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是要記錄光波干涉,記錄的是立體信息,而曝光的時間又比較長,所以微小的震動或移動就會使成像失敗。光學原件要牢固,拍攝的場所要減震,汽車經過的震動都不行,所以要選擇郊外,在特殊地基上建專門攝影小屋,而且拍攝花花草草都很難,因為花草會因為水分蒸發而輕微變形。
全息攝影(在臺灣稱作全息攝影)是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或透射)光波中全部信息(振幅、位相)的照相技術。全息照相不僅記錄了被攝物體的反射光波強度(振幅)而且還記錄了反射光波的位相。如果用特殊激光照射這一全息圖時,就可以看到一幅立體圖像。全息照片不用一般的照相機,而要用一臺激光器。激光束用分光鏡一分為二,其中一束照到被拍攝的景物上,稱為物光束;另一束直接照到感光膠片即全息干板上,稱為參考光束。當光束被物體反射后,其反射光束也照射在膠片上,就完成了全息照相的攝制過程。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用肉眼去看,全息照片上只有些亂七八糟的條紋.
可是若用一束激光去照射該照片,眼前就會出現逼真的立體景物。更奇妙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就可以看到原來物體的不同側面。而且,如果不小心把全息照片弄碎了,那也沒有關系。隨意拿起其中的一小塊碎片,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原來的被攝物體仍然能完整無缺地顯示出來。全息照相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利用兩束光的干涉來記錄被攝物體的信息。
普通照片是根據景物所反射的光波亮度強弱感光而成的,它只能記錄光的振幅信息,拍攝的景物是平面圖像,沒有立體真實感。只有當光的位相信息也能被同時記下來,并重新表現出來時,照片才能給人以遠近深淺的立體感。
激光全息照相用不著普通照相機所用的透鏡,只要把激光分為兩束,一束照明物體,使其反射成物波;一束作為參考光直接射向底片。由于從景物上反射的物波,到達底片所經歷的光程各不相同,因而位相千差萬別,與參考光相干涉的結果,便在底片上同時記下了全部信息。
全息照相的底片上面盡是干涉花紋。只有用與記錄時相同的參考光照明全息底片時,才能將原始物波重現出來。而且,在我們眼睛中,這個立體的再現現象與真實的物體簡直無法區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