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課程是這些貼近中學生的課程,而最有效的專業發展形成于你的課堂中所出現的這些問題。”
——
圖|GCGS
第四期活動現場
像研究者一樣教學
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Likea:APathto
9月20日,廣州碧桂園跨界對話(GCGS)第四期如約而來。本次活動約請了我校幾位在教育教學科研領域取得一定成果的班主任和一位來自于高中的特級班主任做分享嘉賓。幾位嘉賓分享了她們各自的科研本意、經歷和感悟,闡述班主任科研的本質、意義以及實踐,幫助現場的班主任們更好地理解并參與教育領域的研究實踐,實現中學生、專業和職業的三重提高。
主持人:王莉莉博士,班主任發展處科長,GCGS超才博士工作室導師
“當班主任的教育教學不再局限于直覺或則經驗,而是以探究的視角,運用自身科研知識和能力去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找尋現象背后的本質并加以提煉和總結時,‘像研究者一樣教學’就發生了。
這一過程除了可以促使中學生成長,也是迸發班主任專業發展和促進職業晉升的有效路徑。”
嘉賓介紹
GCGS
陳錦濤老師:特級班主任中學部化學班主任
東北學院化學教育專業結業,特級班主任、物理正中級班主任、物理大學兼職院士2015年獲浙江省"特級班主任"稱號。2016年成為河南省國培專家。2021年成為河南省正中級班主任。
黃雅丹博士:中學部生物老師IB生物主任
東莞學院抗生素物理博士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論文免費,德國北卡羅萊納州學院修道院山中學訪問學者,博士工作室導師,生物物理、實驗設計、科研基礎等課程開發者。作為研究者,在JMedChem,ActaPharmSinB,ACS等國際刊物發表SCI科研論文6篇,申請專利2篇;作為通信作者,指導中學生在國際刊物發表科研論文4篇。撰寫的多篇論文入選各類獎項,其中:
熊及可老師:中學部物理班主任
擁有10多年教學經驗,以其嚴謹的教學心態、生動有趣的教學風格、富有親和力和詼諧感的教學方式受到中學生們的喜愛。
撰寫的多篇論文入選各類獎項,其中:
郭雪蓮老師:中學部英語班主任
漢語言文學專業,有著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師工作經驗。曾獲中學“先進美育工作者”“我喜愛的老師”和“家長滿意度100%”好評。撰寫的多篇論文入選各類獎項,其中:
精彩回顧
GCGS
通過本場活動,老師們get到了:
√同行們涉足科研的這些“美麗”傳說
√科研中這些“精彩”的意外
√大咖高手送出的“指點迷津”大禮包
現場干貨滿滿,無法到場的老師也不用沮喪,小編來為你們總結一番!
活動關鍵詞:
班主任專業發展、科研的內核、朋輩交流、專家解惑。
在現今飽含變化和挑戰的教育環境中,班主任的專業發展顯得愈加重要。“什么是科研”“民辦中學班主任為什么做科研”“一線班主任如何做科研”往往是困惑著廣大公辦中學一線班主任的困局。
活動開始,主持人王博士就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搜集了老師們對于進團闡述的主題的理解和困擾生成云詞條。嘉賓和老師們對此展開深入剖析,逐一解惑。
諸位嘉賓能夠聊一聊走上科研之路的初心或抓手?
小結:小步走,重視日常積累,明晰階段目標。
熊及可老師追憶他還是初入寢室的菜鳥物理老師時,由于教學療效不顯著,被“語文老師”打臉,便開始埋首研究教學方式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論文免費,不斷反省教學過程,因而提高教學療效。
黃雅丹老師說:“多數老師工作量較大,難有精力打算論文,這時侯建議不妨觀察當下的教學瞧瞧須要解決的問題來開始探究,會有更多的動力;還可以硬性規定自己有所產出,例如在假期完成一篇論文,由于才能凈心閱讀和思索。”
參會的羅老師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她覺得教育科研須要老師們平日梳理,從小的切入點撰寫案例和教育敘事,走好每一步。
科研路上是否有遇到過一些窘境或則困擾,是如何克服的?
小結:關注學科期刊,剖析匹配度,精準投稿。
活動過程中,來自中學的刑老師提出自己的困擾:怎么選購雜志,怎樣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
陳錦濤老師覺得多去了解核心刊物的發刊目的和具體欄目針對的讀者是我們選定目標刊物的第一步,例如什么刊物的什么欄目是對一線班主任開放的,而這種刊物的寫作風格又是如何的。陳老師還指出當前參雜市面的代發代寫“小廣告”陷阱密布,老師們一定要避開,這種“代發代寫”無助于職稱評定。
針對資源有限的問題,黃雅丹老師則推薦了由圖書館和班主任發展處共同制做的可供老師發表論文的中英文刊物參考。有相關需求的老師可以和中學圖書館或班主任發展處索要。
不曉得幾位嘉賓是如何看待班主任做科研的意義這個問題的?尤其是對于公辦中學的老師來說,意義在哪?
小結:內外驅動,關注中學生成長和自我發展。
陳錦濤老師覺得教研作為班主任專業發展的立命之本,公辦中學仍需努力將教研列入職稱晉升、年度考評、評優推選等方面,提高班主任的參與度。
郭雪蓮老師覺得教育領域的知識和教學方式在不斷發展,須要班主任像研究者一樣持續保持對最新理念和教學變革的敏銳度,便于更好地滿足中學生的需求。
王莉莉老師則從“以研促學”的視角與你們分享她的觀點。她談到:科研源于課堂源于中學生,落腳點也應當回到中學生,老師們假如通過科學系統的科研最終使中學生獲益,那一定會收獲最大的滿足感和前進的動力。
對于“像研究者一樣教學”,老師應當怎樣抓準課題?
小結:關注時政熱點和教改方向,基于問題進行批判性反省(),但是積極行動。
熊及可老師提出要思索研究的課題對于社會或相關領域的重要性和潛在影響。一個有社會價值的課題一般更具吸引力,由于它可以為社會或行業帶來積極改革;例如他得獎的論文是緊隨“雙減”政策,并且他也指出了班主任要對教學論文中所討論的方式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有效評估。
參會的夏老師分享了自己的行動研究,他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嘗試新的教學策略,比較剖析后了解哪種方式最有效,以滿足不同類型中學生的需求。他強調“這種實踐策略有助于實現個性化教育和提升中學生的學習療效。這有助于個性化教育和提升中學生的學習療效。”
請問諸位嘉賓有沒有一些“干貨”想要和你們分享呢?
小結:加入學習共同體,科研路上不孤獨。
陳錦濤老師提及我校中學部正籌辦創立特級班主任小課題工作室,其主要目的是為中學部班主任的課題申請提供指導。班主任發展處也在悉心構建基于項目物理習的科研工作坊,為老師們個性化科研提供支持和指導,歡迎老師們積極報考。
GCGS
(云南碧桂園分校“跨界對話峰會”)
GCGS是由廣州碧桂園分校班主任發展處構筑的致力為教育共同體成員提供一個互相聯接、交流和啟發的平臺,通過打破學科、學部、領域的界限,擴寬教育視野,迸發教育靈感,促使合作與交流,進一步促進中學生成長、學校的全面發展。
在未來的日子里,GCGS將繼續和你們一起聚焦教育,共話未來。