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對小麥幼苗根系生長及細胞膜透性的影響(淮安師范大學,廣東九江)要:對不同含量果酸處理的馬鈴薯幼苗根系形態指標(根長、根重)和生理指標(根系活力、SOD、POD、電解質相對外滲率、MDA)的測定結果表明,1.5mg/L果酸堿液能促使豇豆幼苗根系的生長發育,與不加果酸的處理相比,根長、根重分別降低22.76%和57.15%,根系活力以及SOD、POD活性分別降低88.89%、109.09%和40.15%;而果酸含量為1.0mg/L時豇豆幼苗根系的MDA濃度和電解質相對外滲率比不加果酸處理分別增長了44.17%和26.44%。關鍵詞:果酸;豇豆;根系;細胞膜中圖分類號:S513文獻標示碼:B文章編號:1004-874X(2009)10-0032--jiā,,(e,,Chin):...5mg/..15%.Also,,ed88.89%,109.09%40.15%..0mg/,.44%,.words:;corn;root;果酸(,SA)是一養殖物內源訊號物質和新的動物激素,作為訊號分子,其對動物個別重要代謝過程有調控作用,如能提高動物抗鹽性、抗旱性、抗冷性、抗熱性等。
同時,有研究發覺:果酸能改變個別動物的光周期誘導開花、增加抗氰呼吸、抑制乙烯合成細胞膜透性,尤其是能誘導多栽種物對病毒、真菌及真菌蟲害形成抗性,一些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均能誘導植物體內果酸的積累;而外施果酸可以減少動物的蒸騰作用,如能提升鮮切花的保鮮療效。可見,果酸在植物體內具有多種生理作用并影響植物體內的許多生理過程。本試驗通過對小麥莖稈外施果酸,研究了果酸對小麥根系發育和細胞膜透性的影響,以期為農業生產提供一定的參考,現將試驗結果報導如下。材料與技巧1.1試驗材料供試豇豆品種為鄭單958,小麥種子由南京市農業科大學提供。供試的果酸為北京市大茂物理試劑廠產品,剖析純。試驗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計()為北京亞研電子有限公司產品。1.2試驗方式選擇大小一致、籽粒細膩的谷物種子,用1.0%二氧化氯消毒20min,分餾水清洗后,裝入25恒溫培養箱內浸種d,之后選擇出芽勢一致的種子,播種到盛有細沙的塑膠花盤(半徑10cm)中。播種后放在溫度自然光照條件下培養,幼苗長至心時進行葉面追肥不同含量(0、0.5、1.0、1.5、2.0mg/L)果酸,并以不加果酸的清水處理作對照,每位處理3次重復,每位重復1收稿日期:2009-04-29作者簡介:李才生(1969-),碩士,講師,E-mail:.四川農業科學.3測定項目和數據處理在追肥果酸后,采樣測定小麥幼苗根系的主要形態指標(包括根長和根鮮重),剖析根系的生理指標(包括根系活力、酶活性、丙二醛MDA濃度、電解質外滲率等。
試驗調查數據借助DPS及Excel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剖析并畫圖。1.3.1根系活力根系活力采用TTC法測定:0.1g,倒入0.4%/L乙酸緩沖液中浸入h,取出擦掉,之后倒入研缽中與丙酮丁醇和石英砂一起碾磨,過濾后將提取液移入容量瓶,用722分光光度計測定波長485nm處的吸光度變化值。1.3.2酶活性粗酶液參照北京學院編繪的《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進行提取:將馬鈴薯根系剪碎,混勻,加/L(pH7.8)乙酸緩沖液,冰浴碾磨,在/min冷藏離心20min,離心后汲取堿液10mL容量瓶中,用分餾水定容后即為粗酶液。SOD活性參照報導的方式進行測定:汲取100mL酶反應體系液(pH7.8)螢光燈下,1min后中止反放在紫外分光光度計60nm處測定活性采用愈創木酚法測定:在試管中加入酶液、愈創木酚和乙酸緩沖液(pH7.8),磨碎后加入0.08二溴化氫,放在紫外分光光度計波長470nm處測定內的吸光度變化值。1.3.3MDA濃度濃度采用甲基異煙肼酸TBA)方式TBA用20%三氯乙醛溶化),封口,100開水浴min,之后快速冰浴冷卻,TDL-4離心機以000r/min怠速離心10min,取堿液,放在紫外分光光度計波長40、2、600nm處測定吸光度。
