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2024年中考期末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須在試卷和答題紙上填寫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用2B鉛筆在答題紙上相應位置填寫試卷類型(B)。在答題紙右上角“條碼粘貼區”粘貼條碼。2.答選擇題時,在選好每道題答案后,用2B鉛筆將答題紙上與題目選項對應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更改,用橡皮擦擦掉再選擇其他答案,試卷上不能答對。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鋼筆或簽字筆作答,并在答題紙上每道題指定區域的相應位置寫上答案;如需更改,先將原答案劃掉,再寫上新答案;不能用鉛筆和修正液。不符合以上要求的答案無效。4.考生須保證答題紙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及答題紙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0題,共30分)1、“安全出行2024江西省中考物理答題卡w,珍愛生命!”我國交通部門加大對酒后駕駛的打擊力度。圖為酒精濃度測試儀原理圖。電源電壓不變。R為酒精氣體傳感器,其阻值隨酒精氣體濃度的增大而減小。R0為固定電阻。當被測試人體內酒精濃度升高時 A.電壓表的讀數增大 B.電流表的讀數減小 C.電路總電阻增大 D.電路總功率減小 2.質量相同、溫度相同的鐵塊和銅塊(c銅<c鐵),吸收的熱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后,溫度較高的是 A.鐵塊 B.銅塊 C.身高相同 D.不確定 3.小明把鐵絲快速彎曲十余次,鐵絲彎曲處的溫度會升高 下列四個例子中能量轉化相同的是() A.A,C B.A,D C.B,C D.B,D 4.身高相同的兩個兄弟,用一根均勻的扁擔,重力可忽略不計,舉起900N的重物。已知扁擔長1.8m,重物懸掛點與哥哥肩膀的距離為OA=0.8m,如圖所示。則A.以哥哥的肩膀A為支點,可計算出弟弟所承受的壓強為400NB。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兩兄弟所承受的壓強比為4:9C.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兩兄弟所承受的壓強比為9:5D.以弟弟的肩膀B為支點,可計算出哥哥所承受的壓強為600N5.人造衛星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時,距離地球最近的點稱為近地點,距離地球最遠的點稱為遠地點。
下列關于衛星運轉的說法中,哪些是錯誤的? A.由于沒有空氣阻力,只有動能與勢能的轉換。 B.由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時,動能減小。 C.由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時,速度減小。 D.遠地點與近地點的機械能相等。 6、汽車A、B沿同一條直線同時、同地勻速運動。如圖所示為汽車A的st圖,經過4s后,汽車A、B之間的距離為2m。 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vAvB,且vB=0.5m/s。 D.vA>vB,且vB=0.3m/s。 7、將一根筷子垂直插入一杯水中,從頂視圖的P點看,水平方向應該看到如圖所示的下列哪種情況? ABCD 8.滑動變阻器改變所連接電路的阻值是通過( )A.改變連接電路的材料B.改變連接電路的導線長度C.改變連接電路的導線截面積D. 9.如圖所示,四個完全相同的水箱內,盛有質量、溫度相等的純水。現分別在電阻器導線上分別接入電阻值分別為R1和R2的電阻絲(R1
B.水蒸氣掀起水壺蓋的過程C.小孩滑下滑梯的過程
D.流星穿過大氣層的過程 二.選擇題(本題共3題,共12分) 11.如圖所示裝置中,物體A重5N,物體B重3N,A、B均靜止不動。忽略彈簧測力計和繩索的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所受的拉力小于BB所受的拉力 B所受的重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C.A對地面的壓力為2ND。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 3N 12.關于聲音的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要求人們用較低的聲調說話 B.人們能區分二胡、小提琴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響度不同 C.“不許吹口哨”是為了在傳遞過程中減少噪音 D.