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壓力的作用”教學設計
主題:
壓力的影響
第 8 章 第 1 節
設計師
教
學習
觀點
分析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
了解壓力的概念及影響壓力大小的因素。
壓力單位的物理含義;了解如何增加或減少壓力。
2. 流程與方法
(1)哪些因素與壓力的影響有關?
關鍵是練習如何改變壓力。
(2)了解壓力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普遍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驗和探索等活動,學生對壓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性意識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壓強的含義、公式和單位
教學難點1. 壓力和重力的區別
2. 增壓或減壓方法
學情分析:本節教學內容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第一,強調科學探究。
教材安排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與壓力影響有關的因素。
這種探索性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例如培養學生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設計實驗的能力。
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教材對壓力公式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僅舉一個例子,給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學習的空間。
引導學生學習。
教學設備:海綿(沙子和石頭)、鉤子、小桌子、注射器、圖釘、釘子、錐子、
削尖的鉛筆等
設置
數數
思考
思考
教學主題:設計壓力的概念,探討影響壓力效應的因素
壓力的概念 增加或減少壓力的方法
教學媒體設計電腦投影設備平臺、海綿(沙石)、掛鉤、小板桌、水槽、圖釘、
末端削尖的鉛筆等。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指導和媒體使用
教
學習
經過
程序
1.觀察并思考
演示實驗:
觀察圖釘、杯子和足球
等等。想一想當你背著書包的時候。
你認為寬帶子好還是細帶子好?
好嗎?為什么?
觀察和分析現象
背在背上時背包帶較寬
更舒服。
通過直觀的實驗現象
讓學生感受到壓力的影響
其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2. 探索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
[問一個問題]
(1)現在,請
自己感受壓力,
我們接收和觀察到的現象被告訴每個人
家。
【學生實驗】
用兩根手指握住鉛筆。
感受筆對手指的壓力。
在探索性實驗中,學生使用
設計實驗的變量方法可以
培養學生敢于猜測、科學
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信心。
【猜想與假設】:
兩根手指上的壓力相同。
當肌肉崩潰時會發生什么?
壓力會產生什么影響?
什么關系?
【學生猜】
(1)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
力和壓力的影響
關系。
(2)當壓力保持恒定時,
力的作用和受力面積
關系。
【實驗步驟】
1.將壓力臺放在沙子上。
將掛鉤放在桌子上,配上 1N 的重量,
2N、3N,觀察壓力表下沉
礫石的深度?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記錄結果
根據]
表 1:力面積恒定,僅改變
壓力變量的大小
壓力很大
小(N)
小桌子陷進沙子里
石頭深度
(深色或淺色)
綜上所述:
2.將壓力表倒置。
壓力保持恒定在3N。觀察壓力
小桌子陷進沙子里有多深?
表 2:保持壓力為 3N,僅改變
變力面積
力場
(更大或
較小
小桌子陷進沙子里
石頭深度
(深色或淺色)
較小
更大
綜上所述:
3.壓力的概念
(1)學生閱讀課文P67,猜測
猜測:在哪種情況下縮進
更暗?計算兩種情況
每平方厘米壓力
力量?
