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學好初中物理并不難,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堅定信心,就一定能學好。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人教版初中二年級物理教材第二冊復習提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初中物理第二冊復習提綱
1. 長度測量
1. 長度測量: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尺子。 2. 長度的單位和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納米(nm)換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
長度單位換算成納米時,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大單位換算成小單位,用乘法。3. 正確使用尺子
(1)使用前應注意零位刻度線、量程、刻度值。 (2)使用時應注意
① 尺子應沿被測長度方向放置,尺邊與被測物體對齊,必須放直、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能使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果零刻度線磨損,用另一條滿刻度線作為零刻度線,不要忘記從最后讀數中減去更換的零刻度線的刻度值。 ③ 粗尺應垂直放置 ④ 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
4、正確記錄測量值: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記錄沒有單位的數字是沒有意義的;(2)讀數時,估計刻度的下一位數字。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無法避免,但可以盡量減少;誤差可以避免,也不應該發生
減少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出平均值。此外,使用精密儀器和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少誤差。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如測量細金屬絲的直徑或一張紙的厚度;(2)卡尺法;(3)替代法
2. 簡單運動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是運動的,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也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選定的作為標準的物體,稱為參照物。
(1)參考物相對于地面并不總是靜止的初中物理直線運動習題,我們選擇參考物作為參考物時,就假定該物體靜止不動。(2)參考物可以任意選擇,但不同的參考物可能導致對同一物體運動的不同描述。
3、相對靜止:如果兩個物體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方向運動,或者它們之間的位置保持不變,那么這兩個物體就是相對靜止的。
4.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沿直線運動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行進的距離。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單位: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1m/s=3.6km/h
6. 平均速度:物體通過一段距離所用時間與物體通過這段距離所用時間的比值稱為該物體在這段距離內的平均速度。要計算平均速度,必須指定取平均速度的距離或時間。7. 測量平均速度:
原理:v=s/t;測量工具:尺子、秒表(或其他計時器)
3. 聲學現象
1. 聲音的產生
一切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了。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產生聲音。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1)聲音需要通過任何氣體、液體或固體介質來傳播。這些充當傳輸介質的物質被稱為介質。月球上的宇航員即使想面對面交談也需要依靠無線電波。這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次被人們聽到的聲音就叫做回聲。
(1)回聲與原聲的辨別條件:回聲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至少晚0.1秒;或聲源與障礙物距離不小于17m。 (2)若小于0.1秒,反射聲只能加強原聲。 (3)回聲可用來測量海水深度或聲源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
4、音高: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5、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與發聲體振動的幅度和聲源到人耳的距離有關。
6. 音調:由不同的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性質稱為音調。 7. 噪音及其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在無規律、無序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角度看,凡是干擾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音樂聲是指發聲體在有規律的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角度看,悅耳動聽的聲音被稱為音樂聲。8. 聲級的分類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高低,30dB-40dB是比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會影響睡眠,超過70dB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音環境中,會影響聽力。9、降噪方法:可以從聲源處、傳遞過程中和人耳處進行降噪。
4.熱現象
1.溫度:物體熱或冷的程度稱為溫度。
2.攝氏溫度: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義為0度,1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定義為100度。3.溫度計
(1)原理:液體由于其熱脹冷縮特性而發生膨脹和收縮。
(2)結構:玻璃殼、毛細管、玻泡、刻度、液位
(3)使用:使用溫度計時,要注意量程,認清刻度值。使用溫度計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①溫度計應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不得接觸容器底部和側壁。②等讀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讀數時,視線應與液體上表面平齊,溫度計仍應與被測物體緊密接觸。4.臨床溫度計、實驗溫度計、溫度計的主要區別
溫度計:玻璃球上方有縮頸,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方法:①遠離人體讀數,②使用前搖勻。實驗溫度計:量程:-20-100℃;分度值:1℃;使用方法:讀數時不要遠離被測物體,也不要搖晃。溫度計:量程:-30-50℃;分度值:1℃;使用方法:同上。
5、熔化與凝固: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時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熱;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時叫凝固,凝固需要放熱。6、熔點與凝固點
(1)固體分為兩類:晶體和非晶體
(2)熔點: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凝固點: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就是它的熔點。
(3)晶體熔化的條件: ①溫度達到熔點 ②繼續吸收熱量。 (4)晶體熔化的特點: ①溫度保持不變 ②繼續吸收熱量。
7. 物質從液體變成氣體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需要吸收熱量。 8. 蒸發現象
(1)定義:蒸發是一種緩慢的汽化現象初中物理直線運動習題,在任何溫度下都可發生,且只發生在液體表面。 (2)影響蒸發速度的因素: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 (3)作用:蒸發吸收熱量(從外界或自身吸收熱量),并有冷卻作用。 9.沸騰現象
(1)定義: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 (2)液體沸騰的條件: ①溫度達到沸點 ②繼續吸收熱量。 (3)液體沸騰的特點: ①溫度保持不變 ②繼續吸收熱量。
