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簡單機器”練習 學習目標: 1.理解壓力的概念。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了解與壓力大小有關的因素。 3、了解壓力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和符號。學習重點和難點:壓力公式的應用。壓力的概念和壓力的公式。教程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力的作用是改變物體的總和。 2.重力的定義和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點。重力的大小 2. 創設情境。要求學生觀察他們的書包帶。想一想,你平時背書包的時候,你覺得背帶是寬的好還是細的好呢?為什么?對于以上問題,學生可能還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他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必須用事實來檢驗。學生學完本課的知識后將會得到滿意的答案。 3. 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4. 展示與報告 ⒈ 壓力 ① 請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下列圖片中物體表面所受壓力的示意圖。 ②上圖中物體對受力面所施加的壓力有什么共同點?小結:物理學上稱為壓力,壓力的方向始終是受力面。壓力不一定是由重力引起的。只有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地面施加的壓力才等于重力。自學指導 1、實驗:探究壓力的影響與哪些因素有關?本次實驗再次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實驗步驟如下: (1)將小桌腿向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觀察泡沫塑料被壓下的深度。 (2)將重物放在小桌上,腿朝下,觀察泡沫塑料被壓下的深度。 (3)將小桌子翻過來,放在泡沫塑料上,觀察泡沫情況。塑料被壓制的深度。 【來源:課題網】分析:步驟(1)和(2)中留學之路,將小桌腿保持向下,探究壓力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步驟(1)和(3)中,將重物不變地放置在桌面木板上,探究壓力的影響與壓力之間的關系。觀察課本插圖,從圖A和圖B可以得出結論: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塑料泡沫被壓得越深,說明力的作用有關;從圖B和C可以得出,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塑料泡沫被壓得越深,說明壓力的影響與 和 相關。綜上,可以得出結論:壓力的影響與 和 2.閱讀課本內容,完成下列填空,通過理解定義來理解公式是如何寫的。該物體稱為壓力。在物理學中,字母____用來表示壓力,____表示壓強壓強的公式 初中物理,_____表示物體的受力面積。壓力的計算公式為,其中壓力的單位為_____,受力面積的單位為____,則壓力的單位為_____。為了紀念___國的科學家,有一個特殊的單位,叫壓力??s寫為.1Pa=/m2。
除帕斯卡外,壓力單位還包括千帕斯卡 (KPa) 和兆帕斯卡 (MPa)。它們之間的關系為:1MPa==106Pa=106N/m2。課堂練習:單位換算(1)1.56MPa==Pa; (2)==KPa 壓力的物理意義:成人站立時地面上的壓力約為1.5×104Pa,意思是: 注意:用這個公式進行計算時,一定要統一單位,確定準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ㄊ芰γ娣e的大小是兩個物體相互接觸的面積)。除了能夠計算壓力之外,還必須也可以使用(F=PS) 和 (S=F/P)。典型示例 示例 1:桌子上平放著一本字典。字典上的重力是5N。其與臺面接觸面積為2.5×10-2m2。計算一下這本書對桌面的壓力。例2.與坐在家里的沙發上或坐在硬板凳上相比,哪種情況感覺更舒服?為什么?指導意見:兩??種愛這種情況下,板凳上的人所施加的壓力與人所承受的壓力是相等的。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兩種情況下人所受的壓力是相同的,但坐在沙發上的人所受的力大于坐在硬板凳上的人。該面積應為_____。由P=F/S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力越大,那么坐在沙發上就會越舒服。五、擴展與改進 1.判斷下列數字。表面 表面壓力的大小。已知物體A的重力GA=10N,物體B的重力GB=20N,F=20N,F1=15N。圖A、圖B、圖C、圖D、圖五、圖A。圖A中地面壓力為;圖B中地面壓力為;圖C中地面壓力為;圖D中地面壓力為;圖E中頂面壓力為。 2、壓力的作用與 和 有關。
3、物體對桌面所施加的壓力為1×104Pa,其物理意義為。如圖是一個研究壓力影響的實驗:(1)比較兩個實驗A和B,可以看出壓力的影響類似于__關系。 (2)比較兩個事實A和C 從實驗可以看出,壓力效應與__有關。 6. 一個物體的質量是3kg。它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 。計算該物體對地面的壓力。 (g=10N/kg)7.一個木頭正方體的邊長是10厘米。將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計算它對桌面施加的壓力。 (已知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g=10N/kg)學習情況分析八年級學生在學習本章知識之前,是比較系統的。學習了力的概念后,我對力的作用、力的測量、兩個力的平衡有一定的了解。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或使用過這些概念,并不陌生,但很少進行系統研究。觀察和深入思考,尤其是關于壓力。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引入教學內容,為學生體驗科學過程創造條件,激發學生探索壓力奧秘的興趣壓強的公式 初中物理,促進學生自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本章知識點比較抽象,計算量比較大。對于學生來說,學習這一章有一定的難度。由于學生計算能力的下降,也增加了學生學習本章知識的難度。因此,我們必須通過本章的學習來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效果分析: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努力打造自主課堂,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狀態下高效學習。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創設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是負擔?!边@句話充滿了深刻的道理。當你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你就會有強烈的不斷前進的欲望,對新知識的渴求,想要了解,就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你感興趣的學習中。