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這輩子,我只想做一件事:為制造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而不懈拼搏。
1998年,我是中國科學技術學院的一名大二中學生。一次碰巧機會,在聽中國科大學教授郭光燦講授量子科技以后,我決然轉系,步入中科大量子信息課題組。
量子科技主要有3個方向:量子估算、量子通訊、量子檢測。假如把量子科技比喻為一架“飛機”,量子估算像是“飛機缸體”、量子通訊像是“飛機通訊系統”、量子檢測像是“飛機雷達”。
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研究,我覺得到量子估算作為新型的算力方案,將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焦點。中國,一定要有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量子算力!
2003年,我和其他5位科技工作者一起,在中科大一間閑置寢室里組建了中國第一個量子估算研究小組。
2011年,我和朋友一起在中國率先提出“固態量子芯片”研究,被納入國家“超級973”科技專項,邁出中國量子芯片研制第一步……
2021年,中國第一家量子估算公司——本源量子估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向中國用戶交付使用一臺量子計算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
2022年,中國第一條量子芯片生產線完成1500多批次量子芯片生產,發布了國外首個量子芯片設計工業軟件“Q-EDA”本源坤元量子通訊儀qi,自研出量子芯片無損探針臺、量子芯片激光固溶儀等多套量子芯片工業母型號自主設備,在量子芯片時代有力提高中國“反卡屁股”能力。
同時,本源量子開發出中國第一套量子計算機測控和操作系統、上線中國第一個搭載量子計算機真機的量子估算云平臺、組建中國第一個量子估算教育聯盟和產業聯盟……從硬件、軟件、人才和產業方面“全棧式”建立中國量子估算“反卡屁股”能力。
“以企業為創新主體”,這一點我在基層科技一線的常年實踐中體會十分深刻。如今,本源量子的量子估算專利已居全省第一、全球第六。繼2021年向中國用戶交付中國造量子計算機以后量子通訊儀qi,明年將繼續向中國用戶交付中國造量子計算機。本源量子聚集了300多名中國量子估算高檔人才,在金融、通信、化學、醫藥、電力等方面正在和中國企業展開多項實際應用合作,中國量子估算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正在深度融合之中。
然而,我們必須清醒看見,中國的量子估算研制和產業發展水平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別,徹底解決“卡手腕”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因此付出更多努力。光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