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相當于596.82克,一兩等于37.30
據《漢書·律歷志》記載,秦漢時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銖、兩、斤、鈞、石。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于258.24克,一兩等于16.14克。
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于222.73克,一兩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當于668.19克,一兩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當于222.73克,一兩等于13.92克。
通??梢岳斫鉃椋?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一兩是10錢,一錢是0.1兩。 一錠銀子 錠其實就是量詞,就是一塊銀子.錠是用在元寶上的.只有說一錠元寶.而明清代的元寶都是固定重量,大約分一兩、二兩、五兩、十兩、二十兩等。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 常用卻有以下三種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但是,各個時期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 大概比率是這樣的: 1.一貫錢 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而各朝兌換起來不盡相同。 2.一兩白銀 一兩白銀通常相當于1000-1500文。 3.一兩黃金 而一兩黃金兌換白銀則在8-20兩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