在教學中,我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材料,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無處不在。通過學生了解、熟悉的實際社會問題,為學生創造一個探究知識的生動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和信心。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交流。要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大學課堂的主渠道,必須努力喚醒學生的主觀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中,要堅持學生活動的自主性,使學生主體處于活躍、興奮的狀態,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活動,讓學生學會選擇和參與教學實踐過程。我還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多種媒體組合優化教學,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克服課堂教學中僵化、無生氣的一維教學過程,緩解學生的壓力。精神壓力和緊張氣氛,營造多維度立體的交流形式,為學生更好的發展提供優良的教學環境。 3、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知識吸收率。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手段。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必須有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讓學生容易吸收。 。在這堂課上,我首先啟發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提問。讓學生在自學和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對教材中的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老師和學生一起篩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或問題,并開始小組討論。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互動、對話,學生可以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糾正,深化問題,提高創新思維和質疑能力,最終理解科學的本質,落實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最后,我要求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互測。測試學生學習新課程后教學目標的達成率,測試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體現科學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我盡量將習題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逐步完善。這樣的標準測試不僅能夠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能激發學生更加努力學習的勇氣。但效果和我想象的效果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課堂形式顯得比較單一,與孩子們的互動不多,給孩子們的解答較多,未能靈活處理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對學困生的鼓勵也較少。其次,知識的講解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新舊知識銜接不夠靈活,老師的批改不夠充分等。第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太少,老師的指導不到位,只照顧個別小組。因此,個別群體在匯報和溝通時并不十分積極。簡而言之,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必須以學生為本,具有數學思維性強、靈活性強、應用性強的特點,精心設計,給學生一些親身體驗的機會;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到答案;給學生一個鍛煉自己的條件;給學生一個自己探索的空間。注重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變學習為學習。這樣,一定會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事半功倍。
教材分析 通過第七章“力”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力可以使物體變形或改變其運動狀態。就壓力而言,其使物體變形的效果不僅與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與物體在壓力下的受力面積有關。為了描述壓力的作用,物理學中引入了壓力這個物理量。壓力是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這是對壓力影響的進一步描述。它將成為后續了解浮力成因等知識的基礎。它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本節由兩部分組成:“壓力”和“如何減少或增加壓力”。兩部分內容相互關聯。只要學生理解到位壓力的概念,就能成功解決減少或增加壓力的問題。壓力概念的形成是本節教學的重點。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引導學生感知壓力的影響,比較壓力的影響,學會用比率定義的方法引入壓力的概念,并能夠運用壓力知識解釋相關的物理現象。本節第一張圖利用情感體驗來創設情景,提出猜想,引導學生感受壓力的影響。評估練習 1. 判斷下圖中表面的壓力。已知物體A的重力GA=10N,物體B的重力GB=20N,F=20N,F1=15N。圖A、圖B、圖C、圖D。圖五、圖A中地面壓力為;圖B中,地面壓力為;圖C中,地面壓力為;圖D中,頂面壓力為。 2、壓力的作用與 和 有關。
3、桌面上物體的壓力為1×104Pa,其物理意義為5。如圖所示是一個研究壓力影響的實驗:(1)對比兩個實驗A和B,可以可見,壓力的影響與 相關。 (2)比較兩個實驗A和C,可以看出與壓力效應有關。 6. 一個物體的質量是3kg。它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 。計算該物體對地面的壓力。 (g=10N/kg) 8、將一個正方體木塊的邊長為10cm,將其放在水平桌面上,計算其對桌面的壓力。 (已知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g=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