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解析初中物理常見錯誤及對策
■
王素榮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
學生對信息的感知、識別、儲存、加工、輸出等因素的影響
這一步往往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錯誤,導致解決問題時出現不同類型的問題。
錯誤類型
為了預防和減少解題錯誤,進行有效的教學,作者
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反饋”與“糾正”是教學過程中兩個重要的要素。
抓住重要環節,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并從中受益。
終身
以下是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易犯的錯誤類型提出的解決辦法。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策略,現在集中起來,總結如下,以鼓勵大家
首先,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限制,對物理概念沒有充分理解。
這會導致相似的物理概念之間的混淆,并導致錯誤的問題解決。
在初中物理課本里,我們學習了很多物理概念。
概念通常被濃縮成一個簡單的句子,但它包含了大量的信息。
在學校
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關注概念的表面詞語,而不關注概念本身。
深入挖掘所呈現的信息,而不是僅僅機械地記憶概念和內容。
做練習都是照本宣科,不注重總結學習方法,長時間大量積累知識,
這導致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不清晰初中物理易錯題,對類似的物理概念產生混淆,進而導致
測試期間出現錯誤并丟失分數
例子
起重機將
1000牛頓
重型貨物以恒定速度垂直向上提升
15 分鐘
然后,以均勻的速度水平移動貨物。
5米。
在整個過程中,
物體上垂直向上的力對貨物做多少焦耳的功?
分析:機械功的表述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等于物體受到的力。
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
這句話明確了做功的條件,即對象必須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它要行進的距離也是物體要行進的力和距離。
行進的距離是朝同一方向
一些學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這個概念。
人們認為,只要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移動一段距離,該力就會對該物體做功。
,忽略兩個方向的問題
解決問題時出現錯誤
學生的錯誤答案是
寬度=FS=1000N×
15米+5米
=。
正確的解決方案應該是
寬=FS=1000N×15米=。
除了對物理概念理解不足外,還存在對類似物理概念的錯誤認識。
因為概念模糊,即使對它們只有模糊的理解也很容易犯錯誤,例如質量和重力。
壓力與力量、威力與效率、高度與深度、平衡與互動,
溫度、內能、熱量等。
在學習物理概念的時候,我們必須了解物理概念的來龍去脈。
因為物理概念是學習物理最重要的基礎,所以必須清楚、準確地掌握它們。
良好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學的關鍵
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知道
物理概念的延伸以及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是實現物理教學的關鍵。
學習目標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前提
2. 對物理規律理解不足,缺乏靈活運用,缺乏綜合分析能力
力量是物理問題答案錯誤的原因
物理定律是基于物理概念的更深層次的物理知識。
知識,反映物理概念的相互關系
物理定律是物理知識的核心
它反映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在一定的條件下必然發生和發展。
發展變化規律
從某種意義上說,物理定律反映了
一定條件下一定物理量之間固有的、必然的關系
但因為初中生是學心理學的
他們的思維正處于轉折點,還沒有養成邏輯思維的習慣。
主要
重要的是學生還沒有掌握運用物理知識來分析、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路與方法
往往是由于對物理定律理解不足,缺乏靈活運用
概括
分析和組合能力下降,導致物理問題答案錯誤
例子
有人使用
10N
用來拉桌子的力卻沒能拉動它,
可以推斷出桌子上的摩擦力
尺寸為(
Af=10NB.f>10NC.f無法確定
分析:很多同學容易受到生活經驗的影響,認為拉不出來就是拉不出來。
力很小。這種說法本身并沒有錯,但學生會想當然地認為拉力很小。
摩擦力導致錯誤答案。
C.
我不明白這種拉力。
它只是小于某個值,而不是小于摩擦力
f.
我們還忘記了物體是平面的。
平衡定律沒有考慮到,由于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它會受到
摩擦力和張力是一對平衡的力,其大小應該相等。
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為了
一個。
通過示例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物理定律的教學中
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記住和運用物理定律,還要啟發和引導學生。
了解物理定律的起源和歷史背景,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實驗
條件,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探索物理規律。
法律過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只有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才能
學生主動“發現”物理定律,理解物理定律與相關物理概念之間的關系。
內在聯系,加深對物理定律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物理定律的靈活理解。
應用及綜合分析能力
這將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減少錯誤并自然地實現他們的目標。
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3.只看表面已知情況,不能展開聯想,深入探究問題內容。
隱含條件導致解決問題時出錯
所謂隱含條件,是指題中隱含、不隱含的條件。
所揭示的已知條件也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這些隱含的條件往往是
題目設計得很巧妙,但題目沒有明確說明,需要考生深入挖掘,并快速答題
快速準確地找到它是正確解決問題的關鍵
然而,學生們往往
對概念內涵與外延的理解不夠,認知結構不夠完善,知識
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不夠,觀察的敏捷性不強,所以很多學生
只看表面已知條件初中物理易錯題,無法展開聯想,無法深入探究問題中隱含的條件
,導致解決問題的錯誤
例子
普通家用白熾燈,接入照明電路,通常
當燈發光時貝語網校,通過燈絲的電流最接近于(
A.18
安裝
B.1.8
安裝
C.180
毫安
D.
無法判斷
分析:普通家用燈泡通常使用
規格,“輕型
燈泡正常亮起”表示燈泡處于額定電壓
220伏
額定工作及消耗
權力是
40 瓦
,因此流過燈絲的電流為:
我=
40 瓦
220伏
0.18
安裝
=180
毫安,所以這個問題選擇
C.
但由于學生個體認知水平
如果你在題目中找不到這些常識性的情況,你就會得到錯誤的答案。
選定
D.
總之,解決隱式條件物理練習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基礎。
基礎知識和理解、掌握一些具體信息的能力
因此在平時教學中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和一些具體信息的收集。
收集整理,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聯想能力
這是有益的
提高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容易犯的錯誤有很多,這些錯誤存在于初中物理的各個方面。
基礎知識中的很多知識點
只要學生能夠加強他們的
理解并靈活運用物理概念和定律
正確、認真地對待錯誤
分析錯誤,從中吸取教訓,提前干預和糾正錯誤。
跟進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順利進行,并逐步提高他們對
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幫助你贏得考試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馬樓初級中學
9 3
2014
年
12
預計
重點解析初中物理常見錯誤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