超聲波能粉碎體內的“結石”,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 13.正確的說法是 A.不同的電荷互相排斥 B.光是電磁波 C.電荷有方向性運動就形成電流 D.負電荷有方向性運動的方向就是電流的方向。 三.填空(本題共 5 題,共 10 分) 14.根據圖中通電螺線管的 N 極,標出磁通線方向和小磁針的 N 極,在括號內標出電源的正負極。 15、燈A、B的額定電壓都是6V,圖中所示為燈A、B電流隨兩端電壓變化的曲線。現將兩盞燈串聯在一個電路中,要使其中一只燈泡正常點亮,保證電路的安全,電路的工作電流應為,電路的總功率為。 16、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玻璃棒在摩擦過程中帶正電,如果把它與不帶電的驗電器金屬球接觸,就會發現驗電器的金屬箔開路,如圖所示。其原因是。 17、一物體等距放置在兩塊凸透鏡A、B前,它經透鏡A成一個縮小像,經透鏡B成一個大小相同的像。由此可以推斷:所得的_____(選擇“都是實像”或“都是虛像”或“一個實一個虛”),透鏡A的焦距_____(選擇“小于”、“等于”或“大于”)透鏡B的焦距。 18、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其路基兩側架設著熱棒(如圖所示),熱棒的一端插入地下凍土層,熱棒內封有特殊的液體。
當凍土層溫度升高時,這種液體會(填狀態變化名稱)變成氣體(“吸收” “釋放”)熱量,冷卻凍土,保證路基的安全。四、計算題(本題共3題,共29分)19、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為5V且保持不變,電流表量程為0~0.6A,電壓表量程為0~3V2024江西省中考物理答題卡w,R1為滑動變阻器,R2=20Ω,燈泡L上標有“4V1.6W”(未考慮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在保證儀器和燈泡安全工作的條件下,計算:(1)當開關S1斷開,S2、S3閉合時,滑動變阻器R1所消耗的最大功率; (2)當開關S1閉合,S2、S3斷開時,滑動變阻器R1的允許值范圍。 20、如圖所示,平底茶壺的質量為400g,壺底面積為40cm2,內盛水0.8L。將其放置在一個面積為1m2的水平桌子中央。試計算:(1)水對茶壺壺底的壓強;(2)茶壺對水平桌子的壓強。 21、如圖所示電路圖中,電阻R1的阻值取10Ω。當開關S閉合時,A1的讀數為0.4A,A的讀數為0.6A。計算:R1兩端的電壓;R2的阻值;1分鐘內R1產生的熱量。五、作圖題(本題分2個子題,共4分) 22.圖中,地面上的人用滑輪組將物體拉起。 () 23.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空心塑料球A、B用兩根相同的絕緣絲線懸掛在天花板上某點。當M、N都帶上適當的負電荷時,球A、B“剛好相碰,不會互相擠壓”。請畫出除重力外,球B所受力的示意圖。 六、實驗探究題(本題分3個子題,共15分) 24.(4分) 學生利用以下設備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一塊粗糙度均勻的長木板、一塊質量相等的木塊和一塊鋁塊、一個彈簧測力計。
如圖所示,在四個實驗中,他都用彈簧測力計慢慢地水平拉動鋁塊,使其在水平長板上做勻速運動。 (1)由圖A、C所示的實驗描述可知,當接觸面粗糙度相同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有關。 (2)圖C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N,鋁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N。 (3)圖D中鋁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與圖B中鋁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圖中示出了溫度計的一部分,它指示的溫度為_____℃。 26、為了比較A、B液體的吸熱能力,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物質種類 質量/g 溫度上升10℃/s所需時間 溫度上升20℃/s所需時間 溫度上升30℃/s所需時間 A 2 B (1)在同一個燒杯中,分別放入兩種初溫度相同、質量相同的液體,用兩個相同的熱源加熱的目的是使A、B液體同時_____。(忽略熱量損失) (2)加熱過程中,攪拌器緩慢地上下移動,目的是_____。 (3)通過上表實驗數據的分析,可知_____液體吸熱能力較強。 (4)停止加熱后,_____液體的溫度迅速下降。 (5)停止加熱后,B液溫度下降20℃,并能放出熱量(c=2.1×103J/(kg?℃)。
參考答案 1.選擇題(本題共10題,30分) 1.【分析】
