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好,我是枕枕~
近來,各地區中考成績相繼揭曉。
無數父母為女兒成績作一番感嘆后,也開始為兒子張羅補報志愿的事情。
雖然補報志愿這事關系到兒子未來職業方向,容不得半點馬虎。
而這幾天,張雪峰與專家院士們關于“志愿補報”的爭辯,也在網上引起持續爭議。
在這場爭辯之中,無數人選擇站在了張雪峰那邊。
一粒雪花的出現,足夠引起一場雪崩。
此事后,張雪峰發了一條意味深長的微博,宣稱:
“我離被人搞不遠了!”
此后,又因過度操勞住進了診所。
有人說,這是張雪峰說了不該說的話,惹怒了不該招惹的人。
這么,他到底說了哪些?又惹怒了誰呢?
01
這場爭辯的起因,要從張雪峰一場直播中,中學生父母向其求援關于女兒補報志愿一事說起。
首先對方禮貌介紹了一下自家女兒的情況:
“理科生,590分的成績,想要補報新聞專業。”
為了女兒就業前途著想,特地咨詢一下考研名師張雪峰,關于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樣?
看到是選新聞專業,張雪峰當即劈里噼啪一通表示說:
“你閉著眼睛摸一個專業,都比新聞好。”
“新聞可以當愛好,但不能當職業。”
“如果我是父母,我會第一時間把小孩打暈,給他換專業!”
不建議補報新聞專業的緣由,張雪峰說是由于新聞專業是真的就業難。
80%新聞系的中學生,如今從事的都不是本行業的工作。小孩都能考如此高了,又是理科,選這個無異于是“天坑”。
這種“偏激”的言論自然引起一些新聞學專業人士的不滿。
幾所學院新聞大學的院長聽聞張雪峰的發言后,紛紛撰文勸戒廣大中考學子,說千萬別被張雪峰誤導了,學新聞還是十分有前途的。
例如楊清波院士就下來為新聞學專業站臺:
“只要懷揣新聞理想張雪峰談物理專業就業前景,學好專業知識,提高素質能力,還沒結業就可能被媒體看好,就業前景是很豁達的。”
還有陳笑春教授也表示:
“我帶的結業生,無論是研究生還是大專生,就業前景都十分好。”
這其中,戰火最“猛”的還是來自上海學院新聞系的張小強院士。他直接在微博開懟張雪峰,覺得他害人不淺,欺騙公眾。
在張院士看來:
“新聞專業能文能武,進可以自主創業、到互聯網大廠,退可以考公務員張雪峰談物理專業就業前景,到國有企業。”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張院長又洋洋灑灑幾千字列出了自己中學生的真實案例。
“你看我教的中學生,也有考公務員的,也有進民企的,也有進大廠的,前景還是很好的……”
一時之間,網上關于“新聞學專業該不該學”的爭辯引起廣泛熱議。
而關于張雪峰與院士們的新聞之爭,絕大多數人選擇站張雪峰。
枕枕我也立場堅定地站張雪峰一方。
02
為何支持張雪峰呢?
首先張小強院士的觀點,并沒有站在大多數普通中學生的角度上看待問題。
他說:
“你看我教的中學生,也有考公務員的,也有進民企的,也有進大廠的……”
這些觀念完全是一種幸存者誤差。
雖然任何一個專業,再不好就業,也總有少數人混得可以的。
而他教的中學生大多來自985、雙頂流學府,不管學哪些專業都不愁找不到工作。
以他教的部份優秀中學生為代表,來證明這個專業十分有前途,這是誤人子弟的。
畢竟,張小強院長教的中學生結業后大多數也都沒有從事新聞相關行業,而是去做了其他的事。
那不是也恰恰證明,新聞專業不好找工作,只能和別的專業搶飯碗嗎?
而反觀張雪峰。
從一開始就站在大多數寒門學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說并不是不建議報新聞,而是不建議家庭條件普通的女兒報新聞。
作為窮人的女兒,張雪峰自己也是窮過來的,他深知貧窮普通人家的女兒辛辛苦苦十幾年讀書為的是哪些?
就是為了好就業、好薪資,改變生活條件。
新聞學專業,如同是普通人眼中的詩和遠方。詩和遠方尚且美好,而且確實不符合實際需求、不好就業。
“普通人家的女兒先有能力謀生,才有余力謀愛。”
讓自己先解決生存的需求、吃得上飯,還能從容應對生活,能夠再談詩和遠方。
其實張雪峰的觀點不一定百分百正確,雖然他在“夢想和生存”這個問題上也曾有過不同的論斷。
以前一個考了600多分的中學生,就是想要學理論化學。
她曉得不好就業,也知儒學上去有多難,但就是熱愛。
父母想讓張雪峰幫忙勸勸,張雪峰卻說:你應當支持兒子的決定。
年青人有夢想是件好事。
只要你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有在背后給與支撐的家庭,才能承當得了生活的壓力,這么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是十分值得欽佩的事情。
但大多數出身寒門的普通學子不適宜追夢。
她們一來沒有優厚的家庭條件兜底,不像有錢人一樣有好多試錯的機會。
想要結業后過上還不錯的日子,就只有找個好工作這一條路。
大多數普通人之所以選擇站張雪峰,說明他的確戳中了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痛點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