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評述
本次活動讓各位老師都收獲頗豐,大家都覺得聽這堂課是一種享受,不但人美、語言美、教學方式美,教學過程更是美初中物理評課記錄,我覺得這是一堂近乎完美的初中物理課。
教學情景的創設令人耳目一新,通過穿越時光隧道回到2000多年前,聆聽亞里士多德故事的配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呈現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學生分為紅藍兩組,看誰同意誰反對。由此展開了一場關于物體運動是否需要力來維持的辯論初中物理評課記錄,并舉例說明。
探索性問題逐漸縮小,清晰自然,有利于學生探索。首先,讓學生觀看身邊的現象(視頻展示)。學生騎自行車,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不給自行車加動力后貝語網校,自行車就停下來了。學生找到原因后,教師提出問題:有什么方法可以讓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得更遠?讓學生思考發現,初速度和阻力都會影響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為探索性實驗中的控制變量打下基礎。最后,再將問題進一步縮小:不同的阻力對物體運動有什么影響?這樣就把復雜的探索問題簡單化了。
實驗探究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順利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在自主合作中培養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學生在實驗結果交流的基礎上大膽進行推斷,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方法——實驗+推理。
牛頓第一定律的推導,再現了人們發現物理定律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推導正確定律過程的曲折性。這部分的教學設計,不僅充分探討了過程和方法,更進行了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通過FLASH課件動畫,呈現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讓學生初步體會到物理學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理想實驗法。通過物理學史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牛頓是站在兩位巨人的肩膀上推導牛頓第一定律的。
課堂練習精彩紛呈、分級講解,總結反思引人深思。最獨特的總結是亞里士多德觀點的根本錯誤在于他只承認力使靜止的物體運動,卻不承認是力使運動的物體靜止。并總結出力與運動的正確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同時對亞里士多德進行了辯證科學的評價。最后從歷史長河中總結出科學家的科學品質,為同學們明天的學習指明了方向。
總之,這堂課帶領我們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從今天到昨天,再回到今天,最后展望未來,展望明天。
【《牛頓第一定律》課后回顧】相關文章: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03-16
牛頓第一定律課堂筆記(實用)09-30
[精華] 牛頓第一定律課堂筆記10-01
牛頓第一定律課后復習3 03-16
牛頓第一定律課堂筆記(3篇)06-22
【精】牛頓第一定律課后復習3篇10-01
精品課點評精品課點評02-13
《比較》課后回顧 09-28
籃球課回顧 11-01
班級競賽回顧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