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傳感器k通常指的是一種熱電偶(thermocouple),這種傳感器可以根據溫度的變化產生電壓信號,通過測量電壓信號來確定溫度的大小。
熱電偶的原理是基于兩種不同金屬在不同溫度下形成的電動勢,其中被測物體與金屬之間的接觸點稱為“熱端”,金屬電纜上面的端點稱為“冷端”。
K型熱電偶是指使用鎳鉻和鉻鋁兩種金屬作為熱電偶材料的傳感器。
K型熱電偶被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化學工業、食品安全監控等領域,其溫度測量范圍為-200℃到+1350℃。
K(開爾文)=攝氏溫度273傳感器的基本特性是指傳感器的輸出與輸入之間的關系,分為靜態特性和動態特性。
溫度傳感器探頭10k意思是:在25℃時的標稱阻值為10KΩ;50k的意思是:在25℃時的標稱阻值為50KΩ;100k的意思是:在25℃時的標稱阻值為100KΩ。
紅外線
紅外線是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線,但時間上它和其它任何光線一樣,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任何物體只要它的溫度高于熱力學零度,就會有紅外線向周圍輻射。紅外線是位于可見光中紅色光以外的光線,故稱紅外線。它的波長范圍大致在0.75~100μm的頻譜范圍之內。
紅外輻射
紅外輻射的物理本質是熱輻射。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出來的紅外線越多,紅外輻射的能量就越強。研究發現,太陽光譜的各種單設廣的熱效應從紫色光到紅色光是逐漸增大的,而且最大的熱效應出現在紅外輻射的頻率范圍之內,因此人們又將紅外輻射成為熱輻射或者熱射線。
傳感原理
熱傳感器是利用輻射熱效應,使探測器件接收輻射能后引起溫度升高,進而使傳感器中一欄與溫度的性能發生變化。檢測其中某一性能的變化,便可探測出輻射。多數情況下是通過賽貝克效應來探測輻射的,當器件接收輻射后,引起一非電量的物理變化,也可通過適當變化變為電量后進行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