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永義,張春民。黑體空腔熱平衡條件的推導[J].大學物理, 2022, 41(11): 9-.
[2]
梁桂雄.拉格朗日密度、相對論流體運動方程和連續性方程[J].大學物理, 2020, 39(9): 27-30.
[3]
石敬宇、吳東宇。孔明燈升起物理機制實驗研究及模型優化[J].大學物理, 2014, 33(8): 46-46.
[4]
趙世華[]朱勤[].相對論哈密頓-雅可比方程及其應用[J].大學物理, 2012, 31(3): 20-20.
[5]
牛振峰[]劉文標[].史瓦西時空中自由粒子的運動方程[J].大學物理, 2011, 30(7): 19-19.
[6]
魏國柱[]石曉玲[;]杜安[]。相互垂直的均勻電場和磁場中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J].大學物理, 2008, 27(6): 15-15.
[7]
徐冰[]嚴良[]劉麗華[]。電磁場的復矢量表示[J].大學物理, 2007, 26(4): 16-16.
[8]
何光遠,黃乃本。球擺運動方程、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J].大學物理, 2006, 25(7): 46-46.
[9]
梁麥琳高中物理電場帶電粒子運動網校頭條,李玉蓉。質量和頻率隨時間變化的諧振器的經典和量子精確解[J].大學物理, 2003, 22(5): 15-15.
[10]
朱宏宇,謝世充。關于真空中位移電流、方程和電磁場的來源和公式的一些注解[J].大學物理高中物理電場帶電粒子運動,2003,22(5):3-3。
[11]
李克軒、李文波、盧旭鵬。論恒力作用下粒子的相對論運動[J].大學物理, 2003, 22(12): 9-9。
[12]
樓志梅.三維各向同性諧振器守恒張量和軌道方程[J].大學物理, 2002, 21(8): 18-18.
[13]
于守賢。行星與外旋輪線的視運動[J].大學物理,2002,21(7):1-1。
[14]
袁紅霞。正電子的預測與發現[J].大學物理, 2002, 21(2): 34-34.
[15]
田曉岑, 張平.電磁場中帶電粒子的動態力平衡條件[J].大學物理, 2001, 20(6):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