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要點
1、壓力與壓力的區別與聯系:
壓力
壓力
定義
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物體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壓力
物理意義
作用在物體表面上導致物體變形的力
比較壓力的影響
公式
F=pS
P=F/S
單元
牛頓(牛)
1 帕斯卡 (Pa) = 1 牛頓/米2 (N/m2)
尺寸
在某些情況下,它與物體的重量有關,但一般情況下,它與物體的重量無關。
它不僅與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液體流至容器底部
F=pS
P=ρ液體gh(h:容器內某一點到液面的垂直距離)
2、液體壓力:
1、液體內壓定律為:液體內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力:同一深度,各個方向壓力相等;隨著深度的增加,液體的壓力也隨之增加;液體的壓力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相同深度下,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力越大。
2、上端開口、下端相連的容器稱為連接器。連接器的特點是當連接器內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內的液位始終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見連接器示例:涵洞、茶壺、鍋爐水位等。
3、液體壓力計算公式為:P=ρgh
其中ρ是液體的密度,g=9.8 N/kg,h是液體的深度。
3、大氣壓:
1、定義: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所施加的壓力稱為大氣壓力,簡稱大氣壓力或氣壓。
2、大氣壓產生的原因:空氣受重力影響,而空氣是流體,所以各個方向都有壓力。在同一位置初中物理液體的壓強,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相等。
3. 第一次精確測量大氣壓是托里拆利實驗。一個標準大氣壓等于76厘米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力,約為1.013×105Pa。
4、標準大氣壓:大氣壓不僅隨高度變化,而且在同一地點并不固定。 1.01325×105 Pa的大氣壓通常稱為標準大氣壓。相當于760毫米水銀柱產生的壓力。計算過程為p=ρ汞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一般計算時常取標準大氣壓的值1.01×105Pa,粗略計算時也可取105Pa。
流體壓力與流量的關系:
1、氣體和液體都是流體,所以稱為流體。
2. 在流體中,流速越大,壓力越小。
重點難點分析
重力與壓力的區別:可以從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大小、方向、作用點等方面進行比較。
注意正確判斷受力面積:壓力公式P=F/S中的S是受力面積,而不是物體的表面積。關鍵是看壓力是由哪個表面承受的,而不一定是受壓物體。對于表面積,在將數據代入計算時,應注意各物理量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了解液體壓力的特點:由于液體受重力的影響初中物理液體的壓強,因此液體內部存在因自身重力而產生的壓力。通過推理和實驗,可以得出液體內部的壓力公式為p=ρgh。
公式p=ρgh的物理意義:p=ρgh是液體的壓力公式。從公式可以看出,液體內部的壓力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容器的形狀、底部面積、液體的體積、液體的深度。總重量無關緊要。
公式適用范圍 p=ρgh:該公式僅適用于計算靜止液體的壓力,不適用于計算固體的壓力。雖然有時固體產生的壓力正好等于p=ρgh,例如:密度均勻、高度為h的圓柱體放在水平桌子上,桌子上的壓力為:P=F/S= G/S=mg/S=ρgSh/S=ρgh。但這只是一種特殊情況,并不能認為固體在支撐上產生的壓力可以用p=ρgh來計算。但對于液體來說,不管容器的形狀如何,都可以用p=ρgh來計算液體中一定深度處的壓力。
公式p=ρgh和P=F/S的區別和聯系: P=F/S是壓力的定義和壓力的計算公式。它適用于固體、液體和氣體。而p=ρgh是由公式P=F/S結合液體壓力的特點推導出來的,常用于計算液體的壓力。
由于液體是流體,因此液體內部的壓力表現出另一個特點:液體不僅對容器的底部施加壓力,而且對容器的側壁施加壓力。側壁上某一點的壓力等于同一深度液體的壓力。類似地,可以使用公式 p=ρgh 計算施加在那里的壓力。
流體壓力與流量的關系:流量快的地方,壓力就小。飛機機翼的上表面是凸面,下表面是平的,導致上下表面的氣體流速不同,導致上下表面的壓力不同貝語網校,從而使機翼獲得向上的升力。同向航行的兩艘戰艦之間必須有一定的距離,不能靠得太近。列車高速行駛時,行人和車輛應與列車保持一定的距離。
初中物理10種復雜電路分析方法
初中物理第20章思維導圖,開學必讀!
八年級物理下冊所有重要知識點都在這里
初中物理考試容易出錯的100道題,孩子考前應該做一下
知識總結:初中物理實驗考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