ABC。由電路圖可知,固定電阻R0與酒精氣敏元件電阻R串聯,電壓表測量的是R0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量的是電路中的電流。由題意可知,當被測人員體內的酒精濃度增加時,傳感器R的阻值減小。由于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元件電阻之和,所以電路中總電阻減小,因此C錯誤;由I=可知,電路中電流增大,即電流表的讀數增大,因此B錯誤;電路中電流增大,由U=IR可知,R0兩端的電壓增大,即電壓表的讀數增大貝語網校,因此A正確;D。電源電壓不變,電路中電流增大,由P=UI可知,電路總功率增大,因此D錯誤。2.B【解析】
因為鐵塊和銅塊的質量相同,初溫度相同,吸收的熱量也相同,所以由公式可知,比熱容大的物體,其溫升會小一些。由于鐵的比熱容大于銅的比熱容,所以鐵塊的溫升小一些,也就是銅塊的最終溫度高一些,所以只有B是正確的。3.A【解析】
反復彎曲導線,彎曲處的溫度會升高,機械能會轉化為內能,導線的內能增加。圖A中,活塞用力向下壓,活塞對空氣做功,氣缸內空氣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棉花的燃點,棉花就會燃燒,在這個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正確;圖B中,按一下電火花發生器的按鈕,會使箱蓋飛出,在這個過程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錯誤;圖C中,汽油機壓縮行程時,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正確;圖D中,汽油機做功行程時,高溫高壓氣體對外做功,在這個過程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錯誤。因此,A為正確答案。 4. A 【解析】
A.設哥哥所受的壓力為FA,弟弟所受的壓力為FB。以哥哥的肩膀A為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選項A正確;BC。由于支點為定點,所以杠桿可繞支點轉動,圖中O不符合支點的特性。選項B、C錯誤,不符合題目要求。D.以弟弟的肩膀B為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選項D錯誤,不符合題目要求;5.B【解析】
AD.由于沒有空氣阻力,衛星在運行過程中只發生了動能與勢能的轉化,機械能守恒。衛星在遠地點和近地點的機械能相等,故AD正確;B.衛星由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時,質量不變,高度減小,重力勢能減小,速度增大,動能增大,故B錯誤;C.衛星由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時,質量不變,高度增大,重力勢能增大,速度減小,動能減小,故C正確。6.B【解析】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t=6s時,汽車A行駛的距離為s=2.4m,汽車A的速度為:vA===0.4m/s。4s后,汽車A行駛的距離為:sA′=vAt=0.4m/s×4s=1.6m。汽車A、汽車B相距2m。若汽車A、汽車B運動方向相反,則sB=ssA=2m-1.6m=0.4m;汽車B的速度為:vB===0.1m/s;若汽車A、汽車B運動方向相同,則sB′=s+sA=2m+1.6m=3.6m,汽車B的速度為:,故B正確,ACD錯誤。 7、D 【解析】
圖中顯示的是一根筷子垂直插入一杯水中的頂視圖。筷子在A點,ABP表示由筷子發射的一束光線,穿過杯壁B,射向觀察者P點。ON是沿徑向通過B點的直線,即B點與空氣交界處的法線。上述光線相當于從B點的水中射向空氣中。圖中的角度i和r分別是光線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據光的折射定律,r>i應該成立。因此,觀察者在P點看到的筷子A的像A'的位置并不是在A的實際位置,而是從其實際位置偏離杯子中心的方向更靠近杯壁。據此可知,當筷子垂直插入杯子中時,其側視圖應該是圖中的A或D,才與實際情況相符;同時玻璃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起到了放大筷子的作用,所以觀察到的筷子比實際的要粗一些。所以答案為D。8.B【解析】
滑動變阻器是通過改變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阻值,從而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因此,B正確,ACD錯誤;9、D【解析】
由串并聯電路的特點我們知道,串聯電路的電阻隨著串聯的增加而增大,并聯電路的電阻隨著并聯的增加而減小;由電路圖和已知的R1<R2可知,圖D中電路的總電阻最小,四個電路的電壓相等,通電時間相等,Q=t,可知D產生的熱量最多,水吸收的熱量越多,水溫越高,所以D為正確答案。【點評】電路產生的熱量越多,水吸收的熱量越多,水溫越高。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判斷各電路的電阻大小,熟練運用電功公式是正確解題的關鍵。10,B【解析】
