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是物質表現的一種形式;
熱:是物質內部運行速度(原子)的表現,越熱表式速度越快
電流:表象上的電子流動,實際是電勢(電壓、磁場)變化的體現
導線連接處比別處更熱,可以從電阻的角度來理解,但深層次的原因不適用焦耳定律,但可以用焦耳定律反推,比如計算電流和發熱量后反推電阻。
就家庭電路而言:
一般情況下,不考慮線路接錯(漏電)、接觸不良等情況下,發熱是因為線路超載;
老化是物化反應(或者直接說是化學反應),理論上講就是介質超載(在理論壽命前提下,介質所承受的壓力超過容許量);
我的理解是:焦耳定律更是一種統計或表象定律,以導線互相連接處易發熱來思考焦耳定律是無深刻意義的。相對而言,更易于理解和延伸說明的是CPU速度越來越快而功耗和發熱越來越小更好。
這個公式不是由歐姆定律求出的,是焦耳實驗得出的。 只不過與歐姆定律相通,對于計算熱量而言,它適用于各種電路。歐姆定律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
焦耳定律:
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強度的平方、導體電阻和通電時間成正比即:Q=I^2Rt
單位:Q:焦耳J;I:安培A;R:歐姆Ω;t:秒s
純電阻電路電路中只含有純電阻元件,電動W=UIt=Q,U=IR ∴Q=I^2Rt。注意:此關系只適用純電阻電路。 電流通過純電阻電路做功,把電能轉化為內能,而產生熱量,電功又稱為電熱。
含有電動機的電路,不是純電阻電路。電功W=UIt。
電流通過電動機做功,把電能一部分轉化為內能,絕大部分轉化為機械能。
電動機線圈有電阻R,電流通過而產生熱,不等于UIt,而只是UIt的一部分。原因是對于非純電阻U≠IR且U>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