(4)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所有液體的沸點,當氣壓降低時都降低,當氣壓升高時都升高。
10.液化:定義: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變化叫液化。方法:(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作用:液化放出熱量(日常生活中的“白氣”、霧、露水、水管里的“冒汗”、液氫、液氧、液化石油氣等都是液化現象)
11.升華和凝結現象
(1)升華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凝結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 (2)日常生活中的升華與凝結現象(濕衣服凍干變干,碘酒、冰雕變小,“干冰”的舞臺效果屬于升華;冬天見到的霜、雪、冰晶、冰花、窗花、霧凇等屬于凝結) 11、升華吸收熱量,凝結放出熱量
5. 光的反射
1.光源:凡能發光的物體都稱為光源;種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人工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等。月球本身不發光,不是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大氣層是不均勻的,光從大氣層外發射到地面時,光線會發生彎曲。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是不一樣的,在真空中傳播最快,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為:C=3×108
m/s,空氣中的速度接近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是3/4C,玻璃中的速度是2/3C
4.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可以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陰影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針孔成像、“一片樹葉擋住了山景”、“皮影戲”、“即時效應”等等。
5.光: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著光傳播路線畫一條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一個箭頭來表示光傳播的方向(光是虛的,實際上不存在)
6、光的反射:當光從一種介質發射到另一種介質的界面時,一部分光又返回到原介質,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三條線共面);反射光與入射光分在法線的兩側(法線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兩角相等) 理解:
(1)反射光由入射光決定。首先要提到“反射”這個詞。
(2)反射發生的條件:兩種介質的邊界;發生點:入射點;結果:回到原介質 (3)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度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一定方向射出,反射光只能在一定方向被接收。
(2)漫反射:平行光從界面向不同的方向反射,即反射光能被不同的方向接收。注: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 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1)形成圖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像為正虛像 (2)像與物體的大小 (3)像與物體連線垂直于鏡面,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都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被屏幕接收,當然也能被眼睛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而是實際光線的反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屏幕接收。
初中物理學習小貼士
1.熟悉概念公式
課本一定要熟記,知識點一定要記得清楚,至少要對課本上的插圖在腦海里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記得是第幾頁,但至少要知道是在左頁還是右頁,講的是什么知識點,論證了什么現象,得出了什么結論,并能進行相關的擴展理解。
2. 上課認真聽講
天才并非天生,無論是新課、實驗課、練習課、復習課,每一個“狀元”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都能充分利用時間,認真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時不時勾勒重點,對尚不清楚的題目做標記,課后及時向老師請教,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
3. 注意繪畫和圖像識別
初中物理課程中,學生會學習力圖、簡單機械圖、電路圖、光路圖等。一類題目是畫圖,例如畫光路圖等,要求符號規范、線條清晰,會用尺規畫圖。另一類題目是圖像識別,例如識別機械運動部件的vt、st圖,物理狀態變化的晶體和非晶態固體的熔化、凝固圖等,要求記住已經學過的最基礎的圖,明確圖上各部分的物理意義。
4. 重視觀察和實驗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也要重視實驗,注意把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包括和科學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科學規律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中生,要認真觀摩老師的演示實驗,獨立完成學生的動手實驗。
5.多做運動
想要學好物理,一定要多做練習,把課本上學到的概念、公式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能游刃有余地做題,說明掌握了知識點。準備一本錯題本,把錯題逐一記下來,然后經常復習,加深記憶,這樣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物理學習方法與策略
1. 課前做好準備,這樣課后就不用再努力了
從經驗上看,預習的效果明顯比不預習要好。進入初中之后,開始學習的聲學會比較簡單,但是后面的章節會越來越難,特別是到了固態變化這一章,因為知識點比較抽象,是純概念性的知識,需要學生死記硬背。到了學電的時候,更多的孩子就會被難倒了。相對于前面的知識點,這一節更加抽象網校頭條,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所以需要在課前預習,這樣至少學生不會覺得太吃力。如果沒有預習,孩子可能會覺得很痛苦,甚至可能考試不及格。
2. 堅持做筆記
要想學好物理,一定要堅持記筆記。上課主要聽講,但也需要有個筆記本,記一些東西。把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子、不懂的東西都記下來。課后也要整理筆記,一方面“好好消化”,另一方面補充筆記。筆記本不只是用來記錄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還要記錄一些閱讀摘錄。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解法也要記錄在筆記本里,也就是學生常說的“好題本”。
3.自己總結要點
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式的學習,做完一道題就忽略正確答案,對錯誤答案不仔細思考,不善于思考總結自己的錯誤,不善于對不同類型的題型進行分類,不善于整理自己有缺陷的學習方法,這極大阻礙了自己物理的學習和發展。所以,想要學好物理,必須自己整合知識點。
4.學好物理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規律、原理都是通過物理實驗現象或數據分析總結或推導出來的。我們的教材里有很多物理實驗需要學生自己去做、去探索,學生只有敢于實驗,敢于實踐,敢于動手,才能真正學好物理。
相關文章:
★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冊復習大綱是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最新物理知識點
★人教版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知識點
★人教版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知識點(2)
★ 初中物理第二學期課本復習提綱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課本復習提綱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物理課本下冊知識點匯總
★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最新知識點
★2017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
★人教版初中第二學期物理知識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