(2)應用公式p=F/S。
計算:計算芭蕾舞演員的數量
以及大象對地面的壓力,
比較它們的大小
(3)介紹帕斯卡的故事
(1). 定義:物體的單位面積
作用在表面上的壓力稱為壓力(中文:壓強
比率法定義)。符號:P
(2)公式:壓力=壓力/力
面積,即p=F/S。
(3).單位:帕斯卡,縮寫為:
帕斯卡(Pa)1帕=1牛頓/米
(4)學生練習
介紹帕斯卡的故事,鼓舞人心
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
學習
導師
控制
家庭作業
1. 書面作業:P147-----1、2、3
2、動手實驗:P146-----交流討論
教
學習
對面的
思考
1.在生活中尋找物理,讓學生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比如背著書包的時候,感覺到寬帶
與細肩帶相比,粗肩帶攜帶起來更加舒適。
2、讓學生通過活動進行學習,真切感受到物理中的壓力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學會如何增、減壓力,增強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超載駕駛。
學術分析
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從不同的渠道獲取一些知識。
1.學生已具備前知基礎:學生在前面章節中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對力有了基本的認識。
分析的技巧。
2.學生已具備必備的技能基礎:學生已經經歷了一年以上的物理學習,并經歷過簡單的探索性實驗。
通過控制變量探索自然規律的過程。探索的七個要素:提出問題,
容易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分析結論、總結評價。
但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教學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入。
指導。
3. 學生思維障礙
由于學生原有知識的干擾,使學生認為壓強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這會給學生正確理解壓強造成困難。
另外,學生形象思維不夠,對力的面積的理解不夠到位。為了不分散本課重點內容的教學,
我會在第二課講解這部分。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初中生對于物理的學習還處于啟蒙階段。
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學生有更多機會主動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和應用過程中,
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習得科學方法,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學生平均已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能進行簡單的物理實驗。
初步培養學生運用實驗方法定量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壓力影響分析
通過本堂課的實踐、學生的課后測試和反思,我覺得本堂課的教學環節設計是
設計、模式和方法的選擇相對合理,可以圍繞有效性和效率的核心要求進行組織。
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得到了基本的實驗分析和設計技能的訓練。
培訓效果顯著,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教育十分到位,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很好。課堂教學效果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立足點。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
學習方法的選擇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學生表情的變化、思維的速度,進行答題、練習、
從測試反饋、動手操作的準確率等來看,本堂課的教學信息傳遞較為順暢。
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得不錯,各層次的學生
學生獲得了足夠的知識,并在測試練習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特別是在問題5中,這表明該部分
課程的重點、難點均被成功攻克。
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這個班所有學生的潛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挖掘,智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好學生吃飯好,中等學生吸收好,差學生消化好,每個學生學得好。
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師生平等、民主教學的思想,師生間信息交流順暢。
優化了教與學的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最大化。
教科書分析
《壓力的影響》一課的教學內容體現了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生活的理念。
新課程標準的創新理念首先強調物理知識的科學探究,教材安排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進行體驗。
探究壓力的影響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這一探索性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培養學生敢于猜測的勇氣,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教材只給出了一個壓力公式計算的例子。
例子給了學生自由思考和進一步學習的空間,引導了他們的學習。
通過現象分析,得出壓力效應的物理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思考數據的能力。
這節課既是對前面學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知識的延續,也是對液體壓力和大氣壓力知識的復習。
交叉是承上啟下,承接上一課和下一課的一課。
對“壓力的影響”課程的反思
探究壓力影響的教學反思
一、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1、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
本課從壓力的簡單影響開始,帶領學生進入壓力的研究,并讓學生從周圍環境中了解壓力。
學生可以從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探索和認識物理規律,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學生探索了壓力效應與壓力和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后,讓他們嘗試觸摸
鉛筆尖和尾的感覺,壓力的體驗,讓學生理解生活中增加和減少壓力的意義
深度感知。此時,結合學生感覺最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進行分類,找出增加壓力或減輕壓力所產生的影響。
這些會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并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那么生動、有趣。
課后,要求學生通過訪談、調查、網上查詢等方式收集相關信息,并將本課程所學知識應用于
我們要深入分析“國道超載”和“嚴禁超載”的原因,結合社會實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社會的意識和用正確的價值觀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
2.自由開放,自主探索
設計性實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發現的廣闊空間,體現在:
第一,鼓勵學生自行選擇實驗器材,甚至可以找一些身邊的替代品,比如鉛筆,來完成實驗;第二,
通過探索各種實驗方案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體現學生智慧、獨特個性和創新成果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解放學生的眼睛去觀察、解放雙手去實驗、解放大腦去思考,
學生們可以用嘴巴自由地進行交流,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路,充分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體會探索的樂趣。
展現的是過程的美妙與和諧、探索成功的喜悅、開放與自主的學習模式。
黨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3. 授人以漁,你將受益終生
正如古人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探索這一課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以前從未知道的東西。
關于哪些因素與壓力的影響相關的知識本質上與科學家的創新發明相同。
在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同時,也向學生灌輸求知的方法,即變量的控制、比率的定義、范疇的把握。
比較、對比、分類、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擺脫“拐杖”,主動參與知識獲取的過程。
這些方法將成為學生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
2.教學背景分析
壓力的影響是科學、技術和生產中經常用到的知識。本節重點介紹學習
固體的壓力是根據對力及其三要素(力、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的研究來安排的。
這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力學知識的大綜合。在本節教學內容中中學八年級物理下(第八章)壓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壓力的作用
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它是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么是壓力?
