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述美國初中
近年來,隨著赴美留學熱持續升溫,赴美留學趨勢日趨年輕化。從今年的咨詢情況來看,打算讓孩子去美國讀書的家長已經開始將目光轉向美國初中。
說起美國的初中,首先我們來看看美國的學制。美國的小學一般是K-6,也有的是K-5。 K指的是(幼兒園)。美國的幼兒園也被納入正規教育軌道。六年制小學通向兩年制初中(7-8 年級)。五年制小學通向三年制初中(6-8 年級)。高中為期四年(9-12 年級)。 )。
美國的公立小學、初中和高中是免費入學的。小學就讀的學校由學區確定。小學升初中也是根據對應的學區來的。所以,公立小學六年級還有一個學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讓孩子們熟悉初中的環境了。組織他們參觀校園,講解校園規則。初中校長約見六年級學生家長,介紹未來的教學計劃,讓家長充分了解。可見美國非常重視小學和初中的銜接。從目前的政策來看,我們的留學生還沒有機會進入美國的公立小學,也沒有相應的初中。所以,我們只能選擇私立初中。
美國的初中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從不鼓勵學生犯錯誤。一位美國初中校長曾告訴我:“每個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都是不同的,我們的目標不是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工程師。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的孩子成長和進步。”
美國初中的主要課程一般包括數學、英語、社會學、科學、體育等。科學課程實際上是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科目的綜合課程,而社會學則是文科的綜合課程。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藝術。此外,還有選修課。
在選課方面,美國初中強調尊重孩子的個體成長。例如,學校開設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三種外語課程。外語老師會告誡家長不要用自己的喜好來主導孩子對外語的選擇。例如,如果你有德國血統,你想說服你的孩子選修德語,不要因為你認為西班牙語將來更有用而強迫你的孩子選修西班牙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喜歡了,他才有動力去學好。孩子的選擇在父母眼里或許看似不合理,但其實都有內在的原因:也許某部電影影響了他,也許他的好朋友選擇了某門外語,也許一次旅行的經歷讓他對某種事物產生了興趣。一定的文化……而這些都會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學校一直為孩子們提供選擇的機會。如果他們在七年級嘗試某種語言,如果他們不喜歡它,他們可以在八年級再次選擇它。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決定。
美國初中也非常重視孩子的體力和心智能力。例如,生物課上講的是“袋鼠”。在中國的課堂上,老師會講袋鼠起源于哪里,有什么分類,有什么特點等等,但在美國的課堂上,老師不會這樣講。我認識的一個孩子,被老師布置了一份家庭作業,收集有關“袋鼠”的信息。他在收集過程中發現非常有趣,從此瘋狂地愛上了生物課。美國老師建議家長為孩子創造更多機會美國 初中物理,讓孩子學以致用。如果家里的電器壞了或者斷路器跳閘了,孩子應該參與修理,并了解物理的概念和應用。
美國學校也非常重視家長如何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他們設立了專門的網站,方便家長及時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當然,每個家長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現,看不到其他人的表現。分數。
以上是對美國初中的簡單介紹。相信明白這一點的家長會更愿意早點送孩子去美國初中。
近年來,由于世界經濟低迷,大學生就業不僅成為中國美國 初中物理,而且在美國也成為一個緊迫的社會問題。 2010年NACE(NACE)對美國437所高校的調查報告顯示,去年美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并沒有得到任何緩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但與往屆畢業生相比,第十一批大學生在面臨畢業、職業選擇等問題上也呈現出新的變化和特點:
1、面對畢業,大學生第十班學生的選擇比以往班級更加多樣化。首先,毫無疑問,更多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以獲得碩士學位。 2007年這一數字僅為20%左右,但2010年已超過27%;第三,為了更好地適應就業形勢,不少畢業生選擇到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就業壓力,不少受訪學生表示畢業后一年內不會去找工作。
2、有趣的是,即使在選擇就業時,大學生也更傾向于關注教育領域和一些非營利機構。這一選擇率2009年為17%,2010年已攀升至21%。同時,由于經濟形勢不穩定,2010年應屆畢業生對私營企業和一些營利性機構的興趣下降了3個百分點與2009年相比。
3.雖然11屆畢業生的就業率與往年相比沒有積極變化,但他們對就業機會的反應非常積極。數據顯示,2011年,59%的美國應屆畢業生接受了工作機會; 2010年,這一數字僅為45%。
此外,是否有實習經歷也對大學生能否順利找到工作有很大影響。具體來說:
1. 42%有相關實習經歷的同學在提交簡歷后獲得工作offer;只有30%沒有實習經驗的學生獲得了工作機會。
2、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貝語網校,平均起薪為$41,580;對于沒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平均起薪僅為34,601美元。
最后,性別對就業仍然有影響:
1. 女大學畢業生畢業后的平均工資為36,451美元。
2. 男性大學畢業生畢業后的平均工資為44,159美元。
除了上述客觀因素造成的就業差異外,大學生自身的選擇也影響著美國社會的就業率。畢竟,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那么影響大學生職業選擇的主觀因素有哪些呢?
1、發展空間:發展空間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工作能否帶來可觀的收入和個人滿意度。因此,絕大多數受訪學生表示,這是影響自己是否選擇某項工作的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2、工作地點:除了經濟因素外,大學生最考慮的就是工作地點的地理位置。 5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想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其中,只有29%的人表示愿意接受全國各地的工作地點; 10%的人表示他們會考慮出國工作。
3、工作穩定: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更多的學生希望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不必擔心裁員、裁員等問題。
4、起薪水平:起薪是直接福利,所以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起薪豐厚的工作。
看來影響就業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共同努力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外,大學生自身也必須不斷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發展自我,調整職業選擇觀。
我們仍然需要繼續關注美國社會大學生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