密度之間的定量關系。
【字體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 請詳細解釋阿基米德原理。
【參考答案】
2. 本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請說明除本實驗外還有哪些實驗也采用了此方法。
【參考答案】
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在力學和電磁學中都很常見。例如在力學中,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我們需要探究滑動摩擦大小與壓力的關系。壓力與接觸面粗糙度的關系是,我們要先控制壓力來改變接觸面粗糙度,再控制接觸面粗糙度來改變壓力。在確定發熱量時,我們可以先控制電流與通電時間相同,分析電阻與發熱量的關系;其次,我們可以控制電阻與通電時間相同,分析電流與發熱量的關系。
2022年河北承德教師資格考試信息匯總歡迎關注中工承德教師資格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