主要知識點“如何增加和減少壓力”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力的概念,了解壓力的應用。
此外,壓力與應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息息相關,本課從生活場景出發,深入探討
學習物理學,進而將物理學應用于社會,體現了物理學與生活、社會的緊密聯系。
這節課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從生活到物理”的理念。
不同認知之間的尖銳沖突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實驗信息的可視化有利于學生進行總結。
通過合作交流信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習歸納性的研究方法。
8.1 測試壓力效果的練習
1. 多項選擇題
1. 關于壓力,下列哪項表述是正確的?
A.壓力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B.壓強的大小總是等于作用于物體的重力的大小
C.壓力方向始終垂直于支撐面。
D. 無論如何,壓力的大小與重力無關。
2、下列四幅圖中,使用相關元件起到減壓作用的是( )
A. 鐵軌下的枕木B. 推土機的鏟子C. 破窗器的錘頭D.
刀刃
3、當一塊鐵錠如圖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時,它所受的壓力和對地面的壓力分別為F1和F2。
和P1;如圖b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時,地面受到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F2和P2。
所以()
A. F1=F2, Pl=P2 B. Fl=F2, P1<P2C. Fl>F2, P1=P2D. F1<F2,P1>P2
2.填空:
4、生物學教科書上對血壓的定義是:“血液在血管中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施加的壓力。
側壓就叫血壓…健康成人收縮壓正常范圍是12Kpa~
18.7KPa……”這里的“血壓”中的“壓力”是指(選擇“壓力”或“壓力”
力量”)。
5.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老虎長著鋒利的牙齒。如圖所示,當老虎用同樣的力
咬食物時,施加的力越小,產生的沖擊力越大。
6、星期天,小明和小輝到德州開發區澗河濕地玩耍,他們踩在柔軟的沙灘上。
小明突然靈機一動,對小慧說:“我的體重是50公斤,每只腳都像沙灘一樣瘦。
接觸面積為200cm
當我在平坦的海灘上行走時,海灘上的壓強是 N,
壓力單位為Pa(g為10N/kg)
3.實驗探究問題:
7.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設計了一個實驗,探究影響壓力效應的因素。
可見小明控制的常數為: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
壓力的作用越明顯;使瓶子倒置時和直立時產生同樣的效果。
最簡單的方法是: .
【創新改良】
8.(2012?普陀區第1屆模特大賽)兩個立方體A、B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地面上的壓力
強度為P。現在水平切掉A和B的一半貝語網校,如圖(a)所示。剩下的一半是
水平地面壓強pA p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若將切開的部分互換,如圖(b)所示,地面上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
pB′,則pA′、pB′與P的關系為。
。
課程分析
1.課程標準研究。
(1)知識和技能
理解壓力的概念,了解影響壓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壓力單位的物理意義;了解
強大的增減方法。
(2)流程與方法
(1)探索哪些因素與壓力的影響有關?了解探索的主要步驟并練習如何改變壓力。
(2)了解壓力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普遍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索活動中學八年級物理下(第八章)壓力的作用效果,對壓力產生感性的認識,取得學習的成功。
成功的喜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