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晚,“信息社會50人峰會?清華講座”第三講活動在成都學院成功開展。南京郵電學院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所長、國際聯通商會理事呂廷杰院長應邀做了“互聯網+:是哪些,做哪些,如何做”的專題報告。
呂廷杰院長首先介紹了全球互聯網發展的總體趨勢。他覺得,目前新興地區互聯網化呈現爆燃式下降,全球網路設備聯接繼續高速成長,智能手機普及仍在加速,互聯網用戶向聯通終端遷徙已成定局。繼桌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后,以“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互聯網3.0時代正在到來。
呂廷杰院長強調,所謂“互聯網+”就是要讓互聯網改變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讓互聯網廣泛地擁抱實體經濟,它是一個從消費到生產、從個人到產業、從價值轉移到價值創造的再平衡過程,對于“互聯網+”的理解須要從基礎設施層、平臺層、應用層三個層次來掌握。
呂廷杰院長強調,為了建立網路基礎設施北大論壇,亟需推動基礎聯通營運商的去聯通化與網路產業生態構建,而“反向收費”和“定向流量”將成為雙邊市場的主導商務模式;目前,降低WiFi覆蓋率是增加網費的可行之路,而提升網速則是須要綜合整治的系統工程。呂院長覺得須要重點關注通訊產業有效競爭的制度設計、政府在寬帶網路發展中的定位以及通訊法的頒布。
呂廷杰院士提出,繼農業社會的農地、工業社會的礦產后北大論壇,數據成為信息社會最重要的財富,基礎聯通營運商成為把握最多信息指紋的行業,而怎樣對多源異構化數據進行處理是開發數據資源的關鍵。與此同時,萬物互聯和云估算也帶來了對隱私與安全的極大關注,尤其是業務視頻化、終端穿戴化促使隱私與安全問題愈發突出。
呂廷杰院士總結,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數字醫療、智能硬件、物聯網等是“互聯網+”值得關注的八大應用領域,其中聯通互聯網早已對傳統金融業發起了挑戰。呂院士強調,未來以需求導向、數據驅動、網絡化營運、個性化生產為特點的C2B電子商務將迎來快速發展,數字內容、在線服務等新興電子商務規模將不斷擴大,在從CT到IT再到DT的改革中,對“互聯網+”的心態將決定發展的高度。
報告會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與熱烈討論。呂廷杰院士還就與會者提出的南北車怎么擁抱“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的化學安全、互聯網化的組織與制度、互聯網管理要解決的急迫問題等進行了精彩回答,博得了縷縷掌聲。
信息社會50人峰會成員、北京學院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所長邱澤奇主持報告會。信息社會50人峰會輪值主席、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部長張新紅預告,“北大講壇”第四講將由他本人主講“走進信息社會”,并希望參會人員通過陌陌互動提出想要了解的信息社會內容,屆時將他全面介紹未來信息社會的特點與面貌。
信息社會50人峰會多位成員及來自政府、科研機構、企業、高等高校師生等400余人出席了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