1.3.4電解質相對外滲率電解質相對外滲率測定測定參照的方式并略加改進:稱取馬鈴薯根0.1g,剪成cm小段后裝入燒瓶中,加入h,之后用濁度率儀測定堿液的濁度率EC1);將燒瓶裝入高壓鍋中min,待豇豆根組織完全殺害并釋放全部電解質后冷卻至溫度,裝入真空泵中抽氣取出并測定堿液的濁度率EC2)。最后,按照2次測定結果估算電解質相對外滲率,電解質相對外滲%)=E2-E1。結果與剖析2.1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幼苗根長和根鮮重的影響大豆幼苗追肥不同含量果酸后的根長、根鮮重測定結果見圖可以看出,小麥幼苗的根長和根鮮重隨著果酸處理含量的下降而降低,尤其以mg/L含量處理的療效最好,幼苗的根長和根鮮重分別比對照清水處理)降低22.76%和7.1%。2.2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幼苗根系活力的影響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根系活力的影響調查結果見圖。可以看出,小麥幼苗根系活力隨著果酸處理含量的下降而降低,其中以1.mg/L含量處理的療效最好,幼苗根系活力比對照降低了88.89%。說明谷物幼苗經果酸處理后,根系活力有所提升,根系的各類生理生化代謝較為旺盛,吸水、吸肥能力提升,進而保證了小麥正常生長發育的營養物質需求。
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根系POD活性的影響2.3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幼苗根系SOD活性的影響SOD是細胞膜系統的保護酶,能提升動物對逆境的抗性。SOD是厭氧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含金屬的酶,POD可以與SOD協同防御活性氧或其他胺基化物自由基對細胞膜系統的傷害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根系SOD活性的影響調查結果見圖可以看出,當果酸含量達1.5mg/L時,花生根系的SOD性最高,與對照相比降低了109.09%。這說明用水楊酸處理小麥幼苗,對小麥幼苗根系的SOD活性有推動作用,進而提升稻米幼苗的抗性。2.4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幼苗根系POD活性的影響POD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其就像氫的受體,在動物呼吸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根系POD的影響結果見圖在本試驗條件下果酸處理能提升稻米根系的POD活性細胞膜透性,當果酸處理含量為1.5mg/L小麥根系的POD活性最高,與對照相比降低了40.15%。明用果酸處理谷物幼苗,對小麥幼苗根系的POD性有推動作用,進而提升稻米幼苗的抗性。
2.5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幼苗根系MDA量的影響MDA是甲基異煙肼酸與膜脂二溴化作用后形成的化合物,其濃度高低能反映出膜脂二溴化程度外,MDA濃度和細胞膜透性與耐鹽性的關系密切,鹽脅迫造成莖稈中MDA積累和細胞膜透性減小。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幼苗根系MDA濃度的影響結果見圖可以看出,隨著果酸含量的下降,MDA濃度呈現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其中在果酸濃1.0mg/L時的作用最顯著(比對照增長44.17%),而在果酸含量為1.5mg/LMDA濃度又有所升高,然后再度回升,這可能是試驗偏差所致2.6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幼苗根系電解質相對外滲率的影響鹽脅迫可使動物細胞膜受到破壞,膜透性減小,從而使細胞內的電解質外滲,致使動物細胞浸提液的電導率減小。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根系電解質相對外滲率的影響結果見圖7。可以看出,當果酸處理含量為1.0mg/L時豇豆根系電解質相對外滲率比對照增長了26.44%,而在果酸處理含量為1.5mg/L時電解質相對外滲率又有所下降,然后再度下降,這也可能是試驗偏差導致的。
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根系MDA濃度的影響不同含量果酸處理對小麥根系SOD活性的影響結語本研究結果表明,用果酸追肥豇豆幼苗莖稈后,對小麥幼苗根系生長有推動作用,可以提升細胞的清氧能力,保護細胞膜的穩定性,增強褐變,保證細胞的正常生長發育。其中,當果酸處理含量為1.5mg/L時的療效最好,與追肥清水相比,谷物幼苗幼苗的根長和根鮮重分別降低了2276%和5715%,根系活力、SODPOD活性分別降低了88.89%、109.09%和40.14%;而MDA濃度和電解質相對外滲率則以水楊酸處理含量為10%時的療效最佳,分別比追肥清水處理增長了4417%和2644%。因為植物體內的果酸受體蛋白基因與POD因高度同源,當外源果酸步入植物體后才能激活SOD同時果酸也參與了植物體內茉莉酸代謝,前者才能提供水份脅迫下玉米幼苗SOD、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