A.汽油機的壓縮行程是機械能轉化為汽油和空氣的內能,與題意不符。 B.水蒸氣掀起水壺蓋時,水蒸氣的內能轉化為壺蓋的機械能。與題意不符。 C.小孩滑下滑梯時,要克服摩擦力才能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與題意不符。 D.流星穿越大氣層時,與空氣發生摩擦,空氣通過摩擦產生熱量,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與題意不符。 第二部分.選擇題(本部分共3題,共12分) 11.BCD【解析】
A.從圖中可以看出,B處于靜止狀態,所以B所受的拉力等于它的重力;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力的大小不能改變,且不考慮彈簧測力計和繩索的重力,所以A所受的拉力也等于B的重力,即A所受的拉力等于B所受的拉力,所以A錯誤;B.B處于靜止平衡狀態,B所受的凈力為零,所以B所受的重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的力,所以B正確;C.A受到垂直向上的拉力、垂直向上的支撐力、垂直向下的重力,這三個力是平衡的力,所以是支撐力;支撐力與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的力,且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相等,所以A對地面的壓力為2N,所以C正確; D.B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對彈簧測力計施加向右3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處于靜止狀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等于鉤子一端受到的拉力,因此測力計的讀數等于3N,故D正確; 12.ABC【解析】
A.“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降低說話的音量,因此A錯誤,符合題目要求;B.二胡和小提琴的材質不同,發出聲音時音色也不同。人們辨別二胡和小提琴的聲音主要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而不是它們的響度不同,因此B錯誤,符合題目要求;C.汽車是聲源,“不鳴喇叭”是在聲源處降低噪音,因此C錯誤,符合題目要求;D.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超聲波是頻率大于的聲音,因為聲波具有能量,所以超聲波可以用來粉碎體內的“結石”。D正確,不符合題目要求。13.BC【解析】
A.同性電荷互相排斥,異性電荷互相吸引,故A錯誤; B.光是電磁波的一種,故B正確; C.電荷的定向運動就形成電流,正電荷定向運動的方向就是電流的方向,故C正確; D.物理學規定正電荷定向運動的方向就是電流的方向,故D錯誤。 第三部分 填空(本部分共5題,共10分) 14.【解析】
磁鐵外面的磁通線總是從N極出發,回到S極。所以圖中磁通線的方向是向左的。利用安培定律,大拇指朝右,四指的方向代表電流流動的方向,所以電流流進電磁鐵左端。電源左端為正極,右端為負極。小磁針靜止時,N極指向的方向就是小磁針所在位置磁場的方向。所以小磁針下端就是N極。如圖:考點:安培定律磁通線15,0.5;4【解析】題解: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燈泡A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為1A,燈泡B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為0.5A。因為串聯電路中各點電流都相等,所以,在某電路中將兩盞燈串聯后,為了使其中一只燈泡正常點亮,該電路的最大電流為0.5A;從圖中可知0.5A對應兩只燈泡的電壓分別為U甲=2V、U乙=6V,由于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所以電源的最大電壓為U=U甲+U乙=2V+6V=8V。考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16、同性電荷相斥損失【解析】
