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適用條件是兩個質點之間
當然,實際情況下,如果物體間的距離和物體大小相比,大小可以忽略就可以了。而且對球形物體來說,r是指球心的距離。
萬有引力的實質
萬有引力,乃任何有質體(即有質量之物)之間的相互吸引力。那么,這力是如何產生的?其實質又是什么呢?
對于較小的粒子來說,萬有引力作用并不明顯;但對于較大的物體,其作用則是很明顯的。我們這世界上的所謂重量,便源于萬有引力。
現在,就讓我們用已經知曉的物質與時空的知識去認識萬有引力的實質吧。
我們已經知道,宇宙中所有的物質皆由游空子或游空子重合體所構成;而所有的游空子及游空子重合體,在其循環體之中那極性最弱之處,其中心體的負空體極性則會很容易地滲透了出來。并且,隨著循環體的循環變化,這滲透出來的中心體極性在每一個方位上則會產生相應的強弱變化;于是周圍的靜空子中間體便會受此影響而產生出了極性感應激蕩。結果,這靜空子的感應極性激蕩則一個傳感一個地傳播開去,形成了感應極性激蕩之“場”,這“場”不過是一份份空間基元的感應極性激蕩罷了。
這就是說:任何物質,其四周圍的空間都會產生中心體極性之感應激蕩。雖然,這由滲透出來的極性所引起的激蕩較弱,但如果質量增大,則由于疊加效應,便會有所加強。
由于靜空子中間體的極性感應激蕩實際上只能是感應正空體在起主導的作用,因而與感應源起相互作用的則只能是靜空子中間體中的感應正空體;因此,游空子循環體(屬于正空體極性)與被感應的靜空子的相互作用則乃是相排斥的作用(符合了電磁作用之原理),而游空子中心體(屬于負空體極性)與被感應的靜空子的相互作用則應該是相互吸引的。于是,當有質體與有質體處在空間里的時候,不管它們是否為帶電體(非帶電體乃有質體自身循環體所激發的兩種電場相互抵消,故循環體沒有與空間產生相互作用力),它們周圍那中心體極性滲透而形成的感應激蕩則皆存在著;而在它們之間,由于雙方那感應激蕩的方向相反,因而感應激蕩起來更加困難,因此在它們之間雙方受到的被感應靜空子的反作用力更大,而這反作用力由于乃是吸引的,所以雙方則呈現相互吸引的現象━━這正是萬有引力作用之實質及過程。
如果撇開感應激蕩源與空間體的作用機制,我們可以看到,構成萬有引力場的這中心體極性感應激蕩與構成電荷之電場的循環體極性感應激蕩并沒有本質的不同。由于,形成萬有引力場的中心體極性乃是以吸引的方式開始感應靜空子之中間體的,而形成負電荷之電場的循環體則乃是以排斥的方式開始感應靜空子之中間體的;因而兩者所形成的極性感應激蕩之相位則剛好相反。而我們在前面已知,正負電荷之電場的區別乃是其極性感應之相位的相反而已;因此,從激蕩波的本身來看,萬有引力之場等同于非常微弱的正電荷之電場。
人們應記得,牛頓之萬有引力計算公式與庫侖之電荷相互作用力計算公式是何其的相象,其中的緣故,正乃上述之道理。
至于萬有引力與有質體之質量及距離的關系,則比較容易理解:質量大,則有質體之中心體的數量多,于是靜空子之極性感應激蕩由于疊加的效應則越強,于是萬有引力作用越強烈;而有質體之間的距離加大了,則由于感應極性激蕩隨著向外的傳遞因會受到靜空子之循環體及中心體等的干擾而將逐漸地變弱,因此兩物之萬有引力的作用則會隨之而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