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工作是在(CC BY 4.0)下進行的。
一、簡介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要求,現代教學改革迫在眉睫[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必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靈活采用教學方法,提倡教學方法多樣化[2]。項目式教學作為一種以理論指導實踐為基礎、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3],可以營造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善于實驗、勤于思考的學習情境,培養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和全面發展能力,適應新時代人才發展需求[4]。
項目式教學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速,各個領域的研究也非常廣泛。該學科領域也有很多應用案例。在物理領域,雖然案例很多,但大多數都集中在高中物理領域。關于初中物理的教育研究相對較少[5]。筆者希望進一步對初中物理項目式教學的實施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2、研究與分析
2.1.研究現狀分析
項目式教學又稱項目教學,是一種以項目學習為基礎的教學方法[6]。 1918年,克巴克首次提出“項目教學”的概念,詳細討論了項目的概念和項目設計的過程。從那時起留學之路,項目教學在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開始流行[5]。在我國,許多教育工作者深受杜威等西方實用主義教育家的影響,逐漸開展了許多關于項目式教學的實踐和理論研究。近二十年來,項目式教學的研究越來越豐富,應用和實踐的案例也越來越多。目前,項目式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就基礎教育而言,主要集中在英語、數學等科目上[7]。物理研究相對較少,大部分集中在高中物理。
2.2.教學理論分析
項目式教學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互動的教學模式[2]。主要理論基礎包括皮亞杰的建構主義教學觀、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和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等。
2.2.1.皮亞杰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教”是創設學習情境的過程,“學”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教”是師生合作探究的過程[8]。建構主義教學觀主張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提倡做中學[9]。項目式教學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強調活動的建設性并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的意義。
1.-based基礎圖表
。項目式教學理論基礎分析圖
2.2.2.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
實用主義教育理論主張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經驗的不斷轉化,學校就是社會。在教學方法上,他主張“做中學”。他認為,孩子們在沒有活動的情況下聽講、閱讀所獲得的知識是虛幻的[10]。項目式教學強調學生動腦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強調“體驗”、“學生”、“活動”三個中心。同時,采用“邊做邊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完成項目任務來完成知識學習[11]。
2.2.3.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
“發現學習”本質上是指教師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后,學習者自己發現其中的基礎知識、原理和概念,探索規律性的學習方法[12]。項目式教學還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各種探究活動驗證所提出的假設,最終形成結論自行解決問題[11]。
2.2.4.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人至少具有八種智能[13],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生特殊才能的充分展示。項目式教學通過小組合作,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初中物理知識的應用,提倡學生探究過程中方法的開放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提倡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評價。
2.3.應用內容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項目式教學在物理領域的應用。筆者通過文獻檢索和分析,對物理領域項目式教學的教學案例進行了整理和分析,如圖所示。
表1. 領域案例表
。物理領域項目式教學教學案例表
3.《光污染及其控制》項目教學案例設計
3.1.項目背景
《光現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的內容。本項目的主題來自于第二部分“光的反射”中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為了使本節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物理的興趣,可以在本節提出“黑板反射的光有時會刺傷學生的眼睛”的題目。 《合理化改進建議》是《光污染及其控制》項目化教學案例。光污染是現代社會產生的過度或不適當的光輻射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通過項目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服務于現實生活。
3.2.項目設計
項目實施的具體流程和內容如圖所示。
表 2.“光及其”表
。 《光污染及其控制》項目式教學流程圖
3.3.項目評估
教師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多重評價和等級評定。詳見評測內容。
表 3. 規模
.多重評價量表
四、教學建議
目前項目式教學存在選題不合理、實施效率低、教師指導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生做無用功。因此,筆者在實施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選擇合適的項目內容。項目的選擇必須是真實的,可以來源于實際教材或現實生活。并且項目應與知識緊密結合,然后根據選定的項目設計合理的項目實施流程。
二是明確教師角色。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作為項目的設計者和開發者,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指導和評價的作用。他們必須與學生良好配合,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發揮作用,從而達到項目式教學的最佳效果。教學效果良好。
三是采取多元評價方式。項目式教學對學生的評價要從全方面、多渠道、多形式評價,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成為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第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項目式教學并不適合所有課程。一般來說,更加注重基礎知識和理論教學的課程不適合項目式教學方式,而是涉及實踐探究、實驗以及一些專業技術性較強的課程。該課程將更適合基于項目的教學。同時,項目式教學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建構水平,還要充分研究課程,包括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并根據影響做出決策對學生進行項目式教學。是否采用項目式教學。
五、總結與展望
初中物理課程越來越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因此,很多生活現象都會被設計成物理問題,要求學生去分析。尤其是近年來中考物理,實驗題增加了根據生活情境獨立設計實驗的題型進行驗證。而且,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還提出,現行物理課程不僅要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術訓練,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能力、創新意識、科學態度、科學態度。精神。因此,初中物理課程可以與項目式教學相結合,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以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筆者還將繼續對初中物理項目式教學進行研究。
文章引用
馬昆,程雷,萬勇。初中物理項目式教學分析與應用——以《光污染及其控制》為例
并基于——《光及其》作為[J].創新教育研究, 2022, 10(05): 1179-1185.
參考
1.王陽?;凇坝暾n堂”項目式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效果與評價[J].職業教育論壇,2020(2):70-7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錢存陽。項目式教學培養大學生系統實踐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87-192。
4.崔必濤。深度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碩士學位論文].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
5.唐珊珊。初中物理項目式教學案例開發與應用[D]: [碩士學位論文].延安:延安大學,2021。
6.張銳。項目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
7.叢玉雪。初中地理課堂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踐[D]: [碩士論文].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1。
8.溫雪梅?;诮嬛髁x教學理念的探究式課堂教學設計[J].大學教育學,2013(5):34-37。
9.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點及對教師的要求[J].職業教育論壇,2007(6):9-12。
10.梁曉敏初中物理知識的應用,喬大峰。杜威教育思想初探[J].新課程(上),2013(4):95。
11.劉景福,鐘志賢?;陧椖康膶W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18-22。
12.李雪蓮。布魯納“發現學習”研究及其啟示[J].西方素質教育,2015,1(7):10-11+14。
13.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4.彭毅?;陧椖渴綄W習法的初中物理教學研究——以“制作可調亮度的手電筒”項目為例[J].物理教學討論, 2020, 38(9): 64-66.
15.張銳。高中物理教學中項目式教學的實踐——以“反沖火箭”為例[J].教育藝術,2020(11):29-30。
16.丁寧,李振文。基于項目式教學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以“制作反應時間測量儀”為例[J].教育,2019(22):11-14。
17.王萬昌。初中物理教學中項目式學習的實踐與思考——以潛望鏡系統制作為例[J].湖南中學物理, 2020, 35(10): 20-22.
18.趙寧?;陧椖渴綄W習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以初中“測量工具的使用”為例[J].中學物理, 2020, 38(16): 15-17.
19.鄧忠良。微項目教學在物理課堂深度教學中的應用——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牛頓第一定律》教學為例[J].中學物理, 2020, 38(11): 42-46.
20.唐珊珊,李衛東?;陧椖拷虒W培養科學思維能力——以《力的合成》教學過程為例[J].求知指南,2020(29):83-84。
21.劉曉。高中物理項目式教學的實施策略——從“電梯加速度計”的制作看項目式教學的實施[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11):80-81。
22.寧文文,李振文。基于項目式教學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以“制作歐姆表”為例[J].教育,2019(13):60-65。
23.王海濤,陳萬海?;赟TEM理念的初中物理項目教學研究——以“探索半開放條件下石塊、木塊的密度測量方法”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21(9):30 -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