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玻璃棒失去電子,而絲獲得電子,帶負電;當帶正電的玻璃棒與不帶電的驗電器金屬球接觸時,驗電器上的電子就會轉移到玻璃棒上,使驗電器金屬箔因失電而帶正電。兩塊金屬箔都帶同種正電荷,所以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作用,驗電器金屬箔就會開路。 17、一切實像都小于【解析】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形成正立而放大的虛像,它的應用是放大鏡。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兩倍焦距時,形成倒立而放大的實像,像距大于兩倍焦距。當物距等于兩倍焦距時,形成倒立而等大小的實像,像距等于兩倍焦距。當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形成倒立而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兩倍焦距。它的應用是照相機。當形成虛像時:當物與像在同一側時,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變大。成實像時,當物與像在不同側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詳細解釋】凸透鏡A成的縮小像是指此時物體在凸透鏡A兩倍焦距以外,形成物體的縮小的倒立實像。凸透鏡B成的等大像是指此時物體在凸透鏡B兩倍焦距處,形成等大、倒立的實像。物體在A、B兩凸透鏡等距放置,所以透鏡A的焦距小于透鏡B的焦距。18、汽化吸收【解析】
根據題目要求,將熱棒一端插入地下凍土層中,當凍土層溫度升高時,熱??棒中的特殊液體由液態變成氣態,即發生汽化,汽化過程會吸收熱量。【重點】+四、計算題(本部分共3題,共29分)19.(1)1.75W;(2)在2.5Ω~15Ω之間。【解析】(1)當開關S1斷開,S2、S3閉合時,變阻器R1、R2并聯,變阻器R1兩端的最大電壓為5V,由I=U/R可得流過R2的電流I2=U/R2=5V/20Ω=0.25A。由于電流表測量的是主電路中的電流,所以流過變阻器R1的最大電流I1=0.6A-0.25A=0.35A。變阻器R_1所消耗的最大功率為P1=U1I1=5V×0.35A=1.75W。 (2)燈泡L的阻值取RL=U2L/P=(4V)2/1.6W=10Ω,當開關S1閉合,S2和S3斷開時,R1與L串聯。電壓表量程為0~3V,所以滑動變阻器R1的最大電壓為3V。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V,所以電路中的最小電流為I1=2V/10Ω=0.2A;滑動變阻器R1的最大阻值取Rmax=3V/0.2A=15Ω。當燈泡L兩端電壓為4V時,滑動變阻器R1的最小電壓為1V。電路中最大電流I′1=4V/10Ω=0.4A,滑動變阻器R1的最小阻值為Rmin=1V/0.4A=2.5Ω。即滑動變阻器R1的允許取值范圍在2.5Ω~15Ω之間。20.(1)4.8N;(2)【解析】
(1)根據題意,水深為:h=12cm=0.12m,所以水對茶壺底的壓強為:=ρ=1.0×103kg/m3×10N/kg×0.12m=,茶壺底面積為:S=40cm2=40×10-4m2,所以水對茶壺底的壓強為:F1==×40×10-4m2=4.8N; (2)茶壺的重量為:Gpot=mpot·g=0.4kg×10N/kg=4N,水的重量為:=·g=0.8L×1×103kg/m3×10N/kg=8N,茶壺在水平桌上的壓強為F2=+Gpot=8N+4N=12N,茶壺在水平桌上的壓強為:21、(1)4V;(2)20Ω;(3)96J。【分析】
從電路圖中可知兩個電阻并聯,電流表A測量的是主電流,電流表A1測量的是支路R1中的電流。(1)根據歐姆定律,R1兩端的電壓為:;(2)由于并聯電路中主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流過R2的電流為;又由于并聯電路各支路電壓相等,所以電阻R2兩端的電壓為4V,R2的阻值為;(3)R1在60s內發出的熱量為:。答:(1)R1兩端的電壓為4V;(2)R2的阻值為20Ω;(3)R1在60s內發出的熱量為96J。五、畫圖題(本題共2題,共4分) 22.如圖所示 【解析】 題目分析:由于人要站在地上,從小明的手開始,先繞過定滑輪,再依次繞過動滑輪、定滑輪的架鉤,如上圖所示。 考點:滑輪組的繞線 23.看解析 【解析】 題目分析:小球B受到導線的拉力F、重力G和小球A的斥力N,作用點都可以在重心處,如圖所示: 考點:力的示意圖;電荷間相互作用定律 六、實驗探索題(本題共3題,共15分) 24.(1)壓力;(2)3.2,0(3)相等 【解析】 題目分析:滑動摩擦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實驗中使用的方法是控制變量,因此(1)數字A和C表明,控制接觸表面的粗糙度是相同的,而探索是在壓力c和圖中的幅度(2)之間的關系。在水平方向上,摩擦是0n。 液柱低于零等級,因此溫度計的讀數為-1°C。 26。吸收相同量的熱量以使液體均勻加熱的AB 8.4×103 [分析]
(1)在相同的電加熱器中,兩個液體在同一時期內吸收相同的熱量,以便在加熱的情況下均勻地加熱液體,并在加熱時上下攪拌。大于液體B所吸收的,因此液體的吸收能力更強;(4)液體的吸收能力更強,即當液體A和同一質量停止加熱時,它們會釋放出相同的熱量。 (5)當液體B下降20°C時釋放的熱量為:Q =CMΔT= 2.1×103J/(kg?℃)×0.2kg×20℃= 8.4×103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