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農業學院附屬小學初中的中學生在認真復習。
視覺中國供圖
■聚焦市級高考統一命題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高考命題工作的通知》,對高考命題提出了確保試卷正確政治方向、嚴格根據課程標準命題、科學設置試題難度等要求,并進一步提出高考命題要減輕記憶性試卷,降低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卷,堅決杜絕跑題、怪題,促使有效考查中學生綜合素養。
廣州市從2008年開始高考全市統一命題、各區分別閱卷,2015年開始啟動高考命題變革的探求,在“三個重視”(重視全面考查、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注重對發展潛能的考查)和“四個考下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考下來,把中學生的自信考下來,把課堂表現考下來,把實踐能力和閱讀能力考下來)命題理念的指引下,不斷優化試題結構和試卷設計,發揮出高考試卷對中學日常評價和教學改進的正導向作用。
上海市高考試卷的特性與導向
近些年來,上海市高考的考題命制彰顯出四個鮮明特征。
堅持正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試卷一直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置于第一位,著重彰顯學科的社會價值,提高試卷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發揚愛國主義情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落實學科育人價值。諸如,2021年物理卷第27題,以“碳中和”為情景,從能源結構與碳排放的關系、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兩個角度設計問題,讓中學生感遭到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作為與擔當;2021年英語的習作題以“雜交玉米之父”袁隆平的話“人如同一粒種子”作引子,引導中學生思索,要求將“做一粒的種子”補充完整后進行寫作,展現了對中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回答了“培養哪些人”的教育理想。
掌握學考定位,考出課堂表現。上海市高考命題試題確切掌握“兩考合一”的基本定位,重視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技巧,關注課堂學習過程,降低機械記憶試卷,適度降低概括論證、分析解釋類試卷,注重對中學生概括關聯、說明論證等高階學習理解能力的考查,測量課堂學習療效。諸如,化學、化學、生物學科均通過對教材中原型實驗解決方案的剖析論證,考查中學生對變量控制思想的學習理解水平。
堅持素質立意,展現實踐應用。試題突出核心素質立意,重視創設真實情景,將核心知識、學科思想融于真實問題解決中,突出對考生應用核心知識、思想方式和關鍵能力剖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逐漸實現從考查“解題”能力向考查“做事”能力的轉變,彰顯實踐應用。諸如,2021年道德與法制卷第17題,通過南水北調中一滴水的自述,以鮮活素材溫潤心靈,引導中學生認識到移民群眾、工程建設者、運行管理者等對南水北調工程的無私奉獻和責任,從而從提出節水舉措的角度,考查中學生的實踐參與能力,引導中學生珍視資源,提升節水的意識和能力。
注重實驗探究,彰顯創新精神。注重實驗考查,化學、化學、生物試題中關于實驗探究的考查一直保持較高的占比。試卷從多角度、多層次設計問題,既考查中學生在簡單變式情景中剖析解釋實驗現象、歸納概括實驗推論和反省評價實驗方案的能力,也考查中學生在陌生情景中獲取事實和證據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證據推理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提出解決實際問題初步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初中物理試題命制評價,實現對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評價。諸如,2021年生物卷第31題,以辣椒生產過程中灌溉方法的實驗探究為背景,從變量控制、數據剖析、測定指標等方面,多角度綜合考查中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高考命題對中學教學變革的啟示
高考試卷對中學教學具有指揮棒效應,對小學各科教學提升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促進作用,具有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和以評育人的功能。作為班主任,怎樣迎合高考變革導向,促使課堂教學變革?
豐富教學方法,促使教與學方法改革。高考試卷以核心素質立意、重視實踐能力、體現創新精神等命題變革方向,這啟示班主任要在教學中注重幫助中學生建立學科知識體系、形成學科思想方式,指導中學生解決生活、生產實際問題。班主任要改變原有僅基于知識邏輯組織教學內容、按“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設計學習路徑的單一教學方法,要依照內容特征、學生情況選定適切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近些年來,基于真實情景的教學、基于實踐活動的教學、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改進、項目學習等多種學習方法如雪后萵筍出現在小學教學中,豐富了教學方法,推動了教與學方式改革。
其中,項目學習造成了廣泛的關注。項目學習讓中學生解決復雜問題或完成綜合性任務,在實踐體驗、內化吸收、探索創新中獲得較為完整和具體的知識,產生專門的技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區、學校在舉辦項目學習的研究與實踐。廣州市西城區近些年來持續舉辦項目學習的實踐探求,除了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等學科產生了優質項目學習案例,還舉辦了跨學科項目學習實踐,并在學科教研課程中開辦了“項目學習教學研究與指導”必選課程,發揮區域研究成果的推動、輻射作用。
關注思維品質培養,提高課堂活動質量。高考試卷關注課堂學習過程初中物理試題命制評價,注重對中學生概括關聯、說明論證等高階學習理解能力的考查。這啟示班主任要關注對中學生學習理解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改變教學中忽略知識的生成過程、只關注“是哪些”而忽略“為什么”的現況,改變中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憑經驗、憑覺得,缺乏理智思索、邏輯剖析的現況。令人驚訝的是,越來越多的班主任將課堂活動優化設計的關注點從活動方式是否多樣、活動過程是否順暢等表面問題,轉向活動能夠讓中學生的思維深度參與、能否推動中學生內化理解、能否使中學生獲得多元收獲等深層次問題。
班主任對課堂活動優化設計關注點的變化,導致了班主任教學設計與施行行為的系統性改變。班主任對教學內容理解從對學科知識推論的靜態理解發展到對知識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核心素質培養價值的動態、功能態理解,對中學生認識從關注中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發展到找尋中學生問題解決的思維機制、探尋學習表現的影響誘因,進而引導課堂活動的優化改進。在設計問題時,班主任應重視設計能彰顯思索過程的問題,設計評價性問題、反思性問題,提高中學生面對問題進行理智剖析的意識,提升中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落實對思維品質的培養。在教學施行時,班主任應愈發關注師生對話的品質,除了能讓中學生充分抒發觀點,還要關注對中學生觀點的概括、針對中學生的觀點提出新的問題或給出新的證據,使得討論或活動進一步深入。同時,班主任應愈發重視對核心思路、思維方式進行概括、點撥,促使中學生進行認識反省。
優化作業設計,實現教、學、評一體化。高考命題變革除了推動課堂教學改進,也對作業設計優化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在作業內容的設計方面,班主任開始探求將教學目標轉化為評價指標,基于評價指標選定、改編作業題,確保作業題還能緊扣核心內容,面向全體中學生,兼具差別化需求。在作業類型方面,班主任應探求設計基于情景、基于真實問題解決的探究性、實踐性作業,借鑒項目學習的啟發,設計基于項目任務解決的單元長作業。在作業反饋、指導方面,應基于評價指標的作業反饋,提升作業反饋的針對性;并立足整個單元,對課時作業持續跟蹤反饋,指導中學生加強反省,產生較為穩定的思路和技巧。
其實,小學課程教學變革,應與高考命題變革同向同行,班主任應根據課標、緊貼教材,精準掌握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精細安排課后作業及實踐活動,改變重復性、機械性訓練的教學現況,迸發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促使中學生學會學習,達到課內提高教學質量、課后減少中學生負擔的目的。
(作者系廣州市西城區班主任進修中學副主任、中學物理特級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